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目标导航
掌握大和统一日本;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华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唐:
明:
清:
民国:
遣唐使
倭寇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大化改新前中日对比
中
国
和
世
界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一百多个小国(其中有些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到了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
起
大
和
兴
大和政权的统一:
①地理特点:
②统一:
6世纪前的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
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个大岛及
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5世纪时,大和
统一了日本。
社会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背景:
国际,
中国的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国内,
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传播文化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化
大
新
改
日出之处的国家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
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
大和国宫廷政变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7世纪中期(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内容: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化改新之后,
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日本建筑的样式,几乎与唐朝的建筑样式相同;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知识延伸
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唐朝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实际上是把中国式的封建制度搬到了日本,使日本逐渐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建立起崭新的封建制度。
感悟提升
大化改新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1)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2)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创新。
(3)要重视人才。
(4)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国富民强。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文字创制
日本仿唐建筑
室生寺五重塔
平等院凤凰堂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想一想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日本铜钱和中国铜钱有何相似之处?
善于模仿的民族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想一想
日本和服
中国唐服
服饰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合作探究
模仿和创新
大化改新后百余年,日本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豪强贵族纷纷建立庄园,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逐渐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阶层。中央对地方逐渐失控,社会局势动荡。
历史背景:
日本武士图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含义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日本武士
武士集团形成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①时间:
②人物:
③地点:
2、幕府统治:
12世纪晚期
源氏首领源赖朝
镰仓
①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②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③武士集团长期的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4、镰仓幕府特点:
源赖朝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的武将、政治家。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1192年,源赖朝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武家政权。源赖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权被历史学家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开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颁布王政复古之后才宣告终结。
幕府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士
幕府统治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精
武
士
道
神
武士道
精
武
士
道
神
影
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课堂总结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部民制
改革背景
改革时间
重要人物
改革内容
改革意义
庄园制形成
庄园“不输入不入”
武士和武士集团产生
源氏武士集团崛起
幕府统治的特点
武士道思想的形成
武士和武士集团
政治
经济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检测目标
A
2.“武士道”是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的规范,其强调的是( )
A.效忠其主公 B.效忠天皇
C.团结一致 D.报效国家
检测目标
A
3.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民族。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 )
A.欧美工业文明 B.中国隋唐制度
C.希腊民主制度 D.中国秦汉制度
检测目标
B
4.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检测目标
B
5.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检测目标
B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