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常考实验小练
(3)净化天然水
一、知识讲解
1、沉降: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
2、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器就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体积较小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中的细小空隙,而泥沙等较大的颗粒则留在滤纸上。
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3、吸附: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被除去。
4、蒸发: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
5、结晶: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说矿物质结晶析出了。
6、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水的蒸馏。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
二、跟踪练习
1.2021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来水净水过程中不涉及的环节是( )
A.沉淀 B.蒸馏 C.吸附 D.消毒
2.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3.实验室在进行过滤的操作实验时,没有使用的实验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铁架台 D.天平
4.“金斗水库”是新泰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将“水库”里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有如下净化步骤:①取水;②消毒;③沉降;④过滤。以下水的净化步骤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5.2016年1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超强水处理净化能力的装置,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物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6.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引起了当地水质的一些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
B.可用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之沉降
C.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D.可通过将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7.如图所示,甲、乙是常用的净化水的过程图或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①自来水厂净化水时,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②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2)图乙是一个自制的简易净水器。A、B两层需要放置细沙或活性炭,根据净化材料特性,A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__(填“细沙”或“活性炭”)。
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
(1)污水通过“格栅”是一级处理的首要环节,可除去水中_______。
(2)实验室在过滤操作中,发现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过滤时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b.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
c.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d.滤纸破损
(3)吸附过程,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9.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图示装置进行过滤,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写出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该同学发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4)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你同意吗?_________。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
(5)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此时得到的水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检验该蒸馏水中是否含可溶性矿物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
10.晓月同学去鲁山游玩时,用水瓶装了一些山上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1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该同学进行该操作时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请你指出图2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错误改正后,完成了实验,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液体中加入物质甲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则物质甲为____________,其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性。
(4)操作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即静置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是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然后再被冷凝成液态的水,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选A。
3.答案:D
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故选D。
4.答案:B
解析:“水库”里的水,经取水→沉降→过滤→消毒处理后可转化为自来水。故选B。
5.答案:B
解析:A选项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不能去除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C选项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6.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异味,选项正确;B、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颗粒使之沉降,选项正确;C、地震引起的水质变化超出了水体有自净能力,故震后灾区的水不能直接饮用,选项错误;D、可通过将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水垢析出,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7.答案:(1)①D;②煮沸(2)活性炭
解析:(1)①自来水厂净化水时,没有使用蒸馏这种净水方法。②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2)题干中所给的小卵石、细沙都起过滤作用,过滤所用材料的颗粒大小应由大到小,先用小卵石过滤掉颗粒比较大的杂质,再用细沙过滤掉颗粒比较小的杂质,所以B层应该放入细沙,最后A层放置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8.答案:(1)大块不溶性杂质(2)ad(3)物理变化
解析:(2)过滤时液体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部分浑浊液体未经滤纸的过滤而直接进入盛接滤液的烧杯中,造成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导致过滤速度慢,但不会造成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可能会导致滤液由烧杯溅出,而不会造成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滤纸破损会导致部分浑浊液体未经滤纸的过滤而直接进入盛接滤液的烧杯中,造成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9.答案:(1)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2)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③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①滤纸破损;②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合理即可)
(4)不同意;滤液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
(5)混合物
(6)纯净物;取少许蒸馏后的水滴在玻璃片上蒸发,看是否有固体出现
解析:(1)仪器a、b、c分别为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和烧杯。
(2)过滤需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示过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③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经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不是纯水。
(5)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此时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其他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6)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可溶性矿物质的简单方法是取少许蒸馏后的水滴在玻璃片上蒸发,看是否有固体出现。
10.答案:(1)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过滤;烧杯;漏斗;引流;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破损;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3)活性炭;吸附
(4)蒸馏;①③
解析:(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题图2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将错误改正后,完成了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操作B的名称为蒸馏;题述步骤中,加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