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2.用下列四套实验装置制取,由于装置错误导致可能收集不到的是( )
A.
B.
C.
D.
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升华吸收热量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能溶于水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被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6.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 B.
C. 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确定浓度是否太高
C.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好
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
8.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9.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证明空气中含有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步: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加几小块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12.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人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3.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其中发生装置中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将适量的____________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到试剂变浑浊,说明该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
1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15.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1)选用药品。按左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1 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1 溶液
①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I”“Ⅱ”“Ⅲ”)。
②根据图像,确定选择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甲对应的药品不适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组建装置。
①装置 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装置,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3)收集并检验。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汽水,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作制冷剂,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C不符合题意;D.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填充探空气球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灭火,A正确;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能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C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可作气体肥料,D错误。
4.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错误;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C错误;二氧化碳无毒,能用于制作碳酸饮料,D错误。
5.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右侧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A错误;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错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错误;倾倒二氧化碳后右端下沉,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D正确。
6.答案:B
解析: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与气体的密度有关,密度比空气大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振荡后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故B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球漂浮起来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聚集在烧杯的底部,使气球漂浮起来,故C能说明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右侧纸袋下沉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空气,故D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B。
7.答案:B
解析:A、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碳,也可以是氮气等气体,故A错误;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为防止进入菜窖出现危险,进入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故B正确;
C、图书档案着火要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水灭火会使图书受到浸泡而破坏, 故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平放,然后将夹持固体的镊子伸入试管中,再将试管直立,让药品滑落至试管底部,A正确;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略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B正确;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到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选用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C正确;二氧化碳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不能伸入集气瓶内,D错误。
9.答案:C
解析: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A错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相反,B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C正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部, D错误。
10.答案:C
解析: A中二氧化碳没有气味;B中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不能确定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浑浊,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D中虽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含量较低,不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步骤中要先连接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药品时先固体后液体,再收集气体,则顺序为②①④③⑤故选B.
12.答案:B
解析: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A正确;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的,覆盖在固体反应物表面使反应停止,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B不正确;利用该装置实验时,由d处的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比a处先变成红色,b、c处的干燥棉花不变红,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正确;该装置的左半部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也可以利用该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D 正确。
13.答案:(1)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C;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1)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2)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检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4.答案:(1)c;将燃着的木条靠近E装置的b导管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2)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5.答案:(1)Ⅰ;;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2)锥形瓶;bcfg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