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实验小练(4)电解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考实验小练(4)电解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14: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常考实验小练
(4)电解水
一、知识讲解
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电极表面都有无色气泡产生,正极的少,负极的多,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 1:2
巧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4、气体检验
(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体积较小的玻璃管的尖嘴处,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证明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体积较大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有轻微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5、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本实验同时验证了“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二、跟踪练习
1.如图是电解水并收集、检验生成气体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B.反应过程中,U形管内左、右两边液面始终齐平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d处,会燃烧得更旺
D.电源a端是正极,b端是负极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和
C.水分子的模型可以用来表示
D.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4.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5.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氧气、0.57L臭氧。)( )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氧气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臭氧,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6.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7.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D.如图若试管气体为,则试管气体为
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管生成_______,b是电源________极,检验乙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水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3)理论上甲管和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测得甲管和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请你对他得到这个数据的原因作出猜测_________(写一条).
9.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下面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根据图中出现的现象,在括号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用“+”或“-”表示)
(2)如果正极产生的气体为8mL,则在负极产生的气体应为_______mL。
(3)如果正极产生的气体分子个数为,则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子个数为_______。
(4)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
(5)写出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6)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10.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后,同学们已经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电解水的实验很感兴趣,很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于是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电解时间/min 2 4 6 8 10 12 14 ……
负极生成的气体/mL 7 15 23 31 39 47 55 ……
正极生成的气体/mL 2 5 9 13 17 21 25 ……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______。
(2)小明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经过认真分析实验数据,他发现了下列问题:
①开始实验时,氢气和氧气实际的体积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
②从第______分钟起,每两分钟内负极与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等于2:1。
③请你推测一下产生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故A正确;反应过程中,U形管内左、右两边液面始终齐平,故B正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则b端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d处,木条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根据“正氧负氢”,可知电源a端是负极,b端是正极,故D不正确。
2.答案:A
解析: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和,故B不正确;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水分子的模型不能用来表示,故C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导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A说法正确;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导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B说法正确;可能是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导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C说法正确;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对得到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没有影响,D说法错误。
4.答案:D
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需检验纯度,故A选项说法错误。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故B选项说法错误。b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C选项说法错误。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选项说法正确。
5.答案:A
解析: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A错误;实验中若加入少量氧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B正确;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氧气的小,C正确;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臭氧,会减少氧气的生成,且常温常压下臭氧的溶解能力强于氧气,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D正确。
6.答案:A
解析: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b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多,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后,密闭发生装置内气压增大,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
7.答案:A
解析:A.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C.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错误; D.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2.5mL,错误。故选A。
8.答案:(1)氢气; 正;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氢元素和氧元素(3)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中等
解析: (1)由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可知,甲管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a是电源的负极,则b是电源正极,乙管中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乙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水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理论上甲管和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测得甲管和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对他得到这个数据的原因作出猜测是: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中等。
9.答案:(1)从左到右:-;+
(2)16
(3)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水氢气+氧气;分解
(6)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气体多的是氢气,气体少的是氧气,产生氢气的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的体积是8mL,则氢气的体积是16mL;由“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可得出产生的氢气分子数是氧气分子数的2倍,则负极产生的氢气分子数是。
10.答案:(1)2:1
(2)①大于;②4;③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部分氧气溶解在水中;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
解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2:1;根据实验记录可知,开始时氢气和氧气实际的体积比和理论体积比不符,大于2:1,氧气体积较少。可能原因: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或生成的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