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专题:文化常识110题 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中考专题:文化常识110题 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10:4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文化常识110题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告诉小明,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的习俗。
B、小珍向同事介绍自己的妹妹时说:“这是舍妹,请多关照。”
C、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夜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
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D、小麟同学在班会课上发言:“刘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不正确角一项是(
)(2分)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小南写了这幅对联,准备送给爷爷奶奶做春节礼物。
B、小华出版了一本新书,准备送好友小张一本;扉页上可以这样写:鄙人拙作,小张惠存。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重要组成部分,大暑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大寒是一年最冷的时候。
D、小雅的生肖属相是羊,她弟弟比她小三岁,她应该选择可爱的米老鼠玩具送给弟弟做生日礼物。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江河的南面叫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岸。
B.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他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并称宋四家
C.“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发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秋季到春季的一个过渡时期。自霜降起,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日渐进。
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年是鸡年,而小明的生肖属狗,小明说明年就是他的本命年了。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午为马,申为猴,亥为猪。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都是清明时节的景象。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宵节,又称中元节、元夕或灯节,传统习俗是吃巧果、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灯。
B.古人称五月为毒五月,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希望避邪驱瘟。
C.尊称对方父亲为“令堂”谦称自己弟弟为“舍弟”。
D.尊称对方见解为“高足”谦称自己家舍为“寒舍”。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敏的父亲生日,他的同学对他说:“祝令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B.小敏的姐姐属狗,小敏比姐姐小八岁。因此,小敏的属相是马。
C.端午临近,八年级的小敏提醒妈妈说:“今年端午节,我们家要多准备一些粽子、香袋、咸鸭蛋、艾叶、菖蒲,我准备邀请几位同学一起过端午节。”
D.小敏的姐姐向小敏解释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夏至表示夏天的到来,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冬至表示冬天的到来,昼最短、夜最长。”
7、下列有关古代礼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中国,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B.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管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C.春秋时,秦晋两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古人兄弟之间的排序有明确的讲究,如季是老大,叔是老二,仲是老三,伯是老四。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夜晚,家家户户在打扫一清的屋子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闹元宵”。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C.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带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因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而女子成年则称为“豆蔻年华”。
D.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而对师傅则敬称为麾下。
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拜、去、废等。
B.《礼记》曰:“幼名,冠字。”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及笄礼而字。
C.在古代,“公”,一般表示对人的敬称。
D.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1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气温骤降,小敏妈妈提醒小敏加衣服,小敏反驳道:“大雪已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已经过去,不用穿那么多了。”
B.
小敏和小明讨论用特殊的称谓来称呼某些人群,小敏说:“桃李”是学生,“骚人”为诗人。小明说:“杏林”为老师,“布衣”指乞丐。
C.
小敏的语文笔记这样写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各家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
D.
小敏从办公室回到教室,对小明说:“你快去办公室,老师已恭候多时了。”?
1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B.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这首诗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1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老李对老王说:“这次护照办得如此顺畅,多亏你帮忙。今晚我打算登门致谢,请你务必在家恭候!”
C.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D.小红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1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连声对他说:“对不起,让你恭候多时了。”
B.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C.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D.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1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谦辞在有些成语中也有体现,如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走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B.敬辞中“高”用以称赞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C.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们传统的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D.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艾叶等习俗。
1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候,用“令尊”“君尊”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1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更半夜”,这个成语指向的具体时间是23:00至01:00,子时。古人上班叫点卯,一般在早上五点到七点。
B.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C.今年是戊戌年,2010年是戊子年,2025年时乙已年。
D.弟弟属鸡,哥哥比他大4岁,弟弟可送生肖玩具给哥哥做生日礼物鸡.
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我们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三更”指的是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B.白居易在《南湖晚秋》中的诗句:“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反映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C.小雨学习时弟弟总爱来捣乱,正在复习特定年龄称谓的她忍不住对着弟弟呵道:“黄发小儿,休得淘气!”
D.生日那一天,潇潇收到了很多礼物,她十分开心,望着同学们说:“谢谢大家的心意,实在是却之不恭,我就先笑纳了!”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悬(
)(2分)
A.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诗中所写清明节在每年阳历的4月5、6日,这一节日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戴花、喝菊花酒等。
B.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插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C.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与家人团圆,一同赏月、吃月饼。相传这个节日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有关,这使中秋节更添一份浪漫色彩。
D.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腊日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在明朝时这个节日固定在腊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19、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2分)
A.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
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作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C.在古代“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出身不好。
D.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它们唱响了春天的旋律。
2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古代的敬称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高足”指别人有才华的学生,“泰山”
指岳父。
B.远在外地的奶奶给爸爸打电话说“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记得在门前插上艾叶昌蒲驱邪,
中午记得吃粽子”。
C.十二生肖中,与丑、申、戌、酉相配的属相分别是牛、猴、狗、鸡。
D.寒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寒露过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问题太难了,我捉摸了一个下午都解决不了,只能烦您赐教了。
B.你们远道而来,略备薄酒,请前往寒舍一聚。
C.?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聚。我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惠赠与你,请你好收藏。
D.我们旅行社在酒店的大堂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22、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处暑是表示炎热的夏天的结束。
B.清明节在每年农历的4月5、6日,这一节日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戴花等。
C.端午又称端阳、重午,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D.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选择了十二种动物,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的顺序排列,用于纪年,十二年一个轮回。
2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立秋之后是处暑,冬至之后是小寒。
C、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自己的儿子为“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为“犬子”。
D、中国古代诗人,因为他们作诗的风格,被大家起了一些雅号。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
,“诗囚”孟郊
,“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
,“
诗王”陆游
等等。
24、下列“谦辞”“敬辞”的用法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2分)
A.李雷拿着毕业论文对他的导师说:“请您斧正。”
B.李雷在学术会议上发言:“以上所说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C.朋友送李雷一本畅销小说,李雷高兴地说:“我一定会好好惠存。”
D.李雷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说:“这是舍弟舍妹。

2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是元宵节美丽的景象。
B秋分过后,就是霜降。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早晚温差大,大家要注意保暖!
C.今年是小美的及笄之年,妹妹比她小三岁。小美给妹妹准备了一只生肖狗做生日物,妹妹特别高兴。
D.颁奖典礼上,小刚激动地说:“感谢大家鼎力相助!作为进步之星,我一定会继续努
力的!”
26、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华给小明猜一个生肖谜语:“脚步从容性不慌,昼出夜归躬耕忙。血汗洒尽含泪去,留给人间是沧桑。”小明回答说:“是牛。排在生肖中第二位,对应的地支是丑。”
B.小明很喜欢历史,一天,他对同桌说:“其实唐太宗和康熙皇帝两个称呼是不一样的,唐太宗是年号,康熙皇帝是庙号。”
C.小明大学毕业后,去拜访初中时的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留他吃饭。临走时,吴老师送小明出门,小明感动地说:“吴老师,叨扰了!请您留步。”
D.苏轼的《水调歌头》小序中,有一句话“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丙辰”,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我将不吝赐教。
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去寒舍坐坐。
2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B.春节中的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正、元夕等,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C.两个甲子前的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了,因此,今年正式“戊戌年”,也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的纪念年。
D.今年十岁的小明想给小他两岁的弟弟过生日,决定送一个代表弟弟生肖的小老虎玩偶作为生日礼物。
29、下列文学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人称年龄有特定的语言,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感……六十古稀,七十耳顺。
B.端午又叫端阳,重午,重五,该节跟纪念屈原有关,习俗:吃粽子,划龙舟等。
c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代的称谓有敬词和谦词之分:“敬”乃尊敬;“谦”乃谦虚,所以说犬子,寡人,卑职是谦词;令尊、陛下、贤弟是敬词。
D.小华属猴,他的哥哥比他大9岁,他哥哥属猪。
3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阳节在古时有登高、赏菊、挂菖蒲、吃重阳糕等习俗,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
B.杜牧的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是霜降节气之后,枫叶流丹,层林尽染。
C.初识时,胥著夫问:“请问您贵姓?”李方清答:“免贵姓李。”
D.在CCTV-10举行的《中国成语大会》上,晋级选手哲昊流利地列举了以下与生肖有关的成语:鼠目寸光、九牛一毛、如虎添翼、狡兔三窟、呆若木鸡。
31、下列有关谦敬词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令嫒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里提到的“登高”
“插茶萸”等习俗指的是中秋佳节。
D.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赛龙舟等习俗。
32、下则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小华和弟弟一起去奶奶家吃粽子、驱五毒、看赛龙舟,在街上买了香囊,佩戴在身上。
B.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艾条菖蒲等习俗。
C.古诗有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其中的“元夜”指的是传统节日里的元宵节,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这天,元宵的传统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D.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踏青扫墓,缅怀先祖的日子。
33、下列有关敬、谦辞和生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明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向小华求助。小华说:别着急,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吝赐教的
B.我们家的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诚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C.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比如: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
D.小明属猴,他的哥哥比他大三岁,哥哥过生日,小明买了象征哥哥属相的小猪佩奇玩偶当礼物。
3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足”指的是骏马,犹言高才,老师可称自己优秀的学生或者得意的门生为“高足”。B、二十四节气中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C、今年是狗年,而小明的生肖属鼠,小明说后年就是他的本命年了。
D、“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都是清明时节的景象。
3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7年是丁酉鸡年,2018年是戊戌狗年,2019年是己亥猪年。
B.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喝雄黄酒、佩戴茱萸的习俗。
C.读书人谦称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时,可以说“不才”“不肖”“不佞”。
D.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3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超级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仙逝,享年72岁。
B.
为了抓捕国际贩毒份子,李警官与肖警官出生入死,患难与共,可谓是“刎颈之交”啊!
C.
语文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什么意思,小腾迅速站起来回答道:“它是指姓优的艺人,相当于现在的戏曲演员。”
D.小晖对爷爷说:“过了年,我就二十岁了。爷爷您可以帮我行冠礼了!”
37、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湖侠风尚在,盟主宝座已空。武侠小说界的泰斗金庸先生于
2018

10

30
日在香港逝世,享年
94
岁。
B.小李和小王是大学同学,他俩毕业后一起创业,克服了许多磨难,情谊深厚,真是竹马之交。
C.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小明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晚上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祭月、吃月饼,其乐融融。
D.张爷爷趁着重阳节,邀上了他的老战友们,一起登高赏菊,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38、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小张写信给老张:您的大作我已经拜读,只是有几处地方有疑问,特致函垂询.
C.老师和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D.小红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寄奉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3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2分)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
今年是小强的本命年,小明比小强小四岁,小明应该属马。
C.
古人说的“及笄”指的是女子十三岁,“桑梓”指的是故乡。
D.
“春分”表明春李已经过了一半,“谷雨”是播种的最佳时机。
4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惠”是一个敬辞,例如“惠存”、“惠顾”、“惠赠”。
B.在古代“敝”是一个谦辞,例如“敝姓”、“敝校”、“敝人”。
C.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习俗又吃粽子、挂艾叶、驱五毒、赏菊花、喝菊花酒、登高等。
D.生肖又称属相,十二生肖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4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朋友的母亲八十大寿,张三朋友说:“祝令尊大人寿比南山!”
B.“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凝。”(白易《池上》)所写的是寒露这一节气,寒露比白露气温更低。
C.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说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民间的习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D.小丽属羊、哥哥比她大三岁,她选择了含有“马到成动”寓意的木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哥哥。
4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选择了十二种动物,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龙、辰兔、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的顺序排列。
B、为人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是这样唱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每一句的第一个春夏秋冬分别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
C、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习俗,如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喝桂花酒的习俗;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
D、小明将自己最新出版的书籍赠送给朋友,并留言:“这是鄙人的拙作,敬请斧正!”
4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满”在《说文解字》中引申出“饱满”之意,二十四节气中“小满”即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他人称自己的母亲。
C、古人用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如子鼠、丑牛,那么与生肖猪相配的地支应该是“亥”。
D、"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4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梅子君为2019年春节准备的春联是:昨夕犬年欢歌传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
B.梅子君读《愚公移山》,读到“年且九十”一句时,惊叹说:“愚公以古稀之年向高山发起挑战,令人感佩!”
C.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吩咐梅子君:“别玩游戏了!去,邀请你舅舅来家里一起进晚宴。”
D.梅子君到同学家来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4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酈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B、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长幼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古人以十二地支配十二生当,例如,午为马,页为虎,卯为兔。
D、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前面是立冬,后面是冬至。
46、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旦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B.中秋: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吃元宵、放风筝、荡秋千等。
C.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插柳戴花等。
D.君,古代用于第二人称的一种尊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4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敬辞“令”表示敬重,如“令郎”是对别人儿子的尊称,“令爱”是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B.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C.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4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中张三的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三问妈妈什么时候去外婆家,妈妈说:“芒种忙,得收麦子。等忙这阵,咱们就去。”
B.到了端午节这天,爸爸妈妈带着张三去了外婆家,还带了自家亲手酿的菊花酒。
C.外婆见到张三很高兴,并问了他的近况,张三回答:“承蒙您垂爱,一切都好。”
D.准备回家了,外婆很是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张三说:“外婆,请您留步,之后我会常来看您的。”
49、从传统文化常识角度看,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宇说:“今年是农历己亥年,猪年。”小康说:“那明年就是农历庚子年,鼠年。”
B.小芳向妹妹介绍说:“小满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麦子籽粒已经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C.“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这首七言律诗体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D.
小林见邻居刘爷爷手提重物,步履蹒跚,忙上前去帮忙,说:“刘爷爷,我来鼎力相助!”
5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B.小华生肖属鸡,姐姐比她大3岁。姐姐下周过生日,小华挑了一款跳跳马的生肖玩具送给姐姐。
C.老师提问:“农历十月份有哪些节气?”小华回答:“立冬和小雪。”
D.小华幸运地得到了作家亲笔签名的书籍,按照礼节,她应该这样说:“非常荣幸,我一定惠存这珍贵的书籍。”
5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阳节到了,妈妈根据“艾旗招百福;蒲建斩千邪”这副对联的提示,在门窗上插了艾草和菖蒲。
B.“三节两寿”指的是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C.按古时的年龄称谓,
江明、文锋、李好、江树分别为束发、垂髫、花甲、不惑他们的年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文锋、江明、江树、李好。
D.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5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描绘的就是处暑时节。
B.“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D.2019年是小强的而立之年,小强有个比他小六岁的妹妹,他打算今年妹妹生日时送她一只金猪抱枕。
53、从传统文化常识角度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猪是中国古代生肖属相中排第十二的生肖。这个属相寓意着为人勤劳质朴、勇敢诚实,所以许多妈妈都今年生下了猪宝宝,寄寓了对孩子的美好希望。
B.今年夏天雨水来得特别丰沛,小明对小军说:“芒种节气到来了。预示着农民伯伯就要开始忙碌的田间劳动,之后过了小满,就可以喜迎丰收了!
C.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菖蒲节”“重五节”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D.毕业在即,同学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礼物互赠,小张为了感谢老师的垂爱,亲笔书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礼物赠与老师。
54、从传统文化常识角度看,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宇说:
“今年是农历已亥年,猪年。”小康说:
“那明年就是农历庚子年,鼠年。”
B.
小芳向妹妹介绍说:“小满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此时麦子籽粒已经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C.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事暇日塔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这首七言律诗体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D.
小林见邻居刘爷爷手提重物,步履蹒跚,忙上前去帮忙,说:“刘爷爷,
我来鼎力相助!”。
5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小满、芒种反映的是有关作物的成
熟和收成情况。
B.女子十五岁称为“束发”,就是到了这个年龄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C.干支纪年法中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其中戊、己、庚、辛等为天干,末、申、酉、戌
等为地支。
D.2018年是小红的本命年,弟弟比她小3岁,她按照弟弟的生肖送了一个小牛给他做生日
礼物
5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是我国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囊等传统习俗,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写的是新年时燃放鞭炮,饮屠苏酒的习俗。
C.古代“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古人称“愚”是谦指自己不聪明,鄙是谦指自己知识浅陋。
57、下列文化常识运用不正确的项(
)
(2

)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冬至开始计算,每九天一个单位。等到了“九九”,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了。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都、敝、子”等,称对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已亥年,
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5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个人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准备“六一”结婚,父亲决定给他的朋友写请柬,其中有一句是“谨定于2019年6月1日为大儿(XX)先生与(XX)女士举行结婚典礼备喜筵。”
B.“三节两寿”指的是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C.按古时的年龄称谓,江明、文锋、李好、江树分别为束发、垂髫、花甲、不惑他们的年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文锋、江明、江树、李好。
D.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5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小华给小兰猜生肖谜语:“耳大身肥眼睛小,好吃懒做爱懒觉,模样虽丑浑身宝,生产生活不少。”小兰回答说:“是猪,排在生肖最后一位,对应的地支是亥。”
B.
今年的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小华邀请小兰一起去做香囊、看龙舟、品粽子。
C.
中考在即,小华学习态度仍不端正,小兰劝告道:“时不我待,你身为男子汉,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豆蔻年华。”
6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恰好而立的张志华,有一个年龄相差略大、属相刚好在他生肖之前的妹妹,那么妹妹今年应该17岁。
B.“寒舍”“敝处”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则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C.电影《芳华》记录了几个十六七岁女孩的文工团生活,正值豆蔻年华的她们,因为时代的变革而后走上了不同道路。
D.刘禹锡诗《重答柳柳州》中“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是追忆自己与柳宗元从刚成年至今的深厚情谊。
61、关于传统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清时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人们在清明这一天可以扫墓、踏青、戴花、吃粽子、挂香囊、驱“五毒”等,用来祭拜祖先、怀念故人。
B、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芒种是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C、明日老友相聚,我将于寒舍恭候您的光临。
D、古代年龄称谓中,豆蔻泛指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束发指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泛指成年。
6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十八岁,称为弱冠。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不吝赐教”“高朋满座”“鼎力相助”“蓬荜生辉”“欢迎光临”“惠存”“垂询”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清明”之后是“谷雨”,“秋分”之前是“白露”,“处暑”的“处”是“正当”的意思,意思是正当天气炎热的时候。
6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老张和老李是文友,老张写好篇文章后,就对老李说:“请拜读一下我最近写的这篇文章,并请指正。”
B、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小王同学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同桌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称赞道:“你可真是文曲星下凡啦!”
C、小华情绪不好,回到家,对迎上来的母亲和哥哥也不理不睬。爸爸严肃地对他说:“‘首孝悌,次见闻’,你今天对待妈妈和哥哥的态度不对,应该向他们道歉。”
D、阴历六月初一这天是“望日”,也是小明的生日,老师和同学们在班级给小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宴会。
6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重山五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首诗中描述的是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蒿的习俗,民间还有佩香囊、饮菊花酒、赛龙舟等风俗。
B.6月27日,为期三天的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召开,此时刚过立夏节气,长沙正直高温。博览会各展馆各具特色,人头攒动的农产品区域最火爆,最热闹。
C.同学给小丽猜生肖谜语:“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小丽回答:“是马,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七位,对应地支是午。”
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秋天有六个节气,“处暑”之后是“寒露”。
65、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爱。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描写的是除夕。
C.端午节的习俗有挂香包、插艾蒿、登高采菊、喝雄黄酒等。
D.每到夏天,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66、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卜算子,是词牌名,用以规定词的格式、字数及内容。
B.《诗经》总共305篇,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100篇,一般是记录当时老百姓的生活。
C.古代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代称:如而立,指三十岁,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D.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如丁卯年、甲丑年等。
6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它是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梯,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舍妹”,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小儿”等。
C古人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笑纳”“劳驾”等,谦辞类“薄面”“拙见”“寒舍”“敝人”等。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很有礼貌,初次见面说“久违”,好久不见说“久仰”,称人爱护说“垂爱”。
68、下列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即将开始,气温开始逐渐上升。
B.
“及笄”指古代女子一般16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C.
朋友出生于戌狗年,他的妹妹比他小3岁,即寅虎年。
D.
用干支纪年法2018属戊戌年,那么2019年即己亥年。
69、(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2019年上期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关于传统文化常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李”原本就是指桃和李,后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所培育的人才极多,遍布各地。
B.刎颈之交是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莫逆之交则指情趣不一致、关系十分糟糕的人们。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夏至和冬至分别在农历五月和十一月,其中夏至白天最短,冬至白天最长。
D.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因各地过法不尽相同不属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7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不仅可以扫墓祭祖也可以踏青郊游。
B.“分”有“半”的意思,古人以“春分”和“秋分分别表示春天和秋天的中间,这时候昼夜等长。
C.“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一句按十二生肖的顺序介绍了三种动物。
D.古代通常男子18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7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是中国最隆重、最热、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B.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耄耄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指百岁老人。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
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位高居上位,位低居下位,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表贬官。但古代座位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虛左”,今人有“虚左以待”表示对宾客的等待和尊重。
7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我国古代经典“五经”指《诗》《书》《礼》《易》《尚书》。
C.《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
在古代“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见识短浅。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7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开学了,小明兴冲冲拿着作文找老师批改,说“老师,请您斧正。”
C、甜甜同学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其其,听说前几天其其母亲感冒了,便问道:“请问令堂好些了吗?”
D、今日春分,下一个节气是谷雨。这个节气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74、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在古代兄弟排行中,伯是老大,叔是老二,仲是老三,季是老四。
C.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古稀指七十岁。
D.
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属于秋季,芒种属于夏季,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7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是幵始的意思,古代以立舂、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幵始。
76、下列文化常识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
B.张三对李四说:“你的电话我已经惠存了,以后多多联系。”
C.主持人对全体学生说:“我们正处于豆蔻年华,阳光健康就是真正的美。”
D、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又称新春,元日,岁除,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
77、下列传统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B.“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重阳节。
C.在关于朋友关系的各种称谓中,金兰之交指的是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的是可以共生死的朋友,布衣之交指的是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
D.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7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如: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
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等。
B.下个月就是清明了,小明说这次清明节假期,要回家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等。
C.小明十五岁生日的那天,爷爷对小明说:“在古代,男子十五岁的吋候要把原先的总角解
散,扎成一束,所以也称之为束发。古代男子到十八岁的时候,就要行冠礼。”
D.小明的妹妹是属猪的,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也就是她的本命年。
7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B.农历2018年是戊戌年,农历2019年是己亥年,那么根据干支纪年法来推算农历2020年应该是辛丑年。
C.兄弟排行,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孔丘,字仲尼,说明他排行老二。
D.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如: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等。
8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加冠,故二十岁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
B.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耳顺则是指六十岁。
C、女子十五岁称豆蔻,年已及笄则是指女子已经十三岁了。
D.舞勺之年指男孩十三岁至十五岁,舞象之年指男孩十五岁至二十岁。
81、下列传统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
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D.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之后便是春分,昼夜平分了。
8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B.小华生肖属鸡,姐姐比她大3岁。姐姐下周过生日,小华挑了一款跳跳马的生肖玩具送给姐姐
C.老师提间:“农历十月份有哪些节气?”小华回答:“立冬和小雪。”
D.小华幸运地得到了作家亲笔签名的书籍,按照礼节,她应该这样说:“非常荣幸,我一定惠存这珍贵的书籍
8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农历
4月5号前后,除了祭祖扫幕、踏青郊游等习俗外,还有荡秋干、放风筝、观潮等习俗。
B.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C.有《十二生肖诗》云:“硕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老马何曾有角生,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此诗是按十二生肖的先后顺序写出的。
D.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8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人称70岁为“古稀”或“耳顺”。
B.“豆蔻年华”泛指十二的少年,
而“二八”是指女子16岁。
C.“弱冠”
是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D.古语云:“年已及笄”,是指女子年满15岁要披散头发,用笄梳之,因又将女子满十五岁称为及笄。
8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明向同学介绍二十四节气时说:“霜降和小雪都是冬季的节气。”
B.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诗歌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是指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C.
黄发在旧时是长寿的特征,所以“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D.《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86、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7年是丁酉鸡年,2018年是戊戌狗年,2019年是己亥猪年。
B.清明节,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因“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而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C.老张对刚料理完父亲丧事的老王说:“家父刚过世,你要节哀啊。”
D.处暑之后,天气慢慢转凉,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87、从传统文化常识角度看,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英父亲的老朋友遇到小英,问道:“令尊可好?”小英回答:“家父很好。”
B.奶奶要去峨眉山礼佛,她告诉小英说:“礼佛前要沐浴、更衣,表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古人斋戒时还要忌荤,就是忌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
C.语文课上同学们在学习《出师表》,读到第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王老师问同学:“先帝之死称“崩”,还可以称什么?”小英举手回答说:“还可以称‘薨,百岁、千秋,晏驾、溘逝’等.”
D.小英早白习时诵读陆游的诗歌“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讲的是端午节习俗。
88、以下对传统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按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2018年是戊戌年,2019年是己亥年。
B.小明今年15岁,还未及“弱冠”;他的爸爸45岁,已过了“不惑之年”;
他的爷爷今年79岁,我们可称之为“耄耋老人”。
C.孟子所言“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孝”是指对父母的顺从,“悌”是指对
兄长的敬重。
D.“清明”是春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既是踏青
赏春的好时节,也是人们回乡祭祖的日子。
89、下列传统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B,今年是己亥猪年,小雅的生肖属相是鼠,小雅说明年就是她的本命年,庚子鼠年。
C.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标题源自于李清照的词,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夏至的景象。
D.《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明,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90、对于古代年龄称谓的説法,下列各項中不正确的一項是(
)(2分)
A.古人的年龄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順序依次是:襁褓、垂髫、弱冠、而立、不惑、花甲、耄耋、期頤。
B.弱冠是男子二十歩,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c.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D,初中生正值豆蔻年华,正如伟大主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所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9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农历四月的节气有立夏和小满,农历八月的节气有寒露和秋分。
B.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喝菊花酒、吃棕子、插花和挂菖蒲等。
C.农历的春天从立春开始,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
D.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挂香袋等。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
的很多。
9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到夏季,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B.乐乐的妈妈是一位温柔的“羊妈妈”,爸爸比妈妈大两岁那么乐乐爸爸的生肖是“蛇”。
C.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往往会用谦逊的态度,如“鄙人”“拙荆”;称呼对方的家人时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使用尊称,如“令千金”“令爱”。
D.除夕是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饭。
9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其中甲、戊、辛”是“地支”,“午、戌、丑、亥”为“天干”。
B.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C.古人常用一些特定字词表示谦逊的态度。“敝”用于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敝处”;“敢”用于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敢烦”。
D.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按阳历算在每年四月,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因“万物至此皆齐而清明”而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等。
9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古文中,“谪”“黜”指降职贬官或免官,“拜”除”指授予官职。
B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2017是丁酉年,2018是戊戌年,2019年是庚子年。
D“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9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中秋: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B.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c.
腊日:这是古代年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毎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D.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晩,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迷下棋,嬉戏游乐,谓之“闹元宵”。、
96、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寒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习俗有严禁烟火、放风筝。
B.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C.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D.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97、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
佛道徒之死称:涅擊、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常特用于女性之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98、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月九日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9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泽玲和家人一起观潮、、吃月饼,爷爷吟诗助兴道:“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B.秋分已过,诗勇老师对宇腾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要注意添加衣服。”
C.今年是戊戌年,也是裴庆庆的本命年,擅长书法的王习习根据裴庆庆的生肖在他生日时送了一副自己精心书写的对联“引颈三嘶抒壮志,飞蹄万里奋长征。”
D健怡对12KM的编辑星雨君说:“您让我斧正的文章我已经重新誉写好了,什么时候再发给您看看?”。
10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赏识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猪是中国古代生肖属相中排第十二的生肖。这个属相寓意着为人勤劳质朴、勇敢诚实,所以许多妈妈都愿意生下猪宝宝,寄寓了对孩子的美好希望。
B.
今年夏天雨水来得特别丰沛,小明对小军说:“芒种节气到来了。预示着农民伯伯就要开始忙碌的田间劳动,之后过了小满,就可以喜迎丰收了!”
C.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菖浦节”“重五节”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D.
毕业在即,同学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礼物互赠,小张为了感谢老的垂爱,亲笔书写了副对联作为礼物赠与老师。
10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老师,真想不到您能亲自来寒舍,还送来了您的大作,真是蓬荜生辉啊!
B.
令堂外出了,但她让我留您盘桓几日.
C.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喝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
D.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10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诗写的是元宵节。
B“处暑”代表此时正处在炎热的暑期,它的前一个节气是立秋。
C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及人的出生年份相对应的十二种动物,如申对猴,酉对狗。
D.王明捧着一幅字画送到李老师跟前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10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C.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10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年纪为“豆蔻年华”。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对某人说“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对方是家乡人。
C.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D.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的。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稽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稽首。
B.古代兄弟行辈中讲究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叔是老二,仲是老三,季是老四。
C.当我们送给别人相片或书籍时,我们可以在上面题上“请某某惠存”。
D.上周我去拜访一位教授时,他向我这样介绍他的学生:“这是我的高足李晓明。”
10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谦敬词可以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如: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等。
B、下个月就是清明节了,小明说这次清明节假期,要回家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等。
C、小明十五岁生日的那天,爷爷对小明说:“在古代,男子十五岁的时候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所以也称之为束发,古代男子到十八岁的时候,就要行冠礼。”
D、小明的妹妹是属猪的,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也就是她的本命年。
10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小莉及爸妈的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莉问妈妈什么时候去外婆家,妈妈说:“芒种忙,得收麦子。等忙这阵,咱们就去。”
B.
到了端午节这天,爸爸妈妈带着小莉去了外婆家,还带了自家亲手酿的菊花酒。
C.
外婆见到小莉很高兴,并问了她的近况,小莉回答:“承蒙您垂爱,一切都好。”
D.
准备回家了,外婆很是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小莉说:“外婆请留步,我会常来看您的。”
108、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明收到同学赠送给他的一本散文集时说:“谢谢你,我一定会惠存的!”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描写的是除夕。
C.端午节的习俗有挂香包、插艾蒿、登高采菊、喝雄黄酒等。
D.每到夏天,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10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古时候,可以用“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用“家严”谦称自己的父亲。
B.山山属“猴”,右右比山山小四岁,又又应该属“鼠”。
C.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立立陪家里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D.农历二月份的节气有惊蛰和谷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11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麻烦别人叫“叨扰”,请人改文称“斧正”,求人原谅为“包涵”。
C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乞巧节”,这一名称的由来为古时女子在这天焚香祷告,向天上的织女求乞织布的技巧。
D.谷雨是“雨中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答案
1-5DDCDB
6-10DDBAC
11-15DDADC
16-20CACCD
21-25CBCCB
26-30BBBAA
31-35ABCAB
36-40CBDBC
41-45BAAAB
46-50BABAD
51-55AABAB
56-60CBACC
61-65CCCCB
66-70CCDAD
71-75CBDBC
76-80ADCBC
81-85CBDCC
86-90CCBCD
91-95CAACD
96-100ACCCB
101-105BDDDC
106-110CBAD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