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大气压强》培优训练A(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1《大气压强》培优训练A(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15:41: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3节《大气压强》培优训练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学习目标:
1.通过覆杯实验、牛奶盒的变化、瓶中取袋等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2.学会利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记住标准大气压的数值:po=1.01×105Pa=760mmHg.
3.知道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1.小关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变瘪了(如图所示)。则压瘪易拉罐的力是(
)
A.大气压力
B.易拉罐的重力
C.易拉罐对地面的压力
D.地面对易拉罐的支持力
2.下列与压强有关的小实验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3.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若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以上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为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
品,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它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
C.挂上衣服后,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要比不挂衣服时大
D.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5.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根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会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并且盘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在此过程中,杯中水柱对盘子底部产生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变”)。
6.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科学课堂上也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1)如图所示,水在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发现纸片并不掉下来,该现象能说明
的存在;若以纸片为参照物,杯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1标准大气压为
Pa,它可以支持
mm高的水银,可以托起约
_______m高的水柱。
7.吴老师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在瓶子里放少许棉花(如图甲所示),点燃棉花并燃烧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然后,在瓶口放上鸡蛋(如图丙所示)。过一会儿,出现瓶吞鸡蛋的现象(如图丁示)。为了增加趣味性,吴老师把瓶口朝下(如图戊所示)再次演示,实验结果是瓶向上吞了鸡蛋(如图己所示)。小明分析了此实验形成的原因:
(1)瓶内棉花被点燃,其目的是使瓶内

(2)在瓶口放上鸡蛋,过一会儿瓶开始吞鸡蛋,其原因是

(3)瓶吞鸡蛋的原因是

8.如图所示为一个饮水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是出水管的两端,壶内水面低于活塞出水管的a端,活塞与壶口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力F向下压活塞,在水从a端匀速流出来(壶内水面始终高于b端)的过程中,壶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壶内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
B.壶内气体的体积逐渐变小
C.向下压活塞的力F逐渐变大
D.壶底内表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9.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由伽利略根据气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B下降到A时,则表明外界气温
。该温度计有一个误差因素难以克服,就是大气压的变化,如果在阴雨天气压偏低时,有一支已在标准大气压下校准的气体温度计,其示数与正常值相比,结果是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0.为了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小强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从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
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小强托着气压计从1楼开始上楼,每上一层观察并测量一次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楼层
1
2
3
4
5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4
6.7
7.0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从1楼走至7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大,大气压
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

之和。
(3)为什么从1楼走至2楼时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变化量比其他相邻两楼层间的大?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11.【广州】(1)如图1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据此可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1所示现象的成因,17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不存在大气压,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
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
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
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则应出现图2中
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则应出现图2中
的现象。
12.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人适量红墨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墨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应
,使红墨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的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的影响。
13.【无锡】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
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
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填字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红对小明所做的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z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了

14.【郴州】将少量热水倒人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了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了
15.【衢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下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
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长、
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6.【宁波】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活动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7.【宁波】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
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3节《大气压强》培优训练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学习目标:
1.通过覆杯实验、牛奶盒的变化、瓶中取袋等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2.学会利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记住标准大气压的数值:po=1.01×105Pa=760mmHg.
3.知道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1.小关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变瘪了(如图所示)。则压瘪易拉罐的力是(▲)
A.大气压力
B.易拉罐的重力
C.易拉罐对地面的压力
D.地面对易拉罐的支持力
【答案】
A
【解析】分析易拉罐变瘪的原因,判断是否能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而得出答案。
【分析】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里的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扁了。故选:A.
2.下列与压强有关的小实验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答案】
C
【解析】(1)茶壶盖上的小孔利用了大气压;(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分析】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存在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详解】A、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倒水时使得壶内和壶外的气压相互抵消,使得水由于重力的原因能流出壶外,利用了大气压,而不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错误;B、如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与大气压无关,故B错误;C、“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故C正确;D、如图实验,向纸上方吹气时,纸会向上运动,可知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有大气压无关,故D错误。故选:C.
3.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若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根据二力平衡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所受的大气压力相等;当注射器活塞与注射器壁不完全密封存在漏气现象,会造成拉力F变化,所测量的大气压值会变化。
【分析】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时,利用二力平衡可通过弹簧测力计测出大气压力。对测量结果的评估则主要看是否对几个测量值造成了影响,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最后确定是偏大或偏小。
【详解】由于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因此大气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若活塞与注射器壁不完全密封,会引起测力计示数偏小,所以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总是会偏小。故选:B.
4.如图所示为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
品,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它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
C.挂上衣服后,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要比不挂衣服时大
D.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答案】C
【解析】衣钩能牢牢地贴在玻璃上,是靠皮碗内外的气压差,即大气压强大于皮碗内气压,把皮碗“压”在了玻璃上。
【分析】挂衣钩、吸盘,都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学习大气压时,注意发现身边的例子。
【详解】、挂衣钩要固定在玻璃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皮碗,把皮碗内的空气挤出,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皮碗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玻璃或墙壁上,故A错误;B、如果将挂衣钩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使内外气压相等,在挂衣钩的自重作用下,将滑下来,故B错误;C、皮碗的重力与皮碗和墙壁之间的摩擦是一对平衡力,挂上衣服后,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要比不挂衣服时大,故C正确;D、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多,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故D错误。故选:C.
5.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根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会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并且盘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在此过程中,杯中水柱对盘子底部产生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变”)。
【答案】大气压;增大
【解析】蜡烛燃烧消耗杯内空气使杯内气压减小。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分析】本题通过一小实验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考查了多方面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详解】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燃烧使杯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水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在此过程中,杯中水柱越来越高,产生水压越来越大。故答案为:大气压;增大;
6.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科学课堂上也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1)如图所示,水在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发现纸片并不掉下来,该现象能说明

的存在;若以纸片为参照物,杯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1标准大气压为

Pa,它可以支持

mm高的水银,可以托起约

m高的水柱。
【答案】(1)大气压,静止;(2)
1.01×105
;760;10.3
【解析】【分析】【详解】略
7.吴老师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在瓶子里放少许棉花(如图甲所示),点燃棉花并燃烧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然后,在瓶口放上鸡蛋(如图丙所示)。过一会儿,出现瓶吞鸡蛋的现象(如图丁示)。为了增加趣味性,吴老师把瓶口朝下(如图戊所示)再次演示,实验结果是瓶向上吞了鸡蛋(如图己所示)。小明分析了此实验形成的原因:
(1)瓶内棉花被点燃,其目的是使瓶内


(2)在瓶口放上鸡蛋,过一会儿瓶开始吞鸡蛋,其原因是


(3)瓶吞鸡蛋的原因是


【答案】(1)空气减少;(2)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而瓶外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着鸡蛋进入瓶中;(3)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
【解析】(1)点燃瓶内棉花,瓶内部分气体被排出;(2)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中;(3)瓶吞鸡蛋的原因是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大气存在压强,一个位置压强减小,另一个位置大气压强不变,存在压强差,往往是解释问题的关键。
【详解】(1)点燃瓶内棉花,瓶内气体温度升高,部分气体被排出;(2)因为酒精在燃烧过程中,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会被挤出瓶子一部分。当酒精燃烧完之后用剥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而瓶外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着鸡蛋进入瓶中;(3)瓶吞鸡蛋的原因是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故答案为:(1)空气减少;(2)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而瓶外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着鸡蛋进入瓶中;(3)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
8.如图所示为一个饮水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是出水管的两端,壶内水面低于活塞出水管的a端,活塞与壶口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力F向下压活塞,在水从a端匀速流出来(壶内水面始终高于b端)的过程中,壶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壶内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
B.壶内气体的体积逐渐变小
C.向下压活塞的力F逐渐变大
D.壶底内表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饮水壶内气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综合分析,熟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详解】AB.
由图可知,当下压活塞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同时,壶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C.
由于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所以,壶内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向上的压力也变大,则向下压活塞的力F也会逐渐变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
由于水从a端匀速流出,说明此处的压强大小不变,而此处的压强等于壶内气体压强与内部水的压强之差,由于水面在逐渐下降的同时,水的压强在变大,壶内气体的压强在变大,二者之差不变;同时,瓶底所受的压强也等于大气压与另一段液体压强(从出水口到底部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也可知壶底内表面所受的压强保持不变,由F=pS可知壶底内表面所受的压力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9.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由伽利略根据气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B下降到A时,则表明外界气温

。该温度计有一个误差因素难以克服,就是大气压的变化,如果在阴雨天气压偏低时,有一支已在标准大气压下校准的气体温度计,其示数与正常值相比,结果是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热胀冷缩;升高;
偏高
【解析】【分析】【详解】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B下降到A时,是因为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水面下降,而瓶内压强增大,是因为外界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当发现其液面由B下降到A时,表明外界气温升高。该温度计有一个误差因素难以克服,就是大气压的变化,如果在阴雨天气压偏低时,有一支已在标准大气压下校准的气体温度计,其示数与常值相比,偏高。原因是阴雨天气外界气压偏低,瓶内气压不变,内外产生气压差,液面下降,示数偏高。
10.为了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小强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从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
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小强托着气压计从1楼开始上楼,每上一层观察并测量一次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楼层
1
2
3
4
5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4
6.7
7.0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从1楼走至7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大,大气压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



之和。
(3)为什么从1楼走至2楼时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变化量比其他相邻两楼层间的大?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答案】(3)减小;(4)大气压
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5)玻璃管倾斜了
【解析】
【分析】
【详解】(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二楼至七楼,随距地面的高度每增加一层,管内外水柱高度差就减小0.3cm,即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减小。(4)对水柱进行压强分析,如图所示。由图知,瓶内外的气压差支撑着水柱,即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和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5)由图知,当大气压一定时,瓶内水柱的高度是一定的,若玻璃管倾斜了,水柱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实验中可能测量了水柱的长度,使得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他楼层大。
11.【广州】(1)如图1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据此可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1所示现象的成因,17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不存在大气压,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
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
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
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则应出现图2中

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则应出现图2中

的现象。
【答案】(1)734;
(2)
甲;丙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观点一,酒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酒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应出现甲图所示的现象;根据观点二,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大气压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管内外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所以酒精的密度小,酒精柱的高度差大,应出现丙图所示的现象。
12.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人适量红墨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墨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应

,使红墨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的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的影响。
【答案】(1)往玻璃瓶内吹气,增大气压,使液柱升高;(2)下降;(3)温度。
【解析】(1)往玻璃瓶内吹气,增大气压,使液柱升高;(2)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加,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大气压增大,使得管内水位降低、水柱高度减小;(3)气压的大小与气温有关。
【分析】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成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学以致用!
【详解】(1)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这时应该往玻璃瓶内吹气,增大气压,使液柱升高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2)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高度减小,大气压增大,管内水柱高度会降低说明大气压高度的减小而增加;(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液柱升高,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故答案为:(1)往玻璃瓶内吹气,增大气压,使液柱升高;(2)下降;(3)温度。
13.【无锡】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
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
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填字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红对小明所做的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z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了


【答案】(1)刻度尺;(2)
0.625;
=1.2
×105Pa;(3)
B;(4)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1)实验中要测出注射器的长度,因此要用到刻度尺。(2)注射器的容积可通过图中读出,其单位为ml,注射器是圆柱体,利用公式V=SL的变形,可求其横截面积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p=F/s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压强的大小;(3)注射器筒内有空气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分析】本题属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一般对学生的要求都较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素养。
【详解】(1)实验中要测出注射器的长度,因此除了: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还要有刻度尺。(2)读图可知,注射器容积为2.5ml,即2.5cm3.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4cm,因为注射器为圆柱体,根据其体积公积可得,S=V/L=2.5cm3/4cm=0.625c㎡
实验时,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7.5N,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将其代入公式P=F/S=7.5N/0.625×10-4m2=1.2
×105Pa;
(3)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②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会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也会大于真实值;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故选B.(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小红的这一实验步骤,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答案为:(1)刻度尺;(2)
0.625;
=1.2
×105Pa;(3)
B;(4)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4.【郴州】将少量热水倒人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了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了
【答案】D
【解析】通过比较矿泉水瓶内压强和外界大气压强的大小,当大气压大于矿泉水瓶内压强时,矿泉水瓶将被大气压压扁。
【分析】此题结合生活事例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物理来源于生活,要学以致用。
【详解】因为瓶子注入热水并振荡后,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跑出了一些,倒出热水的矿泉水瓶密封后,再浇上冷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扁了,故D正确。故选:D.
15.【衢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下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
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长、
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1)酒精容易蒸发;(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3)CD.
【解析】(1)物质由液态保持气体的过程是液化现象;(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3)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详解】】(1)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
(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用1m长的玻璃管做实验,结果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3)A、由题意知: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认为空气是有重量,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故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错误;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不一样的实验结论,故B错误;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D.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D正确。故选CD.故答案为:(1)酒精容易蒸发;(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3)CD.
16.【宁波】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活动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现象:易拉罐被压瘪而严重变形
【解析】水蒸气遇冷液化,罐内的水蒸气减少,罐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将易拉罐压瘪。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液化现象以及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注意观察生活可顺利解答
【详解】加热时易拉罐中的水汽化,当罐口有水汽冒出时,罐内充斥着水蒸气,大部分的空气被排出易拉罐,此时将易拉罐迅速倒扣于冷水中,罐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罐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罐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被压瘪。
17.【宁波】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

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答案】(1)大气压;(2)实验;(3)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从A端流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两端开口的饮料管插入水中,管内外水面上方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内外液面将保持相平,用手堵住口的一端,管内水将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掉下来。
【分析】【详解】(1)当用手指堵住上端开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受到大气压对它向上的作用,由于一个大气压强能支撑约10m高的水柱,水不会从下端流出;(2)各种假设和猜想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和现象的支持,因此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实验;(3)当手指移开后,假设管内的水保持静止,取管底液片为研究对象,它把关内的水柱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
因为液片深度h左>h右,所以p向右>P向左因F=PS,而液片左右的面积S相等;所以,所以F向右>F向左
液片将向右移动,管内的水从A端流出。故答案为:(1)大气压;(2)实验;(3)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从A端流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