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图1中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 )
图1
2.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她们谁也不认同谁。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的。”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的。”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的。”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的。”
3. 歌曲《云在飞》中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小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4.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立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水的物态变化有 ( )
A.汽化 凝固 B.汽化 液化
C.液化 凝华 D.升华 凝华
5.小红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电冰箱涉及许多物态变化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冒“白气”,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C.放入冷藏室的水果要用保鲜袋包裹起来,是防止水果被冻坏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6.如图2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
图2
7.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 ℃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 ℃,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 ℃,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二、填空题
9.当某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时,为缓解旱情,某部队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依靠干冰的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从而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滴。?
10.图3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图3
三、综合题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管
如图4甲所示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方法。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乙所示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图4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均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外面。制冷剂是一种很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质。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在系统内循环流动,达到制冷目的的。
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压缩气态制冷剂并把它压入冰箱外面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根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蒸发器,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以前,用氟利昂做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如果从冰箱中散逸、泄漏出来,会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技术人员研制出了新型绿色环保制冷剂。现阶段家用电冰箱主要使用异丁烷等环保性能好的制冷剂。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冰箱门,能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 形成的。?
(2)电冰箱是根据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的 后,发生 时吸收热量来制冷的。?
(3)通过阅读,你认为蒸发器和冷凝器分别在冰箱的内部还是外部?
参考答案
1.C [解析]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 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说法不正确。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说法不正确;冰是水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故C说法正确;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说法不正确。
3.D 4.B
5.B [解析] 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白气”是冰箱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故B正确;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在0 ℃以上,水不会结冰。放入冷藏室的水果要用保鲜袋包裹起来,目的是减少水果水分的蒸发,故C错误;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6.C [解析] 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变成钨蒸气,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7.B
8.C [解析] 高压锅锅内气压大,沸点也高,用高压锅煮粥,粥的温度会在100 ℃以上。当给锅加热时,粥会沸腾;当停止加热时,粥会停止沸腾。但当给它立即用冷水冷却时,锅内的气压会立即减小,粥的沸点也会随之减小,由于粥的温度在停火瞬间仍然高于100 ℃,所以粥重新沸腾。
9.升华 吸收 熔化
[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吸热迅速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温暖的空气会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滴。
10.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解析] 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气态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11.(1)汽化 液化 (2)⑥ ③ ①
12.(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2)蒸发器 汽化
(3)蒸发器在冰箱内部,冷凝器在冰箱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