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3 21: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一、
选择题
1.
“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可见,“改写了中国历史”是由于(????????)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C.签订了《马关条约》
D.日本割占了台湾?
2.
福泽谕吉在《外交论》撰文指出,“各国如禽兽相按,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日本成为“吞食者”是在(????????)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中
D.20世纪末
3.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
?
?
?

A.旅顺
B.威海卫
C.大东沟
D.平壤
4.
《时局图》所述局面的出现是在(?
?
?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5.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
?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
6.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7.
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8.
历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对“新的一页”理解正确的是(????????)
A.掀起了介绍西方的新思潮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实业救国运动兴起
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沉痛的挽联,是人们哀悼民族英雄谁而撰写的(????????)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郑成功
10.
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11.
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领土包括(?
?
?
?

①辽东半岛?
②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③香港岛?
④澎湖列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13.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
?

A.日本侵华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主要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C.日本的军事力量可以进入中国内地
D.主要侵略方式由资本输出变为商品输出
14.
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开办工厂??
D.割占土地
15.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上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
?

A.设立总理衙门
B.割让香港岛
C.割地赔款
D.五口通商
16.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
?

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17.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A.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破坏我国的领土主权
18.
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其在华权益,1899年9月,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了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以上内容反映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19.
割台信息传来,台人“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声称“誓不从倭”、“愿人人战死而失台,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反映了(?
?
?
?

A.全国人民支持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B.台湾民众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壮举
C.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日本割占台湾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20.
据《宿迁县志》记载:甲午战败,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杨泗洪(宿迁籍)坚决反对台湾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立国,体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是(?
?
?
?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二、
材料分析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失败,成为了压跨处于极度衰落中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甲午战败又是中国旧探索的终点和新探索的起点。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材料二?每逢甲午年。日本右翼势力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前夕,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韩两国严厉批评。结合史实,请从一位中国学生角度给你的日本同龄人写一封信。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提示:从中日古代交往史、近代侵华史、及当前中日关系谈你的看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分别从什么角度讲述了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试结合史实给予论证。
(2)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成为时人对洋务时期西书翻译事业的扬弃。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莱上《请推广学校折》,批评洋务运动时期于艺术而略于政事,主张以后译书应“广集西书之言政治者,论时局者,言学校农商工矿者,及新法新学近年所增者”。
材料二
1897年,梁启超在《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主张译书方针由译西书转为译日本书,其理由有二:一,日本已尽翻西书,本国著书也非常丰富;二,日文与汉文同源,译日书事半功倍。上述主张在思想界、知识界产生深远影响,朝野中主张变法的条陈日益密集,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御史李盛锋等人也提出相似论调。1898年,康有为上《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再提“译日本之书”并以政治书为先。
﹣﹣以上材料摘自裴艳《清末日式法学教科书译刊热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译书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中日甲午战争后译书变化的原因。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
材料二:日本天皇为筹集资金购买“吉野号”,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败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由于天皇的举动激起了民众的民族自尊,使得民众踊跃捐献购买“吉野号”,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1891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在海军扩张案中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吉野号”巡洋舰。该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制造,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号开回了自己的港口。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倘若海军建设具有充足资金,可否扭转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朝野的这种努力最终造成了什么结果?其对中国有何影响?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摘自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1)根据材料,指出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条约。
(2)你同意包天笑关于“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BBBCC
BDBAB
CCBCC
ABABA
二、
材料分析题
21.
(1)甲午中日战争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又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你们要正视历史,牢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反对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重新抬头.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和平的未来携手共进.
22.
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
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23.
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海军国防事业发展极不重视。如果资金充足也难以取胜,因为清政府的本质是腐朽的,制度、管理、战略都需要优化。
日本海军力量变强大。造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24.
(1)条约:《马关条约》。
(2)答案一:同意。
理由:甲午战败,惊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思想得以充分发动起来。
答案二:不同意。
理由:甲午战前,面对外国侵略,中国人民的民族思想已经发动起来。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表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