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探索生命的方法—2021-2022学年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1.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经验法
2.“老鹰低叫大雨将到”“样子低飞要落雨”通过这些动物的行为变化,形象反应了大气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应用了(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3.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开始于( )
A.观察并提出问题 B.制订并实施计划
C.测量并统计结果 D.表达并交流结论
4.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 )
A.相同的条件 B.不同的条件 C.相对的条件 D.相似的条件
5.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观察黄粉虫的分布情况。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
A.模拟实验 B.对照实验 C.直接实验 D.检测实验
6.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假设是一种对结果的猜测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7.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应该做的是( )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吗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9.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0.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实施实验
⑤设计方案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⑤④⑥③ D.①②④⑤③⑥
1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12.宋代钧瓷釉面的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它是釉面出现的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如同雨过天晴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釉痕。一小组在做“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活动时,发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他们应该( )
A.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B.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C.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已经失败
D.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13.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充足
② 暗室 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14.实验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的快慢。 背景资料: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湿润的土壤中,主要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 昼伏夜出,以土壤屮的有机物为食。
1. 提出的间题是_______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计划: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 min内运动的距离;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 min内运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的平均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__________。
5.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用过的蚯蚓?________________。
15.“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人因此说 “蛆是腐肉变来的”。为探究蛆是从哪里来的,李雨涵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广口瓶用纱布封口。
将甲、乙两个广口瓶放在有苍蝇出没的地方,数口后,甲、乙两个广口瓶中的肉都腐烂。
(提示:蛆是苍蜗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也可能出现。)
数日后观察到___________广口瓶内出现了蛆,原因是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广口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我国在人口普查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这些谚语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听、看等途径观察得出的生活经验或规律,因此运用的是观察法。
3.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4.答案:A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是除了光照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假设的概念。在科学探究中,假设的提出应该有一定的依据,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着问题来提出,是对实验结果的一种猜测。它可以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并且它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
7.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综上所述,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时,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都是不应该做的。
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月季的漂亮与否,是人的主观感觉,“哪种月季漂亮”不属于科学问题。
9.答案:C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0.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合时,应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2.答案:D
解析:在做“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活动时,发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时,要多次重复实验,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得出科学的结论。
13.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而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有阳光和水,为达到实验目的,除了光照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14.答案:1.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得快(或慢)吗;
2.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得快(或慢);
3.距离(速度); 4.快; 5.把蚯蚓放回大自然(或适合它生活的自然环境)中;解析:1.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得快(或慢) 吗?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扳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得快(或慢)。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蚯蚓每次运动的距离 (或速度)求和,然后取平均值,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4.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
5.蚯蚓也是生物中的一员,我们要保护它们,因而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或适合它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15.答案:1.甲;甲瓶中有苍蝇产的卵2.苍蝇(苍蝇卵)3.形成对照
4.蛆是苍蝇产的卵形成的(发育成的)
解析:1.甲瓶没有封口,外界的苍蝇会进人其中,并将卵产入瓶内。一段时间后,卵孵化形成蛆。2.通过比较甲、乙装置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苍蝇(苍蝇卵)。3.甲、乙瓶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能够形成以苍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4.通过实验可知,蛆是苍蝇产的卵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