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
2.通过了解清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情分析】
对于清朝康雍乾这段历史,学生课前便通过大量影视剧有所了解,所以兴趣较浓,但一些相关认识却往往会被影视剧的戏说所误导。本课内容从君主专制、经略边疆和清朝统治危机三方面入手,内容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并使得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认识原原本本的康雍乾这段历史。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相关史料,准确简述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归纳其特点。
2.运用地图学案整合时空观念,结合教材梳理清朝前期治理边疆措施,并概括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通过观看《工业革命》视频、阅读史料,理解中国社会蕴含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在讨论中生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君主专制的表现和特点;清朝前期边疆政策。
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重要意义;中国社会面临危机的原因。
【设计说明】
1.君主专制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清朝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需要了解其表现和特点。
????2.在掌握清朝前期边疆政策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钓鱼岛等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版图一部分,从而充分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而将此列为难点。
3.清朝后期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既包括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包括国内矛盾的激化,分析这两部分具体原因形成则作为本课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明、清君主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明朝君主专制表现和特点。
教师:继明朝之后,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教师展示教材83页材料:
当时人这样形容皇权笼罩下的政治气氛: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文》
师:这段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君臣关系呢?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生:读材料、思考、交流
(皇帝专权,臣子附和,出现了一人独裁专制的局面)
师:这种局面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趣味阅读,激发疑问,引发兴趣。
二、新课讲解: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这三代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开拓了清朝百年的鼎盛时期。他们是怎样经略边疆的呢?
(二)疆域的奠定
????(1)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明朝时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及倭寇、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沿海骚扰情况
(2)将学生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两个小组,结合学案中的清朝版图梳理概括清朝中央对少数民族、巩固边疆的措施。
(3)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师追问:清朝统治者对边疆的管辖有几种方法?体现了什么特点?
直接设置机构管辖,如台湾、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蒙古;任用当地领袖与中央设置机构共同管辖。感受其灵活的管辖方式。
教师总结:让学生熟识教材86页中国版图的“四至”领土范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台湾、澎湖列岛及钓鱼岛等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教师展示唐朝、明朝、清朝疆土图,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王朝的疆域,探讨有什么变化?
生:观察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三朝疆域,体会明清两朝奠定了中国的现代版图。
(教师过渡):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国力强盛,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孕育着危机。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奏折制度
教师:学生看教材84页学思之窗提供的“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图片,提出问题
大家猜一下,奏折中哪部分是大臣的字迹,哪是皇帝的批复?
其他人会知道奏折内容吗?
学生猜测、交流
师:红字为皇帝批复,黑字是大臣所写。
展示故宫精品文物——奏折匣
????师介绍:匣上有两道锁,而钥匙只有皇帝和上奏折的大臣本人持有。大臣会不定期地将一些重要情况写成奏折装入密匣,直接送到宫中,由皇帝亲自拆阅。皇帝的批示用朱笔批于折后,再重新密封,发还给原奏人。
师:组织学生思考后交流
(1)奏折制度的特点
????(2)奏折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应问题
特点:迅速、机密
影响:通过奏折制度,皇帝能够更直接、多渠道地了解下情,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也大为强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故宫文物,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在问题引导下理解奏折制度的私密与迅速。
导语
师:通过奏折,皇帝可以更广泛便捷的获取信息,
此外,还设立了一个中枢机构。
2.中枢机构变化
师展示军机处图片。
师提出问题:军机处设在哪里?
生:皇宫内(皇帝寝宫旁边)
师:为什么设在皇帝寝宫旁边?
生:猜测用意。(便于联系、便于皇帝直接控制)
师展示课外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教师:这段材料反映了军机大臣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
军机大臣只负责起草或处理机要文字,不能参与决策。
师:谁来决策?
生:皇帝。
设计意图:通过军机处所处位置、大臣职能帮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立反映了清朝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军机处皇权服务的秘书机构。
3.控制思想文化
导语:除了严密控制政权外,清朝统治者还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师展示:“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师追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有问题吗?
生:答
师: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
教师:雍正帝认为这是首反诗,觉得这里的“明月”指的是明朝,“清风”讽刺的是清朝。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据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内容的品读与后果的探讨,了解清朝统治者对诗文的望文生义,通过数量统计表感受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控制的严酷。
(教师过渡):教材通过奏折制度、中枢机构变化和加强思想控制三个方面展现了清朝君主专制的新发展
(三)统治危机的孕育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一组:
教师展示教材87页材料:
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己诏》通告全国。其中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弊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清仁宗实录》卷274
教师:材料记载了清朝的哪一事件?
生:天理教攻打皇宫
师:清朝皇帝认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循怠玩”、悠忽为政
师追问:请阅读教材,清朝统治时期还有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生:早在乾隆后期,就有白莲教起义,持续10年。
师:请结合教材,从人口、资源、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合作讨论,发现清朝此时人口压力增大、土地资源危机日益显露、贫富矛盾激化等。
二组:
师展示图片史料:
英国工业革命中瓦特与蒸汽机的图片;清代小农经济图片
导学案展示三段课外材料: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率领的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 ,乘船自朴次茅斯启程 。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师:这一时期中英互赠礼品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国面对英国扩大贸易的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思考、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从广州十三行的只能课件清朝对外贸易进行严格控制;而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师:综合两个小组的发言,同学们请思考一个问题,在康雍乾盛世百年的后期,清朝面临着哪些危机?带来了哪些影响?
生:交流
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没有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很好解决国内外统治危机,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埋下了隐患。
设计意图:通过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和人口激增带来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到来自清朝内部的统治危机。通过双方礼品的不同,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近代科技已经起步,而清朝仍停留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体会到不进则退的时代危机。
三、本课小结:
学生结合板书和所学知识予以总结:康雍乾时期,清朝出现国力鼎盛局面,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地方上采取了一系列少数民族措施和巩固边疆的措施,通过学生梳理与合作学习,使得学生认识到这对于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意义重大。由于英国等西方列强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明朝起便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殖民活动,而国内人口压力,土地资源危机、贫富矛盾等则造成了国内统治危机。学生通过梳理清朝面临外部和国内的统治危机,初步掌握分析对比的学习方法,并认识到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四、拓展作业设计
课后思考:如果康雍乾三世的帝王顺应潮流,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和改革,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才资源,我们能不能迅速赶超西方?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中华帝国的衰落》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优点:
1、知识梳理得当。本课内容结构比较规整,因而采取层层递进的结构引导学生理清本课脉络,梳理出课中内在主线,有助于学生形成本课知识的完整体系和整体认知。特别是关于中国版图奠定这一知识点,着重强调时空观念,既能有条不紊理清中央对地方治理措施,也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优势。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必须是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分析史料、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梳理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历代疆域对比认识中国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再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材料方式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特点及统治危机的原因及表现,助于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运用图片、视频、史料、微课等多角度素材和资源,有助于学生接近历史,更加直观直白的理解和解释清朝面临的危机。同时,向学生推荐历史读物,通过著作导读方式深化学生对盛世与危机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敬畏与使命感。之后,还可以尽可能多的选用贴近学生的博物馆资源,网上资源等多种形式来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历史殿堂。
不足:
1、本课教学我展示的材料比较多,现在反思选取展示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授课中反而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视觉和思维疲劳现象,因而在之后教学中不应该盲目堆积各种材料,应该做到材料展示量适中,能够集中反映该掌握的知识。
2、每一个教学环节过后,我都会给予学生一定教学评价,但是生生评价便略有欠缺,这一点需格外注意,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评价能力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过程,之后课上应鼓励学生多互相合作、讨论和大胆互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