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07: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
2、学习本词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词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时年47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上阙: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阙:描写周瑜形缘,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四、学习课文
1.《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开篇三句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2.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
①大江、浊浪、乱石、惊涛、千堆雪;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4.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
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 ----------------风度翩翩??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明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 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自我检测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的巨大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波涛汹涌的情状。寥寥13个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多再迁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膩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称“春盘”。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风斜雨细、晓寒顿生的早晨,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
C.上阕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有意“媚”之;眼前入淮的清洛,亦仿佛渐流渐广远。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
4.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词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D
3.AC
4.含义: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情感:寄寓着作者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作用:以此作结(卒章显志),照应全篇,极富哲理,为全篇增添了诗味和理趣。
解析:
2.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
3.本词前面的小序表明该词是写苏轼和友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B项,“‘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说法牵强,晓寒只是实写天气之寒。词的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已表明作者此时内心的情绪。词人抒发的是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态的态度。D项,该词中苏轼是“隐逸者形象”,说法错误,本词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E项“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不妥,该句既是比喻,又是夸张。
4..首先理解该句的意思,“清欢”是关键词,意思是清淡的欢愉,该句意思是说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理解全词,词人所说的清淡的欢愉的内涵,在前面的几句写景画面中。前几句描写的画面内容是: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的清洛,亦仿佛渐流渐广远;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春盘。从中可以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该句的作用是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