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认识内能暑期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夏天路边的石头在太阳底下晒得烫手
B.水沸腾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C.汽车急刹车时,汽车的制动系统温度升高
D.将铁块放在火炉中烧红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铁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D.质量相等的水的内能相同
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木工用锯子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冬天,手捂热水袋取暖
C.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4.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B.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止了
C.冰块的内能为零
D.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铁块的内能一定减少
5.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D.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其示数将变小
6.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时,臀部发热
C.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D.钻木取火
7.关于重庆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吃小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的内能增加
D.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8.下列实例中,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主要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钻木取火——做功
B.炙手可热——做功
C.压缩空气——热传递
D.搓手取暖——热传递
9.如图,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 可以看到塞子飞出,同时管口有白雾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B.气体对塞子做功,自身内能减小
C.在此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利用此原理制成热机
10.比较0℃的水和0℃的冰,正确的是( )
A.0℃的水比0℃的冰冷
B.0℃的冰比0℃的水冷
C.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D.前面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1.厨房就是物理知识应用小天地,煎、炒、蒸、拌都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炒主要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蒸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放热蒸熟食物。
12.一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了一小团有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因为活塞对空气______,使空气温度升高,内能______。
13.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5号返回舱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安全着陆。返回器在通过大气层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由于摩擦而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发生能量转化的。
14.如图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的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活塞将向右运动同时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15.河南烩面是大家喜欢的美食。在制作烩面的过程中,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将热气腾腾的烩面放入口中,人除了品尝到烩面的美味外,舌尖还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吸收了烩面的___________。
16.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增加内能使气压增大,瘪下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
17.液化石油气是在炼油厂内对天然气或者石油气体进行___________和加压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运输、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液化石油气压力很大,需要用钢灌储存,在使用过程中,储存液化气的钢灌温度会___________(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18.如图,用钻头在金属块上钻孔时,钻头和金属块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增加物体的内能,这一过程,_____能转化为内能。
19.冰块很冷,冰块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冬天搓手可以感到温暖,此过程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20.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______能。冬天搓手可以感到温暖,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三、解答题
21.即使在路面温度不高的情况下,汽车长途行驶后,整个轮胎都会烫手。仔细观察可发现:汽车轮胎下部贴地处的形变总比其他部位大。根据此现象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长时间行驶后汽车轮胎发热的原因,并说出此现象中最主要的能量转化过程。
22.同学们平时都爱玩拧瓶盖的游戏,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当瓶盖被冲出去的时候,瓶口周围有“白雾”,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23.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后,汪欢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猜想二: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汪欢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并各滴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汪欢等同学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所运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
24.某同学在学习了“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后,为了探究其他改变内能的方法,他在广口瓶内装入一些细沙,用带孔的木塞堵住瓶口,并在木塞的小孔中插入一支温度计。如图所示,然后用干燥的厚棉布裹住广口瓶,用力迅速上下摇动瓶内细沙。
(1)你猜想该同学将会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_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用干燥的厚棉布裹住广口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4.D 5.C
6.C 7.B 8.A 9.A 10.C
11.热传递 液化 12.做功 增大 13.机械 内 做功
14.降低 气缸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5.无规则(或热) 热量 16.热传递 17.降温 降低
18.做功 机械能 19.具有 热传递 机械 20.内 做功
21.
22.
23.热水杯中水颜色变化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控制变量法
24.升高 做功 防止掌心向瓶内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