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第二单元《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上第二单元《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14:32: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课
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溶液
Na2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
HC1
加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HC1固体
细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分析】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详解】A、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均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I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氯化钠易溶于水,细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2O3和铁粉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2.如图为实验室研究炼铁的化学原理的装置。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10g(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甲组
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0g
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6g
乙组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57.9g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55.2g
你认为应选择

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其结果为


【答案】
乙;
90%;
【解析】)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洗气瓶中石灰水增重的质量为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这两个数据都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是氢氧化钙为微容物,澄清石灰水浓度很小,很难将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所以若用石灰水增重计算,结果可能会不准确。
【分析】题较难,学生容易出错,容易忽略氢氧化钙微容这个隐含条件。一般检验二氧化碳选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则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若本题将澄清石灰水换做氢氧化钠,则也可以根据溶液增重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详解】选择乙组数据计算更为准确,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则氧化铁为:(57.9g-55.2g)/30%=9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9g/10g×100%=90%;
3.环潭镇中心学校九(6)班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有了许多发现:
(1)不同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如图是小木同学归纳出的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表示)
①请补充转化关系图中的空白处。(填物质类别)
②请从关系图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写一个制取AICI3的化学方程式:


(2)不同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反应。如图方框内的六种物质为Zn、MgO、H2SO4、BaCI2、Ca(OH)2、
K2CO3(“-”表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帮小昊同学完成填空。
①A常用于改酸性土壤,试推断:B为

,D为


②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①酸;②2A1+6HCI=2AlCl3+3H2↑;;
(2)①K2CO3;H2SO4;②BaCl2+K2C03=BaC03↓+2KCI;复分解反应。
【解析】(1)①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②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2)①根据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酸可以与金属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考虑;②根据硫酸可以与多种物质反应,所以D是硫酸,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所以A为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是硫酸和碳酸钾,所以B是碳酸钾,与碳酸钾能反应的是硫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所以C是氯化钡,再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分析】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
【详解】(1)①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所以转化关系图中的空白处是酸;②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制取AICl3可以用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2A1+6HCI=2AlCl3+3H2↑;(2)①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所以A为氢氧化钙,硫酸可以与多种物质反应,与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所以D是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是硫酸和碳酸钾,所以B是碳酸钾;②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是硫酸和碳酸钾,所以B是碳酸钾,与碳酸钾能反应的是硫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因为A为氢氧化钙,D是硫酸,所以C是氯化钡,B与C反应是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BaCl2+K2C03=BaC03↓+2KCI;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①酸;②2A1+6HCI=2AlCl3+3H2↑;;
(2)①K2CO3;H2SO4;②BaCl2+K2C03=BaC03↓+2KCI;复分解反应。
4.已调平的托盘天平(高灵敏度)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同时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在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为(▲)
A.先左后右
B.先右后左
C.不偏转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的活动性顺序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速率更快,质量减少的也更快,所以天平要先向有铁粉的那边即左边倾斜,至于最终的偏向,应该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的多少进行判断,记住一个结论:等质量的镁、锌、铁、铝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铝镁铁锌。
【分析】本题为学科交叉型题目,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和产生的氢气质量关系,完成此题,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的质量规律进行。
【详解】】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的活动性顺序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速率更快,质量减少的也更快,所以天平要先向有铁粉的那边即左边倾斜;而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铁多而锌少,所以最终天平要向锌的这一边,即右边倾斜,综上可以知道,天平指针的变化为先向左再向右偏。答案:A
5.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它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3)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

,要证明甲中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的是


【答案】(1)碱性;过滤;(2):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溶液乙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解析】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存在情况;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物质是否存在。
【分析】本题是推断题,比较难,解答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正确解答
【详解】(1)根据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判断溶液显碱性,过滤可以把溶液和沉淀分离。故填:碱性;过滤;(2)溶液A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至少含有一种,加入乙溶液时有沉淀生成,说明乙中含有硝酸钡,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时,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能够溶于稀硝酸中,因为沉淀不溶解,说明甲中不含有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沉淀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向滤液C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说明滤液C中含有氯化钠;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钠,还有氯化钠。故填: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溶液乙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故填:溶液乙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要证明甲中氯化钠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氯化钠。故填: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答案:(1)碱性;过滤;(2)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溶液乙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6.向100g含有CuCI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答案】C
【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10%算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掌握了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详解】A、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但氯化铜还没有反应,此时溶质是氯化铜、氯化钠,故A错误;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多了因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质量少了,因为生成了沉淀,所以质量分数变大了,故B错误;C、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能生成气体、水、沉淀的离子参加了反应,即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铜离子、而氯离子实际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氢氧化钠质量为8g,所以需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g,但这是与氯化铜反应需要的氢氧化钠,再加上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应该是120g,故D错误.故选C.
7.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物体A的成分有


(2)步骤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步骤I、II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银和锌;(2)
Zn+2AgNO3=2Ag+Zn(NO3)2;(3)过滤;ZnO+H2SO4=ZnSO4+H2O.
【解析】根据题意,过量锌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固体A为银和锌的混合物,溶液B为硝酸锌溶液,锌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气体C为氢气,溶液D为硫酸锌和硫酸的混合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操作的实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过量锌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固体A为银和锌的混合物,溶液B为硝酸锌溶液,锌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气体C为氢气,溶液D为硫酸锌和硫酸的混合溶液。(1)固体A为银和锌的混合物,物体A的成分有银和锌。(2)步骤|中,过量锌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2Ag+Zn(NO3)2。(3)步骤|、II中均由将固体与溶液分离的操作,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H2SO4=ZnSO4+H2O。故答案为:(1)银和锌;(2)
Zn+2AgNO3=2Ag+Zn(NO3)2;(3)过滤;ZnO+H2SO4=ZnSO4+H2O.
8.已知金属钠和水能发生下列反应:2Na+2H2O=2NaOH+H2↑.现取金属钠9.2g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20℃),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MgSO4溶液,实验测得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和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图中A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

g。
(3)通过计算求出当滴入120
g
MgSO4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1%)
【答案】(1)0.4;
(2)108.8;
(3)13%
【解析】(1)根据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关系式,由钠的质量可就出生成的氢气、氢氧化镁和硫酸钠的质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中A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溶液的质量;(3)根据溶质质量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回答。
【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计算题,难度较大,利用方程式找出关系式进行计算,可以减少计算的量。
【详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的成Mg(OH)2的质量为y,Na2SO4的质量为z,由方程式可知,2Na+2H20=2NaOH+H2↑、MgSO4+2NaOH=Mg(OH)2↓+Na2SO4可得出:2Na∽H2∽Mg(OH)2∽Na2SO4
46
2
58
142
9.2g
x
y
z
46/9.2g=2/x=58/y=142/z
解得:x0.4gy=11.6gz=28.4g
图中A点的纵标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100g+9.2g-0.4g=108.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8.4g/(108.8g+120g-11.6g)×100%=13%.
9.(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的质量为8g,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人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操作1的名称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人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
H2SO4;
(2)过滤;(3)20%;
(4)
35.
5g
【解析】(1)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物质的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名称;(2)操作1是分离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的一种方法;(3)根据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与之反应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而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最后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由图象可知,C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的氢氧化钠与二者均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硫酸钠的质量即可。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是考试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
【详解】(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E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那么C是硫酸铜,D是硫酸钠;黑色固体为氧化铜,酸为稀硫酸,故填:H2SO4;(2)操作1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是过滤;故填:过滤;(3)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g
X
80/160=8g/x
x=16g设与CuSO=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142
16g
y
a
160/80=16g/y
y=8g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100g-60g×100%=20%
160/42=16g/a
a=14.2g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4)设与H2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b
H2SO4+2NaOH=Na2SO4+2H20
80
142
(60g×20%)/b
b=21.3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答案:(1)
H2SO4;
(2)过滤;(3)20%;
(4)
35.5g.
10.金属A和非金属B可直接合成化合物AB,甲、乙、丙三人分别做A和B化合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时各人所用A和B的质量不同,但总质量都是9g.甲、乙所用A和B的质量及三人得到化合物AB的质量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A的用量
B的用量
得到的AB的质量

7g
2g
6g

4g
5g
6g

7.5
解析:对比甲、乙两同学所用A和B的质量及生成AB的质量:同样生成6gAB,甲实验B的用量为2g乙实验B的用量为5g,则可得反应生成6gAB时需要消耗B的质量为2g;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则消耗A的质量=6g-2g=4g,则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A、B两物质的用量比为4g:2g=2:1;根据反应中反应物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及质量守恒定律,由于丙同学实验中生成AB的质量为7.5g,若A的用量=7.5g×2/3=5g,此时B的用量=9g-5g=4g;若B的用量=7.5g/3=2.5g,此时A的用量=9g-2.5g=6.5g.
答案:5g
4g(或6.5g
-
2.5g)
11.SO2和Cl2均能将湿润的有色物质漂白成无色物质。某兴趣小组为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1)如下图甲、乙所示,通入干燥的Cl2后,同学们发现甲中红色布条不褪色,乙中红色布条褪色了,说明Cl2本身

(填“有”或“没有”)漂白性,C12和水反应的生成物HCIO

(填“有”或“没有”)漂白性,将乙中的布条取出烘干,发现未变为原来的红色,说明HCIO漂白性是

(填“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
(2)如下图丙所示,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同学们发现品红褪色了,停止通气体,加热试管,发现试管又变为红色,说明SO2的漂白是

(填“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
(3)如下图丁所示,将干燥的Cl2和SO2按其体积比1:1混合,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解析:SO2结合有机色素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恢复红色;Cl2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漂白作用不可恢复。
答案:(1)没有

不可恢复
(2)可恢复
(3)SO2+Cl2+2HO=H2SO4+2HC1
12.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cCuCl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铜粉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FeCl2
B.化学计量数c=1
C.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
D.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分析】此题难度较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题中信息即可顺利解答
【详解】A、铜具有还原性,将+3价的铁还原为+2价的铁,因此X为氯化亚铁,故正确;B、反应原理为2FeCl3+Cu-CuCl2+2FeCl2,因此c=1,故正确;C、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2:1,故错误;D、设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x,则2FeCl3+Cu-CuCl2+2FeCl2
135254
13.5gx
135/254=13.5g/x,
x=25.4g,故正确。故选C.
13.Mg和AI分别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线表示AI与稀硫酸反应
B.Mg和AI参与反应的质量之比为4:3
C.Mg和AI与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相等
D.Mg和AI与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2:3
【答案】B
【解析】镁比铝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速率较快;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和判断能力,要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A、I线表示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该物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是镁。不正确。B、图中信息说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当生成的氢气质Al2(SO4)3+3H2↑可知,当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时,Mg和Al参与反应的质量之比为:(24×3):(27×2)=4:3.正确.C、Mg和Al与过量稀H2SO4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不相等。不正确。D、Mg和Al与过量稀H2SO4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1:1.不正确.故选:B.
14.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输液所用生理盐水中约含NaC1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3g∽5g.
(1)某病人因腹泻导致脱水,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每天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相当于病人每天可补充NaCl约

g
(2)小明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65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435g沉淀。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已知:NaCl+AgNO3=AgCl↓+NaNO3)
【答案】(1)1.
8;(2)合格.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该病人每天可补充食盐的质量,就是200g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题中已知溶质质量分数,则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即可求出溶质质量;(2)由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由比例式可求出溶质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以求出溶质质量分数,再与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比,即可知是否合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学生需根据已知条件,认真分析,并能举一反三,才能正确答题。
【详解】(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g×0.9%=1.8g;(2)设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1.435g
58.5/x=143.5/1.435g
x=0.
585g
0.585g/65g×100%≈0.9%答:这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含量合格。故答案为:(1)1.
8;(2)合格.
15.美国化学会会标(A)中用到的一种仪器图像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设计的“钾碱球”(B)。该仪器曾用于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含量分析的实验。实验时,李比希在装置右侧的长玻璃管中,装有被测有机物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经过铁盘中燃烧煤炭的加热,氧化铜与被测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被U形管中的氯化钙粉末收集,二氧化碳被“钾碱球”中的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收集。
(1)你认为美国化学会会标上采用德国化学家发明的仪器的图案,说明什么?


(2)如果被测有机物是乙醇(C2H5OH),请写出其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16g某有机物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后,“钾碱球”增重44g,U形管增重36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4)如果wg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某有机物,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后,“钾碱球”增重ag,U形管增重bg,则其中O元素的质量为

(用含w.a和b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1)德国现代化学发展早于美国或“钾碱球”这个仪器很特别(答案合理即可);(2)C2H5OH+6CuO2CO2+3H2O+6Cu;
(3)CH4;
(4)(w-12a/44-2b/18)g或(w-3a/11-b/9)g
【解析】美国化学会会标上采用德国化学家发明的仪器的图案,说明这个仪器在化学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2)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3)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回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的计算回答。
【分析】本题涉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材料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
【详解】(1)美国化学会会标上采用德国化学家发明的仪器的图案,说明这个仪器在化学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2)根据题中信息,乙醇(C2H5OH)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铜;(3)44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可得碳元素的质量:44g×12/14=12g,
36g是水的质量,可得氢元素的质量:36g×2/18=4g,从而可推出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2g-4g=0g,故其中不含有氧元素,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aHb,则12a/(1×b)=12/4解得a/b=1/4,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4
(4)O元素的质量为wg-ag×12/44-bg×2/18=(w-3a/11-b/9)g。答案为:(1)德国现代化学发展早于美国或“钾碱球”这个仪器很特别(答案合理即可);(2)C2H5OH+6CuO2CO2+3H2O+6Cu;
(3)CH4;
(4)(w-12a/44-2b/18)g或(w-3a/11-b/9)g
16.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1)H2O;,催化剂催化剂3H2+CO2CH3OH+H2O;
(2)D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分析】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故填:H2O,催化剂催化剂3H2+CO2CH3OH+H2O;
(2)A、由上述反应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正确。故选:D.
17.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找到标签为“Na”的试剂瓶,金属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黏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但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序号,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填“甲”“乙”“丙”)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时,需称取氢氧化钠

g;量取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


(2)小娟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计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测量误差)。
【答案】【问题讨论】(1)使钠和氧气、水隔绝;(2)2Na+2H2O=2NaOH+H2↑;
(3)碳;①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②碳酸钠B;乙;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用沙土盖灭。【拓展应用】(1),:20;80;玻璃棒;(2)①酸性;NaOH、NaCl;②14.6%;(3)部分氯化氢气体挥发。
【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问题讨论】(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使钠和氧气、水隔绝。故填:使钠和氧气、水隔绝;(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故填:2Na+2H2O=2NaOH+H2↑;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碳。故填:碳;①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②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故填:碳酸钠。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则乙的猜想成立。故填:B;乙;③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灭火方法是用沙土盖灭。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用沙土盖灭。【拓展应用】(1),配制时,需称取氢氧化钠质量:100g×20%=20g;量取水的体积(100g-20g)÷1g/mL=80mL(水的密度为1g/mL);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玻璃棒。故填:20;80;玻璃棒;(2)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填:酸性;NaOH、NaCl;②设:此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质量:20g×20%=4g,NaOH+HCl-H2O+NaCl,4036.5
4g
25g×x
40g/4g=36.5/25×x=14.6%,答: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14.6%.答: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14.6%;(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部分HCl挥发了。故填:部分氯化氢气体挥发。
18.铁黑(Fe3O4)是常见的铁系颜料。一种制取铁黑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制取铁黑的部分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Fe(OH)2+2Fe(OH)3Fe(OH)2·2Fe(OH)3Fe3O4
(1)加入氨水调pH至7∽9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黑产品中Fe3O4的含量是判断产品等级的依据之一。某铁黑样品中混有的杂质为FeO、Fe2O3中的一种。根据国标方法,进行的测定实验如下:
步骤一:称取1908m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盐酸,加热使样品全部反应。
步骤二:向锥形瓶中先加人足量的SnCI2溶液,将Fe3+全部转化为Fe2+,除去过量的Sn2+,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磷酸,并滴加指示剂。
步骤三:再向锥形瓶中滴加24.108mg/mL的K2Cr2O7溶液,发生反应:Cr2O+
6Fe2++14H+=2Cr3++6Fe3++7H2O。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50.00mL的K2Cr2O7溶液。
求:①50.00ml的K2Cr2O7溶液中Cr2O的质量;②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
【答案】
(1)FeSO4+2NH3·H2O-Fe(OH)2↓+(NH4)2SO4;(2)50.
0mL×24.108mg/mL=1205.4mg
;1205.4mg×(52×2+16×7)/(39×2+52×2+16×7)=885.6mg;
【解析】【分析】【详解】(1)FeSO4+2NH3·H2O-Fe(OH)2↓+(NH4)2SO4;(2)①50.
00mL的K2Cr2O7溶液中K2Cr2O7的质量:50.
0mL×24.108mg/mL=1205.4mg
50.00mL的K2Cr2O溶液中Cr2O的质量:
1205.4mg×(52×2+16×7)/(39×2+52×2+16×7)=885.6mg;
②设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样品中铁元素全部转化为Fe2+;Fe2+和Cr2O的对应关系
6Fe2+∽Cr2O
336
216
x
885.6mg
336/x=216/885.6mg
解得:x=1377.
6mg样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1377.6mg)/(1908
mg)×100%≈72.2%
Fe3O4中铁元素质量分数=(3×56)/(56×3+16×4)×100%=168/232×100%≈72.4%
FeO中铁元素质量分数=56/(56+16)×100%=56/72×100%≈977.8%
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2×56)/(56×2+16×3)×100%=112/160×100%=70%
70%
<72.2%
<72.4%
所以铁黑样品中混有的杂质为Fe2O3
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y,Fe2O3的物质的量为1-y。
1908mg×y×72.4%+1
908
mg×(1-y)
×70%=1377.6mg
解得:y=91.7%(其他解法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课
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溶液
Na2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
HC1
加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HC1固体
细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2.如图为实验室研究炼铁的化学原理的装置。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10g(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甲组
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0g
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6g
乙组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57.9g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55.2g
你认为应选择
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其结果为

3.环潭镇中心学校九(6)班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有了许多发现:
(1)不同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如图是小木同学归纳出的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表示)
①请补充转化关系图中的空白处。(填物质类别)
②请从关系图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写一个制取AICI3的化学方程式:

(2)不同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反应。如图方框内的六种物质为Zn、MgO、H2SO4、BaCI2、Ca(OH)2、
K2CO3(“-”表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帮小昊同学完成填空。
①A常用于改酸性土壤,试推断:B为
,D为

②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已调平的托盘天平(高灵敏度)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同时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在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为(
)
A.先左后右
B.先右后左
C.不偏转
D.无法确定
5.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它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3)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
,要证明甲中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的是

6.向100g含有CuCI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7.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物体A的成分有

(2)步骤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步骤I、II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已知金属钠和水能发生下列反应:2Na+2H2O=2NaOH+H2↑.现取金属钠9.2g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20℃),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MgSO4溶液,实验测得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和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图中A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
g。
(3)通过计算求出当滴入120
g
MgSO4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1%)
9.(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的质量为8g,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人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操作1的名称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人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10.B化合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时各人所用A和B的质量不同,但总质量都是9g.甲、乙所用A和B的质量及三人得到化合物AB的质量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A的用量
B的用量
得到的AB的质量

7g
2g
6g

4g
5g
6g

7.5
11.SO2和Cl2均能将湿润的有色物质漂白成无色物质。某兴趣小组为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1)如下图甲、乙所示,通入干燥的Cl2后,同学们发现甲中红色布条不褪色,乙中红色布条褪色了,说明Cl2本身
(填“有”或“没有”)漂白性,C12和水反应的生成物HCIO
(填“有”或“没有”)漂白性,将乙中的布条取出烘干,发现未变为原来的红色,说明HCIO漂白性是
(填“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
(2)如下图丙所示,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同学们发现品红褪色了,停止通气体,加热试管,发现试管又变为红色,说明SO2的漂白是
(填“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
(3)如下图丁所示,将干燥的Cl2和SO2按其体积比1:1混合,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2.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cCuCl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铜粉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FeCl2
B.化学计量数c=1
C.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
D.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13.Mg和AI分别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I线表示AI与稀硫酸反应
B.Mg和AI参与反应的质量之比为4:3
C.Mg和AI与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相等
D.Mg和AI与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2:3
14.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输液所用生理盐水中约含NaC1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3g∽5g.
(1)某病人因腹泻导致脱水,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每天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相当于病人每天可补充NaCl约
g
(2)小明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65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435g沉淀。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已知:NaCl+AgNO3=AgCl↓+NaNO3)
15.美国化学会会标(A)中用到的一种仪器图像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设计的“钾碱球”(B)。该仪器曾用于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含量分析的实验。实验时,李比希在装置右侧的长玻璃管中,装有被测有机物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经过铁盘中燃烧煤炭的加热,氧化铜与被测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被U形管中的氯化钙粉末收集,二氧化碳被“钾碱球”中的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收集。
(1)你认为美国化学会会标上采用德国化学家发明的仪器的图案,说明什么?

(2)如果被测有机物是乙醇(C2H5OH),请写出其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16g某有机物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后,“钾碱球”增重44g,U形管增重36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4)如果wg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某有机物,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后,“钾碱球”增重ag,U形管增重bg,则其中O元素的质量为
(用含w.a和b的表达式表示)。
16.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7.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找到标签为“Na”的试剂瓶,金属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黏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但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序号,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填“甲”“乙”“丙”)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时,需称取氢氧化钠
g;量取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

(2)小娟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计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测量误差)。
18.铁黑(Fe3O4)是常见的铁系颜料。一种制取铁黑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制取铁黑的部分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Fe(OH)2+2Fe(OH)3Fe(OH)2·2Fe(OH)3Fe3O4
(1)加入氨水调pH至7∽9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黑产品中Fe3O4的含量是判断产品等级的依据之一。某铁黑样品中混有的杂质为FeO、Fe2O3中的一种。根据国标方法,进行的测定实验如下:
步骤一:称取1908m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盐酸,加热使样品全部反应。
步骤二:向锥形瓶中先加人足量的SnCI2溶液,将Fe3+全部转化为Fe2+,除去过量的Sn2+,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磷酸,并滴加指示剂。
步骤三:再向锥形瓶中滴加24.108mg/mL的K2Cr2O7溶液,发生反应:Cr2O+
6Fe2++14H+=2Cr3++6Fe3++7H2O。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50.00mL的K2Cr2O7溶液。
求:①50.00ml的K2Cr2O7溶液中Cr2O的质量;②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