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4 17: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共和制的过程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及其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和“宪政”。注意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的作用和影响。
2.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实证,深刻认识、理解中共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同时注意时空观念的运用,理解中共调整政治制度探索的历史意义。
3.依据教材,结合丰富的史料,准确理解中华人良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运用时空观念理解政治制度嬗变对国家、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共和制的过程;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及其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和“宪政”;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制度;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制度;解放区的大行政区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和制度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照片
教师活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新的篇章,按此进程发展,资产阶级共和制将会在中国生根发芽,为何中国没有走上这样一条政治道路呢?
学生活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教师活动:因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中国政治制度将会怎样演变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了解。
【新课讲授】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4页第1段内容,看看能找出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
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内容: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呢?在之前是什么制度呢?
【学生活动】在之前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4页第二段,思考为什么要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呢?
【学生活动】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后,为防止其独裁,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活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内阁制,内图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教师活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
【教师活动】讲述: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教仁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
出示图片宋教仁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14页3、4段,并回答,1913年春宋教仁在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
【学生活动】: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的当选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教师活动】宋教仁被刺杀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活动】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之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下去。此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教师活动】“二次革命”失败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活动】这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多党竞争性民主尝试被袁世凯扼杀,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教师活动】讲述: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阅读教材15页倒数第二段内容,并思考训政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1)在训政时期,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2)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五权分立的五院制即依此而设。
(3)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教师活动】讲述:“训政”开始之时,国民党规定“训政”期限为六年,但直到1948年,国民党才打出“行宪”的招牌。阅读16页第一段,并思考国民党政府是如何行使“宪政”的呢?
【学生活动】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党从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外衣。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教师活动】讲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起义革命根据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解放区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民政权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随着苏维埃政权陆续在各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6页第3段,思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
(1)最高权力机关: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2)颁布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
(3)建立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4)政府主席:毛泽东;
(5)政权归属: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
(6)政权性质: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7)成立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教师活动】提问:抗日根据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的呢?
【学生活动】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6页最后一段,思考抗日人民根据地地人民政权建立的内容是什么呢?
(1)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2)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三三制”原则。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教师活动】提问:“三三制”的内容是什么呢?,有什么意义?
①内容:在政府和其他民意机构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人士各占1/3。
②意义:这一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提供了范例。
3.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7页第1段内容,并思考解放区的人民政权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活动】
(1)解放战争开始后,各抗日根据地政权迅速转变为人民民主政权,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的权力机关。
(2)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7页第2段内容,并思考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
材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活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阅读教材18页第3段,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学生活动】
核心: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7页3、4、5段,并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过程。
(1)初步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正式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正式建立起来。
(3)遭到破坏: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是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
(4)恢复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固定任期;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同国体、政体相适应的,还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经过相互合作、反复比较,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纲领》还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它还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私有财产,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
——摘编自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教师活动】提问:《共同纲领》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学生活动】政治协商会议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9页3、4、5段内容,思考政治协商会议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活动】
(1)正式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2)初步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遭到破坏:“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4)恢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的理论与政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人宪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20页,思考我国是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教师活动】提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什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学生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教师活动】提问: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什么决定,这个决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核心内容: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教师活动】提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学生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活动】提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深化探究
探究一:民主共和之在中国建立的历程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民主共和制的雏形,但北洋政府建立后,实行专制独裁,甚至两次复辟帝制,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民主共和国徒有虚名。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等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实质上其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借“训政”之名,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边区政府、在解放区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为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运行。
探究二: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特点
(1)从模仿别的国家到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但最终失败,后经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政权的尝试,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主专制共和国,
(2)中国不是先有共和制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现代政党,而是政党先于共和制出现并创造了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走向共和是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的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民主共和制具有中国基本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缔造起来的,它没有采用许多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体制,而是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实行的并非多党制或一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第3课 中共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