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C. 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大一些的温度计
D. 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在研究摆线长度对摆球的摆动快慢是否有影响时,实验中只能改变的是(????)
A. 摆幅 B. 摆线的长度 C. 摆球的质量 D. 都应改变
下列实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属于“缺点列举法”的是(????)
A. 由电生磁联想到磁能生电
B. 为了描述磁场引入磁感线
C. 制作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方式
D. 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加热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用有形的水波的传播来研究无形的声波的传播,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
A. 推理法 B. 类比法 C. 替代法 D. 转换法
下列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相同的是(????)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研究真空中不能传声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用“斜面小车实验”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A. (1)与(3) B. (2)与(4) C. (3)与(4) D. (1)与(4)
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 没有猜想与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
C. 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D. 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进行投掷铅球活动,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B. 猜想与假设
C. 提出问题 D. 分析论证
爱因斯坦和波尔进行了长达20年的量子力学大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家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波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说明爱因斯坦和波尔等人在探究过程中的探究环节是(????)
A. 进行实验与评估
B. 分析论证、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D. 提出问题、交流合作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①④⑤⑥② C. ③①⑤⑥④② D. ③①⑤④⑥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甲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的速度先快后慢。乙同学为验证自己的观点,他的下一个探究环节应该是(????)
A.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C. 分析与论证 D. 交流与评估
在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猜想与假设就是科学幻想
B. 得出结论,探究就完成了
C. 交流与合作可以贯穿整个探究过程
D. 七个环节应齐全
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
A. 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B.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C.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D. 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
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③用水波来理解声波
④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物理量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B.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C.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二、填空题
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制订计划,??????????,分析论证,??????????,??????????。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张勤同学交流了下面的疑问:如果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向上轻轻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面用力吹气,里面的纸杯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丁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丁强同学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要素。其他同学将张勤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纸杯向上跳出”,这又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要素。
学习物理要学会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评估及交流与合作。这几个环节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电灯熄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熄灭?可能是灯丝断了。这个过程中,“电灯为什么熄灭?”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三、简答题
小明同学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里,用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进行了不少小制作,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发现,体验到了“家庭实验室”的快乐。在“家庭实验室”里利用刻度尺,你能做哪些有趣的实验?请写出来两个,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感觉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体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猜想与假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结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和小明议论:A、可能与降落伞的重量有关,B、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C、可能与降落伞的开状有关。
(1)小聪和小明等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他们的议论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__环节
(3)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实验时每次只变化______,而保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做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锥角小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小,影响测量结果,所以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此选项正确;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此选项错误;
C、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应该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此选项错误;
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摆线长度对摆球的摆动快慢是否有影响时,实验中只能改变摆线的长度,其他变量保持不变。
3.【答案】C
【解析】
A.由电生磁联想到磁能生电,采用的是联想法,不符合题意;
B.为了研究磁场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C.制作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方式,采用的是缺点列举法,符合题意;
D.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加热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1)物质质量与密度和体积都有关系,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质密度一定,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研究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实验,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理当玻璃罩内是真空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是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推理的,即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4)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不受阻力的推理过程体现的物理研究法是实验推理法;
则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相同的是(2)和(4),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选A。
8.【答案】D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在量子力学大战中爱因斯坦提出一个个难题,两位科学家在力学大战中进行了长达20年的交流,故在探究过程中的探究环节是提出问题,交流合作。故选:D。??
9.【答案】C
【解析】解: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首先提出问题:成像情况是如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可进行猜想,如:①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②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
③什么时候成正立的像,什么时候成倒立的像等…。
所以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是什么。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的速度先快后慢,这是猜想与假设,故下一步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故B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略
13.【答案】B
【解析】解:
A、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动能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B
【解析】解:①液体蒸发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时,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②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先实验--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再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运用的是“科学推理法;
③声波不能直接观察,利用水波的传播特点说明声波的传播特点,运用的是“类比法”;
④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一般控制材料,改变距离;或控制距离,改变材料,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④。故选:B。
15.【答案】A
【解析】
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这里运用了转换法。
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当液柱长度变化时,说明外界温度发生了变化,运用了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光线是为了研究光所引入的一个物理模型,这里用了理想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这个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这里应用了对比法和图像法,从图像对比上来找规律和特点。
故选A。??
16.【答案】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评估;
交流与合作
17.【答案】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8.【答案】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19.【答案】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20.【答案】(1)测量物体长度? (2)敲桌子探究声音的产生
【解析】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只要用刻度尺能做的实验都可以。除了答案外还可以做的实验有:(1)用力弯折验证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2)君透明刻度尺下面的字错位探究光的折射。
21.【答案】(1)A、B、E;(2)C、F?;(3)D、G;(4)H;(5)I。
【解析】略
22.【答案】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 猜想与假设? 降落伞的形状? 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
(1)由题意可知,小聪和小明等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
(2)小聪和小明议论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
(3)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在改变降落伞的形状进行探究,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3)降落伞的形状;控制变量法。
(1)根据题意可知两位同学探究的问题;
(2)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回答两位同学科学探究的环节;
(3)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本题考查了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涉及到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控制变量法的含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或识别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