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是富有连续性,它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在它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断裂,出现过波动……于是有了历史发展的波峰和波谷。 ——阎步克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峰,就世界范围看来也称得上是富庶、最文明的国度。
—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755年
618年
907年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隋
唐
五代十国
隋唐五代时期
朱温废唐
一.隋朝兴亡
____年灭____,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1.建立:
____年,北周外戚_____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______,是为_______。
581
杨坚
长安
隋文帝
2.统一:
589
陈
3.建设:
(1)广设仓库
(2)兴建两都——_____________
(3)开通大运河
长安、洛阳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其时府库极为充实,重要的去处,仓储亦极丰盈。其国富,古今少可比拟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盛极一时”表现: 仓库足,建东都,开运河。
兴建洛阳城
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巩固了统一;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推动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万艘龙舸绿丛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隋朝兴亡
____年灭____,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1.建立:
____年,北周外戚_____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______,是为_______。
581
杨坚
长安
隋文帝
2.统一:
589
陈
3.建设:
(1)广设仓库
(2)兴建两都
(3)开通大运河
4.灭亡:
由于隋炀帝的_____,引发大规模起义,____年隋朝灭亡。
暴政
618
三下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石,三至涿郡。
乘龙舟游江都时,随行舰船竟多达数万,绵延200余里。沿路州县,都必须供应粮食。
在位十年间,前后征伐的丁男,总计不下1000万人次。
奢侈无度
三征高句丽
连续三年(612-614)三次出兵高句丽,无功而返
成为反隋起义的导火线。
隋朝兴亡——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思考】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1.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
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4.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
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
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1)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定都长安
(2)前期统治: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1)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定都长安
(2)前期统治:
唐太宗——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经济
政治
文化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贞观之治”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1)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定都长安
(2)前期统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贞观遗风
武则天624年出生
执政时间:690-705
才人
官家女
唐太宗
唐中宗
唐睿宗
唐高宗
尼姑
皇后
皇太后
皇帝
690年,废唐改周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
武氏侍候在侧,对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zhuā],三匕首。
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 ——《资治通鉴》
武则天虽然任用酷吏,诛锄异己,但是在政治上却也能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破格用人。
她首创“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又开武举,选拔军将。
开元名相姚崇、宋璟都是她这时发现提拔起来的,所以史称“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周时期的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国人口继续上升,在武则天统治结束时的神龙元年(705年)全国登记户口为615万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口
增长
652年
705年
382万户
615万户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唐高祖
李渊
618-626
唐太宗
李世民
627-649
唐高宗
李治
650-683
唐中宗
李显
684
唐睿宗
李旦
685-689
武周
武则天
690-705
唐中宗
李显
705-710
唐睿宗
李旦
710-712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1)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定都长安
(2)前期统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忆 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朝前期的繁荣鼎盛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第二代皇帝
文治武功
以能纳谏著称
唐太宗李世民
建立的周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唐玄宗李隆基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2.经济发展
农业:
曲辕犁——中国古代步犁基本定型
筒车(灌溉工具)
手工业:
瓷器:南青北白
陶器:唐三彩
筒车
曲
辕
犁
手工业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南青北白”
唐三彩,唐代低温釉陶器,
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古人多用于殉葬,今人热衷于文房陈设。
唐三彩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2.经济发展
农业:
曲辕犁——中国古代步犁基本定型
筒车(灌溉工具)
手工业:
瓷器:南青北白
陶器:唐三彩
商业、城市:
长安、洛阳
坊市制度
17
唐朝的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
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商业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2.经济发展
农业:
曲辕犁——中国古代步犁基本定型
筒车(灌溉工具)
手工业:
瓷器:南青北白
陶器:唐三彩
商业、城市:
长安、洛阳
坊市制度
海外贸易:
陆上、海上(陶瓷之路)丝绸之路繁盛
“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
海上巨无霸
回纥[hé]
西突厥
吐蕃
靺鞨[mò hé]
东突厥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华夏一家,平等友好,一视同仁。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前期的政治统治:
2.经济发展
3.民族关系 主要手段
(1)军事讨伐
(2)设都护府
(3)和亲
(4)会盟
(5)册封
东突厥、回纥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
唐蕃“长庆会盟”
靺鞨粟末部 渤海郡王
唐太宗时期,击败东突厥,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大唐盛世
《职贡图》:
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
隋唐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汉文化广泛深入地传播到各民族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进步。各民族的文化也融入到汉文化中来,为汉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样,各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各民族的成员也互相融入,形成了胡汉一体化的唐代文明,对唐代社会结构、制度政策、思想文化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盛唐时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文献资料阅读
意义: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制度完善:
经济繁荣:
文化灿烂:
民族交融:
对外开放:
唐朝繁荣表现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唐三彩)、商业(长安)
唐诗、书法、绘画、雕版印刷
民族政策开明、管辖方式灵活
兼容并蓄、玄奘取经、鉴真东渡
三.唐朝灭亡
1.安史之乱
(1)时间:
755—763年
(2)原因:
(3)影响:
①唐朝由盛转衰;
②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③北方人口第二次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①唐玄宗怠于政事,政治腐败
②军事举措失当:外重内轻(节度使的设置)
唐王朝由盛转衰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三.唐朝灭亡
1.安史之乱
2.黄巢起义
875年爆发,横扫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五代十国
1.时间:907——960年
2.五代:后梁、唐、晋、汉、周
十国: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五代
后梁
汴州(今开封)
907-923
朱温
后唐
洛阳
923-936
李存勖
后晋
汴州(今开封)
936-946
石敬瑭
后汉
汴州(今开封)
947-950
刘知远
后周
汴州(今开封)
950-960
郭威
十国
吴国
广陵(今扬州)
892-937
杨行密
南唐
金陵(今南京)
937-975
李昇
前蜀
成都
891-925
王建
后蜀
成都
937-965
孟知祥
闽国
长乐(今福州)
893-945
王审知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长沙)
896-951
马殷
南汉
兴王府(今广州)
905-971
刘隐
荆南(南平)
江陵(今荆州)
907-963
高季兴
吴越
杭州
893-978
钱镠
北汉
太远
951-979
李崇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