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钢铁的锈蚀与防护—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 B.寻找金属代用品 C.防止金属锈蚀 D.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2.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3.下列关于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
C.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回收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4.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与防护不合理的是( )
A.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表面保持洁净
B.在钢铁表面喷油漆可防止生锈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D.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铸造成合金材料可优化其性能
5.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
A.在钢铁表面喷油漆可防止生锈
B.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C.铝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强,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6.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同样严重
7.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C.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8.下列铁制品的防锈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用不锈钢作菜盆
B.自行车链条涂油
C.自行车钢圈镀铬
D.篮球架刷漆
9.“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结论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10.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11.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12.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13.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下面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棕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
C.Ⅰ和Ⅳ说明和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14.将相同规格光亮的铁丝同时放入下列装置中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铁钉一定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大约一周后,将铁钉取出烘干,其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为___________。
15.兰州中山铁桥,位于城北白塔山下,历尽沧桑,百年不倒,多次参与维修大桥的工程师感叹道:“起初我们以为一百多年了,铆合处多少会有些锈蚀,可当我们将铆件启开后发现,里面完全是簇新的。当时使用炭火和锤具等简单工具,能达到如此工艺令人匪夷所思。”。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山铁桥铆合处簇新如初,说明百年来没有水和________进入其中而造成锈蚀。
(2)我国生产和使用铁器历史悠久,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任填一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钢管应在干燥的地方存放,能防止其与水接触而生锈,A合理;用盐水清洗菜刀,盐水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B不合理;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水且能透过氧气,所以铁制品表面的锈渍要及时除去,C合理;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金属,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从而防锈,D合理。
3.答案:D
解析:回收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Al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部的Al不被氧化,因此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表面,故A不合理;在钢铁表面喷油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水接触,从而防止生锈,故B合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故C合理;制成合金改变了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可优化其性能,故D合理。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铁的锈蚀条件。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图中,a处位于空气中,水比较少,b处位于水与空气的交界处,有充足的氧气和水,c处位于蒸馏水内部,氧气比较少,所以,根据铁生锈所需的条件,b处锈蚀最严重,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符合题意;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A
解析:用不锈钢作菜盆,是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防止锈蚀;链条上涂油、钢圈镀铬、篮球架刷漆都是减少铁与水和氧气的接触,从而延缓锈蚀。
9.答案:B
解析: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A正确;对比②③不能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因为②中不含氧气,B错误;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C正确;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D正确。
10.答案:B
解析:要证明铜锈蚀的条件除了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应用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即控制二氧化碳为变量,其他量保持相同。因此,需要进行甲和丁两个实验。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氧气、水并存时易生锈,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A项错误;①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中的铁钉生锈,另外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B项正确;氯化钙具有吸水性,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C项正确;④中铁钉接触到的是纯氧气及水,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D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铁生锈的实验探究。对比甲和乙可知,有2个变量:水和空气,A错误;对比乙和丙可知,铁钉所处条件相同,没有变量,B错误;对比甲和丙可知,有2个变量:水和空气,C错误;对比甲和丁可知,变量只有水,D正确。
13.答案:D
解析:实验Ⅲ和Ⅳ存在两个不同的变量,不能互为对照实验,无法说明铁制品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故选D。
14.答案:(1)D
(2)D(3)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解析:(1)铁在与水和氧气共同接触时易生锈,图D中的铁钉与氧气隔绝,故不会生锈。
(2)A中的铁钉浸在食盐水中,且与氧气接触,锈蚀的速度快,B中的铁钉浸在自来水中,且与氧气接触,会生锈,但速度比A中的铁钉慢C中的铁钉浸没在自来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很少,会生锈,但速度比B中的铁钉要慢,而D中的铁钉不与氧气接触,故不会生锈,故一周后,将铁钉取出烘干,其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3)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为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15.答案:(1)氧气(或空气)
(2)
(3)涂油(合理即可)
解析:(1)铁与氧气、水接触时易生锈,中山铁桥铆合处簇新如初,说明百年来没有水和氧气进入其中而造成锈蚀。
(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要防锈需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