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
疑难点一、对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的理解
疑难点突破:
1.在掌握折射定律时,首先要理解定律“根据入射光线确定折射光线”的方法,体会定律在确定一条光线时采用的从“空间→平面→线”的科学表述方式.其次,定律给出了=n,这个常数n就是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2.在光的折射中,注意光线偏折的方向:如果光线从折射率小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大的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如果光线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小的介质,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
3.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定律中的公式就变为=,式中θ1、θ2分别为此种情况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典型例题: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提前
B.将延后
C.某些区域提前,在另一些区域延后
D.不变
解析: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太阳光将沿直线传播,如图所示,在地球上B
点的人将在太阳到达A′点时看到日出;而地球表面有大气层时,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大于1,并且离地球表面越近,大气层的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太阳光将沿如图所示AB曲线进入在B处的人眼中,使在B处的人看到日出,但在B处的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认为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A′点,而此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相当于日出时刻提前了,所以无大气层时观察到日出的时刻将延后.
答案:B
规律方法:人眼是根据最终射入的光的方向来确定发光物体位置的,光在空气中的折射,人眼是觉察不到的.
变式训练1 (2012年温州高二质量检测)如图所示,眼睛在a处看到鱼在水中的b处,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欲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哪一位置射出( )
A.b的下方 B.b的上方
C.b处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人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鱼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由光路可逆知当激光从a向b发射时,经水面折射后将刚好照射到鱼身上.
疑难点二、对折射率的理解
疑难点突破:
1.物理意义
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n=可知;当θ1一定时,n越大,θ2越小,此时光线的偏折角Δθ=θ1-θ2就越大,即n越大,光线的偏折角度就越大.
2.决定因素
折射率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及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的说法和“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大小特点
介质的折射率跟光在其中的传播速率的关系是:n=,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光从真空斜射向任何其他介质时,入射角都大于折射角.
4.相对折射率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时,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通常用n12表示,如果介质1、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是n1、n2,光在介质1、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v1、v2,那么,n12===,所以n1v2=n2v1或n1sinθ2=n2sinθ1,这个结论是普遍适用的
疑难点三、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常规思路和两类典型问题
疑难点突破:
1.常规思路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是与法线的夹角.
(3)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公式列式求解.
2.视深问题
(1)视深是人眼看透明物质内部某物点时像点离界面的距离.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沿着界面的法线方向去观察,在计算时,由于入射角很小,折射角也很小,故有≈≈,这是在视深问题中经常用到的关系式.
(2)当沿竖直方向看水中物体时,“视深”是实际深度的倍,n是水的折射率.
3.玻璃砖对光的折射问题
常见的玻璃砖有半圆形玻璃砖和长方形玻璃砖.对于半圆形玻璃砖,若光线从半圆面射入,且其方向指向圆心,则其光路图如图13-1-1甲所示,光线只发生一次偏折.对于两个折射面相互平行的长方形玻璃砖,其折射光路如图乙所示,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平行,但发生了侧移.
101小贴士:画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光路是可逆的.
(2)垂直界面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3)过半圆形玻璃砖圆心的光线在圆弧处不偏折.
典型例题:光线以60°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真空中的光速c=3.0×108 m/s).
(1)画出折射光路图;
(2)求出玻璃的折射率和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3)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玻璃的折射率是否变化?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先画出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再过入射点作出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求出折射角θ2后,根据n=求出n,当入射角变化时,比值保持不变,即玻璃的折射率并不改变,再根据n=求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
解析:(1)由题意知入射角θ1=60°,反射角θ3=60°,折射角θ2=90°-60°=30°,折射光路图如图所示.
(2)n===.
根据n=得v== m/s,
故v=1.7×108 m/s.
(3)折射率不会变化,折射率由介质和入射光的频率决定,而跟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规律方法:(1)准确、规范地画出光路图是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2)从光路图上找准入射角和折射角,应用n=列式求解.
典型例题:(2012年徐州模拟)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 cm,折射率为n=,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了两个光斑.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解析: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
设折射角为γ,根据折射定律n=解得γ=60°由几何知识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所以两个光斑PQ之间的距离L=PA+AQ=Rtan30°+2Rsin60°
解得L=≈23.1 cm.
答案:23.1 cm
规律方法: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的确定;(3)利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求解;(4)注意光路可逆性、对称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