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基础知识自测】
1.北京人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 。学会使用火并会 。
2.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 。
4.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出土了中国最早的 。懂得使用 。
5.半坡居民手工业:制作彩陶,会简单的 、制衣。
6.黄帝的发明:(相传)他已能建造宫室、制衣、挖井、造船、炼铜,发明了弓箭。相传黄帝时期, 造字,伶伦制作音律, 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 会缫丝,擅长纺织。
7.部族联盟的首领:实行 ,依次选出 、 、 。
【能力提优挑战】
1.假如你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古老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穿越到的地方是( )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2.早期人类包括北京人、山顶洞人,往往都是结群成对地生活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远古时期野兽多 D.还不会种植粮食作物
3.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下图所示的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哪一原始人类遗址?(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4.我们的先祖很久以前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关于下面两幅图片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左图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B.右图反映出河姆渡人能够种植水稻
C.两种工具使用的材质和制作水平不同 D.两种工具反映了两地生产力水平相同
5.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000年,处于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
A.个人对随葬品的爱好不同 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
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 D.出现了贫富差异的现象
7.传说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他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人文初祖”。下列传说与黄帝有关的是( )
A.教民开垦耕种 B.阪泉之战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8.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有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烧骨、烧石等。据此推断,北京人可能( )
A.保留了古猿的特征 B.学会了人工取火
C.学会用火烧烤食物 D.过着群居的生活
9.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促使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了建造房屋
10.原始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遗址话文明】
材料一
(1)请写出图中A、B两处原始农耕居民遗址的名称。
【图片话文明】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图一和图二中的房屋分别是什么样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原始居民分别种植什么作物?
【典籍话文明】
材料三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摘编自《白虎通》
(3)材料三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说说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自测】
1.直立行走 保存火种
2.元谋人
3.粟和黍
4.象牙雕刻 天然漆
5.纺织
6.仓颉 隶首 嫘祖
7.禅让制 尧→舜→禹
【能力提优挑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1)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2)样式:半地穴式和干栏式。作物:粟和水稻。
(3)历史现象:出现了原始农耕。重大意义:为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