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既属于可再生资源又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水能 C. 天然气 D. 煤炭
内蒙古西部草原的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家庭能源。图S-3-1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及当地某居民家庭能源利用示意图,读图并完成2~4题。
2. 材料中提及的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5—7月,当地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炎热 B. 日照时间长
C. 昼夜温差大 D. 地表植被稀疏
4. 该地风能较太阳能季节变化小的主要原因( )
A.纬度较低 B. 太阳能利用难度大
C. 大风天数多 D. 风能资源非常稳定
近年,垃圾智能回收箱(图S-3-2)逐步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据此,完成5~6题。
5. 若在校园安装垃圾智能回收箱,需要设置大回收箱的类型应包括( )
①纺织物 ②废纸 ③塑料制品 ④金属 ⑤有害垃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6. 通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减少开采的非可再生资源有( )
①土地资源 ②金属矿产 ③森林资源 ④煤、石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光伏扶贫是指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图S-3-3),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节能减排相结合。据此,完成7~8题。
7. 屋顶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
A.光照更充足 B. 设备投资少
C. 节约土地 D. 清洁无污染
8. 下列地区光伏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东南丘陵 D. 青藏高原
9.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国土辽阔,耕地资源充足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石油产量增长迅速,自给有余
D. 利用合理,无须节约
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我国粮食自给问题备受关注。据此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高中低产田面积统计表(单位:万平方千米)(表S-3-1),完成10~12题。
表S-3-1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高产田面积 中产田面积 低产田面积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高产田面积 中产田面积 低产田面积
河南 3.72 4.47 2.54
广东 0.90 1.50 1.94
贵州 0.42 1.25 3.30
西藏 0.06 0.07 0.33
内蒙古 1.03 4.06 6.16
新疆维吾尔 1.48 2.09 2.30
吉林 1.96 3.15 2.32
浙江 0.56 1.16 1.04
黑龙江 1.41 8.78 5.61
河北 2.68 4.26 2.71
云南 1.07 1.61 4.17
江苏 3.25 2.51 1.00
10. 表中高产田面积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主要位于我国
( )
A.东北地区 B. 华北平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D. 西南地区
11. 新疆土地面积广大,但耕地面积少且中低产田多,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沙土广布,土壤贫瘠
B. 人口稠密,土壤过度开垦,肥力下降
C. 河网密布,耕地较少
D. 山区面积广大,耕地较少
12. 针对上表所反映的问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
A.通过增施化肥改造中低产田
B. 通过各种方式大幅度提高耕地面积
C. 全面提升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D. 通过扩大进口的方式保证粮食安全
13. 我国的下列自然资源中,不符合“东多西少”这一分布特点的是( )
A. 耕地 B. 水资源 C. 森林 D. 草地
14. 图S-3-4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 回收利用污染物 B.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 减少废弃物排放 D. 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15. 现在很多中小学提倡课本循环使用,这对下列哪种自然资源有直接保护作用?( )
A. 水资源 B. 森林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读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表(表S-3-2),完成16~18题。
表S-3-2
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占全国的比重(%) 5.56 46.44 33.72 6.14 8.14
16. 我国水资源( )
A. 空间分布均匀 B. 东北地区最短缺
C. 西南地区占比最高 D. 东南地区最丰富
17. 下列地区中,人均水资源最少的是( )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18. 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仍有些城市缺水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
A. 防治水污染 B. 海水淡化
C. 跨流域调水 D. 修建水库
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它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产生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据此,完成19~20题。
19. 目前,海洋能源开发不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能量太少,开发价值不大
B. 大规模开发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C.利用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D. 能量分布在远海,难以开发
20. 据估算,一次日常潮汐涌入杭州湾的海水达30亿立方米,从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可以在杭州湾( )
A. 建设潮汐发电站 B. 建设大型港口
C. 发展海水养殖 D. 进行海盐晒制
21. 阶梯水价的基本特点是用水越多水价越高。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
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C. 减少社会用水需求
D. 人为抬高自来水价格
22.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不属于家庭节水措施的是
( )
A.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C.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D. 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读图S-3-5,完成23~25题。
23. 能起到下雨时吸水、蓄水作用的有( )
①湖泊 ②树木 ③楼房 ④透水砖路面 ⑤草坪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24. 打造“海绵城市”可以( )
A. 减轻城市内涝 B. 升高市中心气温
C. 减少夏季降水量 D. 减少地表水下渗
25. 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图S-3-6为我国三个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 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B. 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大
C.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D.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27.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优化农业结构 ③推广节水技术 ④提高水价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8. 广东省珠海市附近海域具有海水浅、稳定、淡水汇入多、水温高等特点,适宜发展( )
A. 海水养殖 B. 建设港口 C. 海洋捕捞 D. 填海造陆
29. 我国每年都在南海实行一段时间的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渔民的假期
B. 减少水污染
C. 保护渔业资源
D. 便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30. 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的活动正确的有( )
①海水淡化 ②石油开发 ③煤炭开发 ④珊瑚礁开发 ⑤旅游观光 ⑥海水养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⑥
二、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 读图S-3-7,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4分)。
(2)A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为主;B区域的主要农业部门是________业;C区域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6分)
(3)说明“分田”漫画反映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4分)
(4)近年来,我国为提高耕地质量,减轻耕地污染,实行耕地“减肥”运动,逐步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目标。请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计献策。(至少3点,6分)
32.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读我国水资源总量与人均量和世界、美国的对比(表S-3-3)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布示意图(图S-3-8),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水资源数量 世界 中国 美国
总量(亿立方米) 470?000 27?000 29?700
人均量(立方米/人) 10?000 2?500 14?000
S-3-3
(1)表S-3-3反映出我国水资源总量____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4分)
(2)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比美国少2 700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却不及美国的1/5,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___高原。(4分)
(3)试写出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并分析其缺水的原因。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我国今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6分)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答案
一、1. B 2. D 3.B 4.C 5.B 6. D 7. C 8.D 9.B 10. B 11 .A 12 .C 13. D 14. B 15. B 16. C 17. B 18.A 19. C 20.A 21. B 22. C 23.B 24.A 25.C 26.A 27.B 28.A 29. C 30.D
二、31.(1)可再生 不断减少
(2)林地 畜牧 旱地
(3)问题:耕地面积减少(或建设用地挤占耕地)。
对策:科学规划,控制建设用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施肥,合理耕作等。
32.(1)丰富 少
(2)我国人口总量大 青藏
(3)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体污染程度较高。
(4)开源: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
节流:加强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价等。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