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19: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8.灯光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wéi jiān xiōng qiáng jù jīng huì shén qiān jūn yí fà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郝副营长只有22岁,________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②这火光________微弱,________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③________战士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________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3.将句中画横线部分换成相应词语填入括号里,并体会换词后的句子比原句好在哪里。
(1)后来才知道,在这如同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极其危险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____________)
(2)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炸药包声音非常巨大和响亮,天地都被震动一般的爆炸声。(____________)
(3)灯下,一个孩子在集中全部注意力地读书。(____________)
4.先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要求填空。
(______)言(______)语 (______)钧(______)发
聚(______)会(______) 震(______)动(______)
(1)上面的词语中含反义词的词语是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情形十分危急的词语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5.本文以“灯光”为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文以“灯光”为题,表明了正是千千万万“郝副营长”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之光,才最终点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B.郝副营长为了后代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换来胜利,这灯光是生命之光,胜利之光,所以以“灯光”为题。
C.灯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革命先烈对光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D.本文以“灯光”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赞美。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B.作者以灯光为线索,充分展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C.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语言,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
D.本文首尾照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7.“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千钧一发的时刻”指的是( )
A.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包围在沙土集村,打响了激烈的围歼战。
B.突击连冲了过进去,后续部队在黑暗中遭到阻击,和突击连失去联系,找不到突破口。
C.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已经冲了进去。
四、语言表达
8.缩句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____________
(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____________
(3)整个团指挥所得人都焦急的钻出了地堡。____________
五、连线题
9.“多好啊”在《灯光》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蕴含的意思和情感都不同,请连一连。
第一次 郝副营长 憧憬未来
第二次 游人 对广场上灯光的赞叹
第三次 郝副营长 看书时自言自语
六、按要求答题
10.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横线。
(1)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铺天盖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2)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 剧烈 激烈)的阻击。
(3)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怕 不惜 宁可)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不及 来得及 及时)见一见电灯。
七、课外阅读。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那同志一只手哆哆嗦嗦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②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1.短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12.标序号的语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13.加点词语“模糊”和“清晰”是一对反义词,既然战士牺牲时,卢进勇眼睛“模糊”了,但为什么又写“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下列语句,关于两个句子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那同志)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在柏林》)
A.相同点:细节描写,都用了数数字来表现人物。
B.不同点:(1)中的数字,是无名战士数火柴的数量,体现了无名战士托付火柴时的郑重,侧面写出了无名战士的虚弱,以及火柴的珍贵。
C.不同点:(2)中的数字,是疯了的老妇人机械重复着“一、二、三……”这代表了她的三个儿子,反映了战争的危害,更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
D.相同点:这些数字就是数字,都表示数量。
15.“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6.课本上我们也学过一篇王愿坚的文章《________》。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两个题目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围歼 胸墙 聚精会神 千钧一发
2.虽然; 但是; 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3.1、千钧一发 2、震天动地 3、聚精会神
4.自 自 千 一 精 神 天 地 震天动地 左顾右盼 七上八下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一触即发
5.D
6.B
7.B
8.他看书。 灯光照耀着建筑。 人钻出地堡。
9.
10.震天动地 猛烈 不惜 来得及
11.那同志(或:无名战士)
12.神态 动作 语言
13.“模糊”是因为卢进勇为无名战士的牺牲流下了眼泪,泪水模糊了视线。“清晰”是因为无名战士的手像一只路标,指向了部队前进的方向,让卢进勇看到了希望。
14.D
15.环境 渲染了此刻悲伤的气氛,烘托出无名战士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
16.灯光 题目的作用:①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灵魂。②“火柴”和“灯光”都有“光”,暗含了主要人物作为一名革命战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如同指引革命前进的“光”,升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