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题(解析版)2021-2022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题(解析版)2021-2022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4 06: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题
一、单选题
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A. 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 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 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
A. v甲=0.6?m/s,v乙=0.4?m/s B. 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
C. 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4.8?m D. 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假设后车以50?km/?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0.5?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A. 3?m B. 7?m C. 12?m D. 25?m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 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 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 新华大街 D. 天上飞过的小鸟
在探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50?m/s
B. 15?m/s
C. 1.5?m/s
D. 0.15?m/s
下列运动是直线运动的是(????)
A. 拖拉机沿盘山公路行驶 B.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奔驰
C. 上体育课时,绕着跑道跑两圈 D. 游乐场过山车的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夜空中的彗星
B. 飞奔的猎豹
C. 盛开的荷花
D. 爬行的蜗牛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 孤帆一片日边来 B. 霜叶红于二月花
C. 一江春水向东流 D. 一行白鹭上青天
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的速度行驶,一列高铁列车以300?km/?的速度行驶.与高铁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
A. 一定运动更快 B. 一定运动得更远
C. 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 可能运动更慢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 离弦之箭 B. 风驰电掣 C. 一日千里 D. 姗姗来迟
如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照相机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相等,比较甲,乙两小球通过AB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A. v甲>v乙 B. v甲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可以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是(????)
A. 电烙铁 B. 电风扇
C. 电熨斗 D. 电水壶
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洗衣机甩干衣服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用电饭锅做饭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炉灶中煤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用电热水器烧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是(????)
A. 白炽灯 B. 电风扇 C. 电饭锅 D. 电熨斗
二、填空题
如图甲、乙所示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头上的小朋友先用双手蒙住双眼,然后放开手,发现编号为??????????和??????????的小朋友做了机械运动.
课间休息10min,合______ s;马鞍山长江大桥是世界同类桥梁中主跨度最长的大桥,该桥全长约3.623km,合______ m。
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所记录的时间比真实跑步时间??????????(填“多”或“少”)??????????s(保留一位小数).计时员应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因为??????????从枪传播到计时员处几乎不需要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在1500m赛跑中,小红在冲刺阶段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 的(选填“前进”、“后退”或“静止”)。如图所示,小红的最终成绩是______ 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保留一位小数)。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的过程的能量转化是风吹动风车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发电机将??????????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探究题
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
(液体:自来水? 液柱长度:30?cm? 气泡长度:4.1?mm)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运动时间t/s
32.3
20.0
15.3
12.5
11.6
11.8
12.5
14.5
19.5
25
平均速度v/(cm·s?1)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θ角为0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cm/s。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像。
(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在θ角为__________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前两空均填“大”或“小”)
如图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1?s,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所用时间为1.5?s。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
(4)下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A到B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如图,小明将质量较小的物体P和质量较大的物体Q通过细绳相连,并挂在定滑轮上,发现Q下落会被P“拖慢”,对此小明猜想:“Q的质量和初始离地高度都一定时,P的质量越大,Q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越小。”请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除图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
(2)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写出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和判断小明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v1=s1t1=40?m20?s=2?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其速度v2=s2t2=40?m10?s=4?m/s,可见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故B、D错误;
在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v=st=80?m40?s=2?m/s,故C正确。
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当t=6?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3.6?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则v甲=s甲t=3.6m6s=0.6m/s,v乙=s乙t=1.2m6s=0.2m/s,故A错误;
由图像可看出,经过6?s,甲车的路程是3.6?m,乙车的路程是1.2?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C错误,D正确。
3.【答案】B
【解析】50km/h=503.6m/s≈13.89m/s,汽车前进距离s=vt=13.89?m/s×0.5?s≈7?m。
4.【答案】A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0.3?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0?cm,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0.45m0.3s=1.5m/s。
6.【答案】B
【解析】A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是曲线运动;B选项中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奔驰,方向不变,是直线运动。
7.【答案】C
【解析】解:A、彗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A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猎豹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B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盛开的荷花是一个生长过程,因此C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蜗牛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D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A、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物体颜色的变化,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解:由题可知,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v=600?km/?,高铁列车的行驶速度v'=300?km/?,v>v',所以与高铁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运动得更快,A正确,D错误.由公式v=st,可得s=vt和t=sv,所以虽然磁悬浮列车运动速度更快,但在运动时间未知时,它行驶的路程不一定更远,在路程未知时,它运动的时间也不一定更短,B、C错误.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解:①图表示物体运动的s?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没有变化,所以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表示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③图表示物体运动的s?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④图表示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看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图象为②和③。
故选:C。
图象能很直观的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分别代表哪些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变化,纵坐标如何变化,从而找出运动规律。
1、读题,题目中考查速度的问题,解决该题关键知道匀速运动的定义,匀速运动指速度不变的运动。
2、知道匀速运动的特点的图象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
本题主要考查匀速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出来,属于基础题。
12.【答案】A
【解析】解:设照相机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t,由图可知,甲、乙两球通过相同的路程AB,甲用的时间为5t(有5个时间间隔),乙用的时间为6t(有6个时间间隔);
即通过相同的路程,乙的运动时间长,由v=st可知,乙的速度小,即v甲>v乙。
故选:A。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时间少的运动的快;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本题考查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关键是比较两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D
【解析】洗衣机甩干衣服,消耗电能使脱水桶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A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用电饭锅做饭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B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煤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用电热水器烧水时,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D选项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A
【解析】略
16.【答案】1
2
17.【答案】600? 3.623×103
【解析】解:10min=10×60s=600s;
3.623km=3.623×103m。
故答案为:600;3.623×103。
(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min=60s;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18.【答案】少 0.3 光
【解析】解:声音传播100?m需要的时间t=sv=100m340m/s=0.3s,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后才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比真实跑步时间少0.3?s.计时员应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因为光速为3×108?m/s,光从枪传播到计时员处几乎不需要时间.
19.【答案】后退? 337.5? 4.4
【解析】解:
(1)小红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小红与小华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且小华离小红越来越远,因此,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华是后退的;
(2)图中停表的小表盘是指分钟,分度值是0.5min,分针指示的示数为5min?6min之间,靠近6min,所以秒针指示的示数为37.5s,故停表的示数=5×60s+37.5s=337.5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500m337.5s≈4.4m/s。
故答案为:后退;337.5;4.4。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2)停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大格,故停表的读数=分针所指示的示数×60s+秒针所指示的读数。根据路程和时间,利用v=st计算小红1500m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秒表的读数、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0.【答案】机械能
机械能?
【解析】题中的风力发电,即利用风能推动发电机的轮片转动,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答案】(1)1.2?
(2)如图所示。
(3)大;小;45
【解析】(1)v=st=30cm25s=1.2cm/s。(3)根据图像解答。
22.【答案】(1)v=st?;(2)便于测量时间;(3)大?;(4)D。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st;(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需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应让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长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大;(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v?t图像知,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v?t图像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由s?t图像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由s?t图像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ΔsΔt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D。
23.【答案】秒表
【解析】解:(1)因为要比较下落的快慢,高度一定,根据v=st知,只要比较下落的时间即可,所以需要秒表计时;
(2)控制物体Q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相同,需要多次改变物体P的质量,多次测量,记录数据,比较时间验证小明的猜想,表格设计如下:
?P下落的时间
?m1
?m2
?m3
?t1
?t2
?t3
(3)保持物体Q的质量和初始离地的高度一定,使用质量为m1的物体悬挂在绳子的一端,将物体Q由静止释放,记录落地时间t1,改变物体P的质量分别为m2、m3,再次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时间t2、t3(m1小明猜想物体Q的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P质量越大,下落的平均速度越小,即下落时间越长,所以若t1故答案为:(1)秒表;(2)见上表;(3)保持物体Q的质量和初始离地的高度一定,使用质量为m1的物体悬挂在绳子的一端,将物体Q由静止释放,记录落地时间t1,改变物体P的质量分别为m2、m3,再次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时间t2、t3(m1小明猜想物体Q的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P质量越大,下落的平均速度越小,即下落时间越长,所以若t1(1)要比较下落的快慢,高度一定,根据v=st知,只要比较下落的时间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2)控制物体Q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相同,需要多次改变物体P的质量,多次测量,记录数据,据此设计表格;
(3)保持物体Q的质量和初始离地的高度一定,改变物体的质量,将物体Q由静止释放,记录每次落地时间,比较下落时间即可比较出下落的快慢。
本题考查了实验的设计,掌握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