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
考点一.扩散现象
1.初三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
B.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临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去了
D.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2.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这一天我们到处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 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
3.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
A.烟雾密度大向下沉
B.烟雾密度小向上升
C.一个人抽烟,其余人羡慕也会跟着抽烟
D.抽烟带来的烟雾扩散在空间,空气中含有烟分子,其余人呼吸受到了伤害
4.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没有搅拌,过一会发现砂糖不见了.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
A.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B.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这种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今年春节期间,红梅公园梅花盛开,香气四溢,闻到梅花香味的现象表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6.白糖在热水中能很快溶解,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能粘到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7.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r0表示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平衡的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表示合力曲线。当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F表现为吸引力,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与 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间的F斥和F引随都r的增大而 。
②有关分子之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排斥力或吸引力
B.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排斥力
C.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吸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8.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因为玻璃板受到的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
C.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有水变重了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面间存在分子引力
9.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0.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三.分子动理论综合判断
11.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2.宏观的热现象能够反映出物质的微观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引力
B.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是由于分子变大的原故
C.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气体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B.面包可以被捏扁﹣分子间存在间隙
C.闻到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引力
14.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下列根据所列现象进行的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
D.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推测: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15.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雾霾弥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隙
C.破镜难圆—分子间有斥力
D.两滴水银自动合为一大滴—分子间有引力
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
参考答案
1.初三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
B.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临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去了
D.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解答】解:
A、雨是液态的,雪是固态的,雨雪不同物态,其原因是分子间距不同,故A正确;
B、杨花飞絮和雪花不是分子,是固体小颗粒,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正确;
C、闻到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
D、闻到荷花的芬芳,说明香味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2.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这一天我们到处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 扩散 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
【解答】解: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到处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无规则运动。
3.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
A.烟雾密度大向下沉
B.烟雾密度小向上升
C.一个人抽烟,其余人羡慕也会跟着抽烟
D.抽烟带来的烟雾扩散在空间,空气中含有烟分子,其余人呼吸受到了伤害
【解答】解:一个人在房间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个房间充满烟味;由题意可知,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选:D。
4.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没有搅拌,过一会发现砂糖不见了.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
A.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B.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这种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解答】答: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砂糖会溶解“消失”在水中,是扩散现象,说明砂糖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5.今年春节期间,红梅公园梅花盛开,香气四溢,闻到梅花香味的现象表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梅花盛开,香气四溢,闻到梅花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是梅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6.白糖在热水中能很快溶解,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剧烈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能粘到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 。
【解答】解:(1)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2)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故答案为:剧烈;引力。
7.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r0表示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平衡的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表示合力曲线。当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F表现为吸引力,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与 分子的距离 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斥力 。分子间的F斥和F引随都r的增大而 减小 。
②有关分子之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D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排斥力或吸引力
B.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排斥力
C.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吸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解答】解:(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的距离有关,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子间同存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A、当r=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相等,故A错误;
B、当r<r0时分子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当r>r0时,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故D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分子的距离;斥力;减小;(2)D。
8.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因为玻璃板受到的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
C.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有水变重了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面间存在分子引力
【解答】解: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ABC错、D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A错误;
B、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水珠是看得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平衡距离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但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距离很近时则表现为斥力,两铅块紧密结合,是引力发挥了主要作用。
故选:B。
11.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A.海绵容易被压缩并不是分子间隔,而是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了,故A错误;
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路边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带来的,故C正确;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A。
12.宏观的热现象能够反映出物质的微观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引力
B.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是由于分子变大的原故
C.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气体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故气体容易被压缩,故A错误;
B、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不是由于分子变大,而是因为分子间间距变大,分子不会变大,故B错误;
C、端午节粽子飘香,是因为粽子香气中含有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粽子香味,故C正确;
D、气体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也就是所有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运动速度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B.面包可以被捏扁﹣分子间存在间隙
C.闻到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且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A正确;
B、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
C、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B。
14.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下列根据所列现象进行的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
D.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推测: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解答】解:
A、沙尘是较小的固体颗粒,沙尘飞舞是气流的作用,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故A错误;
B、海绵内部存在较大的缝隙,用手捏海绵,缝隙减小,所以海绵体积减小,不能说明分子有间隙,故B错误;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没有达到分子力作用范围,故C错误;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铅分子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以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15.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雾霾弥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隙
C.破镜难圆—分子间有斥力
D.两滴水银自动合为一大滴—分子间有引力
【解答】解:A、分子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雾霾弥漫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
B、海绵容易被压缩并不是分子有间隔造成的,分子是看不见的,故B错误;
C、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间斥力的作用结果,故C错误;
D、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就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