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4 08: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物质三态

液态
固态
气态
本节课内容

(液态)

(固态)
水蒸气
(气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新知梳理
应用示例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及它们吸放热情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熔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目标导学一: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
2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3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4
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小结
例1
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物质状态.(选填“固”、“液”或“气”)
(1)用铁水铸造成铁锅:
态变成
态.
(2)钢锭变为钢水:
态变成
态.
(3)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态变成
态.






例2
夏天,久放在冰箱里的西瓜会变得很硬,甚至刀都切不动,则西瓜在冰箱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溶化
C.凝固
D.融化
C
解析:西瓜虽是固体,但里面含的汁液是液体,液体在低温状态下变成了固体,所以是凝固现象.
观察:
1、对硫代硫酸钠及松香加热
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
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思考:硫代硫酸钠及松香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目标导学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
试管
温度计
搅拌器
火柴
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图
实验药品:
硫代硫酸钠
松香
注意:酒精灯使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2
56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硫代硫酸钠熔化的图象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接各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还要继续吸热。
0
40
42
44
46
48
50
52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时间/min
(1)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
(2)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加热。
(3)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石蜡熔化特点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图像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60
65
70
75
松香的熔化图像
3、BC段,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4、CD段,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A
B
B
A
C
C
D
D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1.硫代硫酸钠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
状态。
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图像
A
B
C
D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A
B
C
D
硫代硫酸钠熔化与凝固图象
熔化与凝固过程是互逆的
海波熔化时,温度
,需要

松香熔化时,温度
,需要

固体物质分类
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
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不变
不断上升
吸热
吸热
晶体:
非晶体:
目标导学三: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晶体有固定熔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熔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晶体
非晶体
比一比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0
2
4
6
8
10
12
14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A
B
C
D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晶体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0
2
4
6
8
10
12
14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A
B
C
D
0
2
4
6
8
10
12
14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A
B
C
D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图像
时间/分
比较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比一比
硫代硫酸钠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
非晶体

石膏
水晶
金属
玻璃
蜂蜡
橡胶
塑料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几种晶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272
固态氦
48
硫代硫酸钠
1083

-259
固态氢
232

1200左右
各种铸铁
-210
固态氮
327

1300-1400
各种钢
-117
固态酒精
660

1535
纯铁
-39
固态水银
962

3410

0

1064

3550
金刚石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例3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8.8℃,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解析: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冬天气温常常要达到-40℃以下,水银在此温度下会凝固.
C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并能继续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不变。
目标导学四:熔化和凝固的基本规律
熔化
凝固
共同点
不同点
晶体
非晶体
都需吸热
都需放热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在凝固时温度不变,即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
在熔化时温度改变,即没有熔点
在凝固时温度改变,即没有凝固点
小结:
把冰握在手中,冰会
,同时手会感觉到
(“冷”或”暖”),说明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地
;相反,物质凝固时要
热,如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容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
的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
,菜不容易被冻坏。
熔化

吸热

放出

目标导学五: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熔化、凝固的应用
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冷冻食品保鲜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实际运用
冰饮解暑
屋顶铺沥青
冰敷降温
例4
-5℃的冰投入0℃的水中,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足够长时间后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则冰的质量一定是(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5℃的冰温度升至0℃,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未熔化.而冰在吸热的过程中,0℃的水达到凝固点,且放出了部分热量,所以会有部分水结成冰,故冰的质量一定增加,A正确.
A
过程特点
非晶体
固体
熔化(吸热)
晶体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过程特点
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温度升高
对比法
图像法
晶体
非晶体
区别与联系
液体
凝固(放热)
晶体
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过程特点
放出热量
温度不降
过程特点
非晶体
放出热量
温度下降
课堂小结
1、在“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该物质(
)
A.是非晶体
B.在CDE段是固液混合态
C.熔化过程是BC段
D.凝固过程持续了6
min
检测目标
C
2、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A.
放热
B.凝固
C.
吸热
D.温度不变
C
检测目标
3、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3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
检测目标
4、北方冬天菜窖经常要放一桶水,是因为水在凝固时要________,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菜被冻坏。(

A.放热
B.吸热
C.恒温
D.凝固
A
检测目标
5、在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B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