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04 06:2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
A.鲨鱼——淡水湖泊 B.灰喜鹊——松林果园
C.企鹅——南极冰原 D.大熊猫——高山竹林
2.雷鸟如果在一个干早迟迟没有降雪的冬季褪去它有横纹的灰褐色羽毛,这就会使它洁白无瑕的羽毛在环境中变得非常醒目,这说明(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绝对性 D.适应的针对性
3.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改变生物
4.不同的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
A.北极熊和家蝇 B.大熊猫和家蝇
C.蟑螂和麻雀 D.袋鼠和大熊猫
5.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6.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它具有发达的根系,地表下水平生长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根状茎网。甘草叶片表皮的气孔均有较大的孔下室,造成较湿的小环境,减少叶片蒸腾水分。这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7.沙蒿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
A.A B.B C.C D.D
9.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骆驼的胃大,可以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
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
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
D.这种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无关
10.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改变环境?
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1.自然界中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花的基部有不少蜜腺,能分泌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吸引昆虫助其传粉,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以下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
C.有的蝗虫在春季时体色为绿色,在冬季时体色为黄褐色
D.莲藕的茎中空且发达,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
12.下列是4位同学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简要概括,你赞成的是( )
A. B.
C. D.
13.你见过如图中的这种螳螂吗?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也许会认为那是一片干枯的树叶。关于该现象所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C.螳螂的这种形态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D.环境能改变生物的形态
14.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长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没有动物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
15.阅读关于北极狐和沙漠狐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极狐活动于整个北极地区,其中包括: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外缘,以及亚寒带和高山地区,如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食物主要为旅鼠,也吃鱼、鸟、鸟蛋、贝类、北极兔和浆果等。北极狐为珍贵毛皮兽,已能人工繁殖,并称其为蓝狐、白狐等,突变品种有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狐等,这些统称为彩色北极狐。
材料二 沙漠狐生活在沙漠地区,白天为躲避酷暑待在地下的洞穴中。沙漠地区白天很热,而洞穴里面却非常凉爽、湿润。沙漠狐是一种夜行杂食动物,主要以小鸟、蜥蜴、蛇、沙鼠、蜘蛛和蝎子等为食。沙漠狐的动作敏捷,跑动过程中能够跳1.2米高,速度比猎狗还快。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在下面两幅图片的下方横线上标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填“北极狐”或“沙漠狐”)
(2)从图片和资料可知,北极狐和沙漠狐在外形上产生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填“生物适应环境”或“生物影响环境”)。
(3)请你再举出和上述材料中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类似的两种实例: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鲨鱼生活在海洋中。
2.答案:B
解析:雷鸟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使体色与周围有雪的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表明雷鸟与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3.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保护色,这是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北极熊对温度的要求高,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保护动物,对环境的要求高,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袋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家蝇、蟑螂和麻雀的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
5.答案:A
解析:动物适应柄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作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有利于躲避敌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答案:A
解析: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它具有发达的根系,地表下水平生长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根状茎网,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甘草叶片表皮的气孔均有较大的孔下室,造成较湿的小环境减少叶片蒸腾水分,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7.答案:D
解析:沙蒿在于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沙蒿能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8.答案:B
解析: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的动物,一般耳朵较小,体型较大,毛很多,这些特征有利于它们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环境;而生活在炎热环境中的动物,一般耳朵较大,尾巴长,毛也很少,这些特征有利于它们散热,适应炎热的环境。因此,比较图示可以看出,图B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寒冷环境最适应。
9.答案:C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与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相适应的。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与能改变环境。地衣能够生长在岩石上,使岩石分解,促进土壤层的形成,为后来的植物提供定居的场所,说明生物能改变环境。
11.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正确;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C.有 的蝗虫在春季时体色为绿色,在冬季时体色为黄褐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蝗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D.莲藕的茎中空且发达,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有利于茎的呼吸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如橘子主要分布在南方;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换,保持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雷鸟对环境的适应,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题图中螳螂的形态酷似一片干枯的树叶,能够有效地逃避敌害的捕杀,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14.答案(1)适应;影响
(2)干旱缺水
(3)缺少阳光;缺少食物
(4)叶片增大
解析:(1)秋季大树落叶是生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长度的十多倍,适于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生活。
(3)水面150米以下几乎没有植物生存的原因是缺少阳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动物生存的原因是缺少食物。
(4)植物通过叶片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主要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获得阳光。
15.答案:(1)北极狐;沙漠狐
(2)生物适应环境
(3)旗形树适应长期刮单侧风的环境;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茎贮存大量水分、叶退化成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合理即可)
解析:(1)第一幅图是北极狐,第二幅图是沙漠狐。
(2)北极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沙漠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物适应环境实例如:旗形树适应长期刮单侧风的环境;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茎贮存大量水分、叶形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