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风吹树叶沙沙响,声源是树叶
B.吹出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流水的哗哗声,声源是水
D.敲鼓时发出的鼓声,声源是敲鼓的鼓槌
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3.在敲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有回声产生
4.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见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C.我们听见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5.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图1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 如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
图2
7.如图3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3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8. 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声音传播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大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0.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4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 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图4
A.510 m B.1020 m C.2040 m D.4080 m
二、填空题
1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5 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如图6所示的乐器中,利用弦振动发声的是 ,利用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
图5
图6
1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3.如图7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皮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使得筒内空气变得极度稀薄,这时听到的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若再进行合理的推理,我们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
14.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 s,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是 s,声音在该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16.下表中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声音传播的一些规律,请认真分析,说出其中两种。
物质
空气
(15 ℃)
空气
(25 ℃)
空气
(25 ℃)
煤油
(25 ℃)
水
(常温)
海水
(25 ℃)
铜
钢铁
声速/
(m·s-1)
331
340
346
1324
1500
1531
3750
5200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很多人都有用耳机长时间听歌的习惯,耳机戴久了会对耳朵造成损伤。最近发明的一款新的骨传导耳机可以让你听到周围的声音。骨传导耳机是利用 (选填“固”“液”或“气”)体来传播声音的,相同情况下比空气传声的效果 (选填“好”或“差”)。?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强同学进行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图8
(1)如图8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会听到铃声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四、计算题
19.小明在百米赛跑比赛中取得了12.5 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比赛的实际成绩是多少。(已知声速为340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 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6 s后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
(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故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3.C [解析] 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4.D 5.B
6.B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没有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声,所以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能产生声音。
7.A [解析] 本题中的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要听到闹铃声,不仅要闹钟振动,还需要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故B错误;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即可发现闹钟仍在振动,故C错误;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增强了传声效果,而不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故D错误。
8.A [解析] 月球表面是真空的,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漫步时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互相交谈。
9.A 10.C
11.振动 小提琴 笛子
12.振动 会 [解析]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即传声的介质随声源的振动而振动;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13.小 真空不能传声
14.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15.3 0.5 2040 [解析] 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空=sv空=1020m340m/s=3 s;由于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金属管传播的,声音在该金属中的传播时间:t金=t空-Δt=3 s-2.5 s=0.5 s,金属中的声速:v金=st金=1020m0.5s=2040 m/s。
16.(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17.固 好
18.(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 真空 (3)传声
[解析]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铃声将会减弱;假设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19.(1)小明的平均速度:
v=st=100m12.5s=8 m/s。
(2)由v=st得,声音传播100 m所需时间:
t声=sv声=100m340m/s=0.29 s,
小明比赛的实际成绩:
t'=t+t声=12.5 s+0.29 s=12.79 s。
20.(1)由速度公式v=st得,在6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5 m/s×6 s=9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 m/s×6 s=2040 m,
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
s=s1+s22=90m+2040m2=1065 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1=1065 m-90 m=9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