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画垂线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教材分三个层次安排学生的活动线索。第一层,任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由于学生有画直角、画直线的经验,让学生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不难,因此,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会画垂线的方法。第二层,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考虑到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比较陌生,教材以图示的方式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的步骤进行了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第三层,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由于都是过定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图的方法相似。所以,教材再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把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迁移过来。“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两组相互垂直的直线。第2题让学生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学生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相关直线的位置,认识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垂线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为学习画垂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孩子们因为有了画直角和直线的基础,所以在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建立的具体目标
1. 使学生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学会画互相垂直的直线,以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使学生经历尝试画垂线和学会画垂线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画垂线的技能和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探索方法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运用三角板画垂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积累
1、判断。
出示练习纸三组相交直线,其中两组互相垂直。
提问:判断哪几组是互相垂直的?
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垂线,指导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那么怎样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呢?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垂线的画法。
学生独立判断,并回答。
通过旧知引入课题,体现知识的延续性。
核心推进
1.尝试画垂线。
引导:想一想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想办法画出来吗?自己选择工具试着画一画,想想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画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把你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的画法。
2.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两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吗?在你的练习纸上画出来。
交流:你用了哪两种不同的画法?
请学生演示两种画法。
(1)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
引导:有一条直线,直线上有一点A,提出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要求。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画,自己画一画。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在这个图中,A点在互相垂直的关系中叫什么?
教师演示画法,重点指导。
你看明白了吗?请你也画一画,画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小结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2)过直线外的点画垂线。
引导:如果这个点在直线外,又怎样过这个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在课本上画出过直线外A点的已知直线的垂线。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呢?
根据交流,教师画出已知直线及直线上的点,示范画法,并总结画法。
学生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教师巡视,指导不同的方法。
展示并和同桌交流画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两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思考并画一画。
学生交流自己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法并说说自己的画法。
学生画图。
学生交流自己的画法。
鼓励学生根据垂线的特征想出不同的画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交流强化对垂线的认识。
可以先通过适当的讲解,使学生明确画垂线的具体要求,再示范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的步骤和方法。
题组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垂线,并展示学生的垂线,让他们说说是怎样画的。
2.做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画出垂直线段,交流画出的垂线。
3.做练习十五第5题。
说明题意,引导思考问题的结论和理由。让学生画出最短的线路。
学生画垂线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学生画出垂直线段并交流。
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不同垂线的画法。
总结延伸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能说说垂线的具体画法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体会? 指名说。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76页、77页
板书设计 画垂线
一对:直角边对齐直线
二移:平移三角板使另一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
三画:画出一条直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四标:标上直角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