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酸碱中和反应_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酸碱中和反应_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20: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酸碱中和反应—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1.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溶液中只含有氢离子、氯离子
B.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图中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D.两种溶液混合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发生变化
4.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
A.T=25℃ pH=7
B.T=25℃ 1≤pH≤13
C.T>25℃ pH=14
D.T>25℃ 15.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和NaOH
6.某实验小组使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的溶液pH>7,呈酸性
B.图中c点时的溶液里溶质只有氯化钠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和结合生成
7.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或稀硫酸
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甲组废液可直接排放,乙组处理后再排放
D.将两组的废液合并在一起,如溶液呈无色,混合液可直接排放
8.一般说来,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要改良它,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
A.氢氧化钠 B.熟石灰 C.食盐 D.盐酸
9.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解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10.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人被蚊虫叮咬后用稀氨水擦洗 D.用含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1.取一定量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属于中和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均为水溶液)( )
A.
B.
C.
D.
13.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____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14.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1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pH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溶液呈_______色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5.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及盐酸过量时,溶液均呈无色,故选C。
2.答案:B
解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A属于置换反应,C、D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3.答案:A
解析:盐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其溶液中还存在着水分子,A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分子,B正确;由图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存在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中和,C正确;由图示可知,两种溶液混合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
4.答案:D
解析: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热量,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则T>25℃;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混合液的pH应大于1,小于13。
5.答案:D
解析:b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7,d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7,A错误。由可知,每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与36.5份质量的氯化氢恰好完全反应,从图像可知加人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与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于没有指明两种溶液的密度,所以氡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无法确定,B错误。b点对应的溶液的pH<7,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C错误。d点对应的溶液氢氧化钠已过量,所以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D正确。
6.答案:D
解析:题图中a点时的溶液pH>7,呈碱性,A错误。c点时的溶液pH<7,显酸性,溶液里溶质是氯化钠、氯化氢,B错误。由题图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C错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和结合生成,D正确。
7.答案:B
解析:甲组废液为无色,则甲组废液也可能呈中性,因此不一定含有盐酸或硫酸,A错误。乙组废液呈红色,说明乙组废液为碱性,一定含有剩余的氢氧化钠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B正确。甲组废液为无色,则甲组废液可能呈酸性,应处理后再排放,C错误。两组废液混合后溶液呈无色,不一定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不能直接排放,D错误。
8.答案:B
解析: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为使其更适宜植物生长,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熟石灰,将酸性中和。故选B.
9.答案:B
解析: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碳酸镁、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发生反应,且三种物质都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可用作缓解胃酸过多的药剂;氯化钠和盐酸不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B。
10.答案:B
11.答案:C
解析: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样品中没有氯化钠,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但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完全反应后,就不再产生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不再改变,A错;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一直增加,且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不为零,B错;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待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稀盐酸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反应完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C正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D错。
12.答案:D
解析: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溶液总质量减小,但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均属于中和反应,但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且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使溶液总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13.答案:; ;(或与反应生成)
14.答案:(1)无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
x=3.65%
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15.答案:(1)
(2)HCl
(3)12
(4)C
解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2知最初水槽中溶液pH>7,显碱性,所以A中溶液的溶质是HCl。
(3)图3中V对应的温度最高,说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pH=7,由图2可知V的数值最接近12。
(4)图2中b点对应的pH>7,说明HCl不足,NaOH过量,所以溶质是NaCl和NaOH,A正确;图2中d点对应的pH<7,HCl过量,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将溶液加热蒸干,HCl挥发,所得固体只有NaCl,为纯净物,B正确;图2中,c点反应已经结束,所以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C错误;图3中,e→f对应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