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音频(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音频(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10:47:1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兴趣导入
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
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
兴趣导入
这是一段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鸟儿的鸣叫,
我可以想象到鸟儿们刚“起床”时那种精神抖擞的劲头,
可以想象鸟儿们再次见到朋友时的兴奋,
可以想象鸟儿们看到日出时高兴的心情。
交流平台
音乐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阅读课文的时候,也能唤醒我们的想象。我们不仅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还要能“听”出声音,“闻”到味道呢?不信,你瞧下面几位同学,他们从阅读中收获了什么呢?
张芳: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
见其形
李红: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听其声
赵亮: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走月亮》中,那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
闻其味
阅读时除了上面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
想一想
1.运用“五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加以想象。
2.边读边想,读思结合。
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5.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6.圈画批注的方法。
读文章的方法: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八个词语,注意把词语读正确。
词句段运用
根据预习成果,交流成语的意思。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
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
再读一遍词语,你发现这两排词语有什么异同吗?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与爸爸妈妈交流,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人声鼎沸
释义: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形容人多嘈杂。
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词语解析
释义: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你想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吗?
锣鼓喧天
词语解析
释义: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还有什么声音震耳欲聋呢?
震耳欲聋
词语解析
释义: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你又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响彻云霄
词语解析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词语解析
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词语小结
请同学们读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请你描述一下烟花绽放的夜空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请你描述一下雷雨的情景。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我们常说要字迹工整,书写美观,可究竟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
书写提示
一起来观察教材中的书写范例,结合右边的书写提示,谈谈把一段话写美观的要点吧!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练字的习惯。
要想把字写美观,要注意什么呢?
4.
正确握笔,坐姿端正,还要保持“三个一”。
1.
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2.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唐朝有位诗人,因擅长写山水诗而著名。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赞誉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就是王维。
日积月累
鹿

[唐]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注意“柴”的读音。
zhài
wéi
fǎn
tái
鹿

[唐]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朗读指导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如何理解题目
“鹿柴”?
创作背景: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整体感知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听见
重点解析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返景”和“照”怎么理解?

重点解析
诗文意思: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诗文意思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古诗赏析
鹿

裴迪
知识拓展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jūn
jiā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一
一、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总结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文章,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由两道题组成,旨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想画面,让词语学习更加富有情景感;让学生某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描绘清楚。“书写提示”用《观潮》中的一段话作为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时,把一段话写工整、美观。“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要求学生积累背诵。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兴趣导入
1.播放一段录音: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
师: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是一段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鸟儿的鸣叫,我可以想象到鸟儿们刚“起床”时那种精神抖擞的劲头,可以想象鸟儿们再次见到朋友时的兴奋,可以想象鸟儿们看到日出时高兴的心情。
4.师:音乐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阅读课文的时候,也能唤醒我们的想象。我们不仅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还要能“听”出声音,“闻”到味道呢?不信,你瞧下面几位同学,他们从阅读中收获了什么呢?
5.学生发言。
生;张芳: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生:
李红: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
赵亮: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走月亮》中,那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
6.
师:阅读时除了上面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
生自由交流。
7.师小结:读文章的方法:
1.运用“五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加以想象。
2.边读边想,读思结合。
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5.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6.圈画批注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词语,想画面(出示课件10)
1.借助拼音自读,把词语读正确。
2.指导学生朗读并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
预设:
相同点: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不同点:第一组形容声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教师提问: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读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4.全班交流
5.积累词语
(二)选事物,用词语描绘(出示课件12)
1.指导学生朗读“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体会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2.指导学生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种事物。
教师举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举例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个板块的意图,从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同学们,你们能尝试着用右边的词语,来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进行描绘吗?
预设:忽然,雷雨突降。顿时,闪电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预设:小狗在院子里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过了一会儿,它爬起来,东瞅瞅,西看看,好像要活动一下筋骨。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
三、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阅读右边的小贴士,明确书写要求。(出示课件5)
2.出示书写范例,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观察这段话的书写特点。
3.教师提供文字,学生练习书写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密密麻麻的星星。
4.学生按照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进行再次练习。
二、日积月累(出示课件6)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柴、返、苔”的读音。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师适当讲解。
柴:读音为“zhai(四声)”,同“寨”,是栅栏的意思,鹿柴是个地名。
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直指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有效路径。)
4.熟读成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