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是多少》
【教材解析】
这是一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的实践活动。
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拼一拼和量一量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加深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和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
1、学生活动材料:一把尺、一根线、6个正方形纸片、学习活动卡。
2、教师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回顾周长的概念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周长,谁来说说周长是什么?
师:你会算哪些图形的周长?)
实践活动
1、拼一拼
师在课件上出示6个边长为1的长方形(图1),拼成一个长方形,问:会算它的周长吗?指名解答并总结:运用公式,我们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改变形状(图2),这个图形的周长还有公式吗?没有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情况总结:可以用数小正方形边长的方法。
学生活动:拿出手里的小方格纸—(边长为1),将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图像(相邻两个正方形必须有一条边重叠),将拼成的图形的草图画在学习活动卡上,并算出周长。
学生作品实物投影展示。问:我发现,拼成的这些图形有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大小一样,都是由6个小正方形组成)但是周长却不一定一样。
在拼成的图形中,哪个的周长是最长的?(此问视学生情况)
2、比一比
小黑板出示(盖住一角,并且用条形磁条组成)问:如果这个图形是长方形,会算周长吗?
撤去盖住的纸片,师:可惜不是长方形,会算周长吗?(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指名上黑板演示。师:这样一来,形状可就变了,周长会不会变呢?
根据汇报总结:通过对边的移动,可以将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形状变了,但周长没变。
完成学习活动卡上比一比的内容
3、画一画
师:看,我们今天除了用公式求图形的周长,还用了数边长和转化的方法,真好!如果给你周长,你会画长方形吗?别忙,先看看小明是怎么画的吧?
课件演示:小明没有算就画,画好了再计算周长,发现不对再调整。
问:这样画好吗?如果让你画你会怎么画?
学生汇报。明确:先确定一条边,再根据(周长÷2-一条边)算出另一条边,最后画出长方形
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
4、量一量
让学生拿出,师:估计一下,这个五角星的周长是多少?
你是怎么估的?
总结:只要估出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师,拿出尺子量一下,看看你量的准吗?
出示,问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哪里?(外围的圆,不包括里面的笑脸),如果让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打算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外切正方形。
师:接下来我们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估的准不准,但是量圆的周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课件展示量圆周长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方法试着量一量圆的周长。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周长是多少》学习活动卡
1、拼一拼
拼成的图形
草图
周长
我发现:
2、比一比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先将转化后的图形画出来,再计算周长
周长= 周长= 周长=
我发现:
3、画一画
要求:画出周长等于20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如果长= ,则宽= 。(列式)
边长= 。(列式)
4、量一量
要求,估计并量出下列两个图形的周长
估:一条边长大约为 ,周长为 。
量:一条边长为 ,周长为 。
我把圆看成是 (在笑脸上画一画),估:周长为 。
量:周长为
反思:
通过执教,我深深的感受到电子白板在几何教学中的优势:随时抓拍学生作品,通过平台展示;移动图形的边,直观感知边的移动对大小造成变化,对周长没有变化。
教学拼一拼时对活动要求设置的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其实在授课初始对于拼作出说明,效果可能会好些。
完成动手操作后总结不够及时,没有由手到脑的过程就没有升华,这样操作的意义也就不够明显。
对于学生的操作时间是够了,但对课堂生成的东西没有及时消化,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