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10:50:55

文档简介

13 植树的牧羊人
一、基础练习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____(A.废墟 B.费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____(A.干渴 B.干旱 C.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tǎng(  )着yuán
yuán(  )不断的泉水,浇guàn(  )着长在周围的____(A.鲜艳 B.鲜亮 C.鲜嫩)薄荷。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淌 )   yuán
yuán( 源源 )不断
浇guàn( 灌 )
农舍( shè )
(2)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选项。
__A__(A.废墟 B.费墟)
__C__(A.干渴 B.干旱 C.干涸)
__C__(A.鲜艳 B.鲜亮 C.鲜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C.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D.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解析】
A项,“坍塌”的意思是“倒下来”,多形容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不能用来形容千年老树。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
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解析】
首先由“驼铃”可以确定应该搭配“悠悠”,“波涛”搭配“滚滚”。然后上联是从空间角度写的,下联是从时间角度写的。故选C。
4.
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大树的荫护。人类诞生于森林,绿化孕育了文明。为此,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中国植树节节徽,你知道它的寓意吗?请至少写出两点。
__示例:__(1)①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三至五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②“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期,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③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延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至少写出两点)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徽标的能力。要求学生读懂徽标所表示的意思,然后根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班级决定以植树节为契机,号召每位同学在植树节前后种树。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20字以内)
__略。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活动的主题,发出的倡议具有一定的鼓动性即可。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姜还是老的辣
刘 墉
①接到古先生的电话,小宋心跳到了一百二十下。“这么大牌的制作主持人,居然会找到我。”小宋放下电话,兴奋地对老婆说:“还约我明天碰面,说要谈节目的事。”小宋一夜没睡好。小宋的老婆也没睡好,一大早就起来为小宋烫衬衫,一边烫,一边问:“你猜,古先生是找你做什么节目呢?”“不知道!可以确定是不会找我主持他的《四海心声》。”
②《四海心声》是古先生的成名节目,自己的制作班底,加上自己主持。起初大家看他一定弄不成,没想到一炮而红,愈红愈有大人物愿意上,收视率也愈高,使古先生不仅在电视界,连在政治界、学术界,也成了一号人物。靠着关系做生意,更是愈做愈大。
③想想,有谁会把自己的“成名之作”,交给别人呢?尤其是交给小宋。当然了!小宋也是新秀,留美的硕士,又仪表堂堂,大家都说他是前途无量的明日之星。
④“如果古先生能提我一把,就棒了!”小宋出门时要老婆亲了一下:“希望你的吻,能带给我好运。”
⑤小宋果然交了好运,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好运——古先生居然真的要把《四海心声》的主持棒,交给小宋。“我的事情多,常在世界各地跑,偏偏节目每个礼拜都得录影。”古先生两只热手握着小宋冰凉的手,很诚恳地说:“想来想去,只有你这位青年才俊,够格来接,你考虑考虑。”
⑥“哪里还要考虑?”小宋高声叫着,对电话那头的老婆喊,“我当场就接了。”
⑦小宋接手主持《四海心声》,真像是一声雷,震动了电视界,更震动了观众。大家议论纷纷:“小宋这么嫩,怎能接古先生的东西?”“老古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小宋,太冒险了!”“不是小宋这样的旷世才子,又有谁接得了?放眼今天,能主持,又有学校背景的,能有几人?”
⑧节目播出了,小宋果然主持得可圈可点。虽然有些看惯古先生的人,一时不能习惯,隔些时日也就成了。问题是,隔了好些时日,节目不但收视率没提高,反而下降了,小宋四处请求,广告商就是不跟。
⑨“老弟!这可是我的‘老招牌’,你要加油啊!”古先生常鼓励小宋,只是,说归说,连古先生的制作班底,也愈来愈没劲。而且听说都去搞另一个新节目了。
⑩《四海心声》在古先生打响招牌十年之后,终于因为收视率太差,广告又太少,而宣告结束。
?小宋伤心极了,觉得愧对古先生重托。“没关系!没关系!”古先生拍着小宋:“连你这样的人才,都做不下去,也就没话说了。不怪你!不怪你!”
?时隔不久,又传出了雷声。古先生再度出马,开辟一个比《四海心声》更精彩的节目,而且亲自主持。退出的广告,一下子全回来了。古先生的班底,居然在短短两个星期当中,已经制作了好几集,还存了许多精彩的“点子”!
?新节目又一炮而红。
?还是古先生的魅力惊人。只是年轻的才子小宋,砸了《四海心声》那么有名的节目,成为票房毒药,短时间很难再爬起来了。
5.请快速浏览全文,摘录关键词句,理清故事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小宋的人生经历。
→__意想不到:古先生居
然真的要把《四海心声》的主持棒,交给小宋__→__节目做垮:终于因为收视率
太差,广告又太少,而宣告结束__→
6.伏笔照应能带给读者豁然开朗之感,获得独特的阅读愉悦,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__示例:第⑨段的“只是,说归说,连古先生的制作班底,也愈来愈没劲。而且听说都去搞另一个新节目了”与第?段的“古先生的班底,居然在短短两个星期当中,已经制作了好几集,还存了许多精彩的‘点子’!”前后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伏笔,说明古先生早有预谋。那个做了十年的《四海心声》太老,该换新东西了,只是他不想砸掉自己的成名作、老招牌,也点出了古先生的老辣。__
7.言为心声,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简析下面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这么大牌的制作主持人,居然会找到我。”
__表现了小宋接到古先生的电话后的激动、喜悦和受宠若惊的心理。__
8.对于本文的主旨,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批判古先生之流,有人则认为是警告小宋这类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阐述。
__示例:小说既批判古先生世故圆滑、做事老辣的处世方法,也警告像小宋这类年轻人,要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3题。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先种梓漆,时人嗤之。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重欲作器( 制作 )
(2)时人嗤之( 讥笑 )
(3)向之笑者( 先前 )
(4)咸来求假焉( 借 )
11.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时人嗤之( 代词,代他的做法 )
(2)向之笑者( 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
(3)一年之计( 助词,的 )
(4)此之谓也(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__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都反过来向他借这些东西。__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__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__
1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
__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做准备,有长远打算。__
【参考译文】
樊重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的做法。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都反过来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13 植树的牧羊人
一、基础练习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____(A.废墟 B.费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____(A.干渴 B.干旱 C.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tǎng(  )着yuán
yuán(  )不断的泉水,浇guàn(  )着长在周围的____(A.鲜艳 B.鲜亮 C.鲜嫩)薄荷。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tǎng( 
 )   yuán
yuán( 
 )不断
浇guàn( 
 )
农舍( 
 )
(2)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选项。
__
__(A.废墟 B.费墟)
__
__(A.干渴 B.干旱 C.干涸)
__
__(A.鲜艳 B.鲜亮 C.鲜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C.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D.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
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4.
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大树的荫护。人类诞生于森林,绿化孕育了文明。为此,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中国植树节节徽,你知道它的寓意吗?请至少写出两点。
(2)班级决定以植树节为契机,号召每位同学在植树节前后种树。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20字以内)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姜还是老的辣
刘 墉
①接到古先生的电话,小宋心跳到了一百二十下。“这么大牌的制作主持人,居然会找到我。”小宋放下电话,兴奋地对老婆说:“还约我明天碰面,说要谈节目的事。”小宋一夜没睡好。小宋的老婆也没睡好,一大早就起来为小宋烫衬衫,一边烫,一边问:“你猜,古先生是找你做什么节目呢?”“不知道!可以确定是不会找我主持他的《四海心声》。”
②《四海心声》是古先生的成名节目,自己的制作班底,加上自己主持。起初大家看他一定弄不成,没想到一炮而红,愈红愈有大人物愿意上,收视率也愈高,使古先生不仅在电视界,连在政治界、学术界,也成了一号人物。靠着关系做生意,更是愈做愈大。
③想想,有谁会把自己的“成名之作”,交给别人呢?尤其是交给小宋。当然了!小宋也是新秀,留美的硕士,又仪表堂堂,大家都说他是前途无量的明日之星。
④“如果古先生能提我一把,就棒了!”小宋出门时要老婆亲了一下:“希望你的吻,能带给我好运。”
⑤小宋果然交了好运,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好运——古先生居然真的要把《四海心声》的主持棒,交给小宋。“我的事情多,常在世界各地跑,偏偏节目每个礼拜都得录影。”古先生两只热手握着小宋冰凉的手,很诚恳地说:“想来想去,只有你这位青年才俊,够格来接,你考虑考虑。”
⑥“哪里还要考虑?”小宋高声叫着,对电话那头的老婆喊,“我当场就接了。”
⑦小宋接手主持《四海心声》,真像是一声雷,震动了电视界,更震动了观众。大家议论纷纷:“小宋这么嫩,怎能接古先生的东西?”“老古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小宋,太冒险了!”“不是小宋这样的旷世才子,又有谁接得了?放眼今天,能主持,又有学校背景的,能有几人?”
⑧节目播出了,小宋果然主持得可圈可点。虽然有些看惯古先生的人,一时不能习惯,隔些时日也就成了。问题是,隔了好些时日,节目不但收视率没提高,反而下降了,小宋四处请求,广告商就是不跟。
⑨“老弟!这可是我的‘老招牌’,你要加油啊!”古先生常鼓励小宋,只是,说归说,连古先生的制作班底,也愈来愈没劲。而且听说都去搞另一个新节目了。
⑩《四海心声》在古先生打响招牌十年之后,终于因为收视率太差,广告又太少,而宣告结束。
?小宋伤心极了,觉得愧对古先生重托。“没关系!没关系!”古先生拍着小宋:“连你这样的人才,都做不下去,也就没话说了。不怪你!不怪你!”
?时隔不久,又传出了雷声。古先生再度出马,开辟一个比《四海心声》更精彩的节目,而且亲自主持。退出的广告,一下子全回来了。古先生的班底,居然在短短两个星期当中,已经制作了好几集,还存了许多精彩的“点子”!
?新节目又一炮而红。
?还是古先生的魅力惊人。只是年轻的才子小宋,砸了《四海心声》那么有名的节目,成为票房毒药,短时间很难再爬起来了。
5.请快速浏览全文,摘录关键词句,理清故事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小宋的人生经历。
→__
→__
__→
6.伏笔照应能带给读者豁然开朗之感,获得独特的阅读愉悦,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7.言为心声,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简析下面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这么大牌的制作主持人,居然会找到我。”
8.对于本文的主旨,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批判古先生之流,有人则认为是警告小宋这类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阐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3题。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先种梓漆,时人嗤之。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重欲作器( 
 )
(2)时人嗤之( 
 )
(3)向之笑者( 
 )
(4)咸来求假焉( 
 )
11.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时人嗤之( 
 )
(2)向之笑者( 
 )
(3)一年之计( 
 )
(4)此之谓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1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