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复活》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 《复活》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13: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8 复活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了解《复活》的主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
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分析并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精妙刻画。
结合小说的内容及创作背景,探究小说的思想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鉴赏人物语言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本文通过描述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见面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开端(1-21段):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发展(22-43段):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
高潮(44-58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

导读理解
1、简述文中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情节。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可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后来看到他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觉得很惊奇。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她不愿触动心底的创伤,用简短愤恨的话对答,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微笑着向他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从玛丝洛娃的言语、神情中觉察到她“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仍坚持请求她的宽怒。
2、概述本文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过程。
玛丝洛娃受审时,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玛丝洛娃,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赎罪,聂赫留朵夫通过副典狱长,在监狱里见到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起初为自己大声说出“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而感到害臊,为自己的罪过感到羞耻。面对可怜的受害者,他感到又惊又怕,心中交织着震惊怜悯与悔恨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法庭判决玛丝洛娃服苦役,这一残酷的事实加剧了聂赫留朵夫的负罪感,他决心帮她上诉,给予她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并打算说出要同她结婚的想法。最终,虽然聂赫留朵夫仍不被玛丝洛娃理解,但他还是说出“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这表明聂赫留朵夫的赎罪是发自内心的,也说明开始“复活”了的聂赫留朵夫想要竭尽自己的力量去教助玛丝洛娃,“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3、玛丝洛娃这一形象有何特点?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有何意义?请联系整部小说简要分析。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经历了由天真烂漫逐步走向堕落,又从天昏地暗中良知觉醒,最终实现精神复活的曲折历程。
作品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揭露了当时俄国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复活》以玛丝洛娃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沉浮为主线索,深入探讨了其精神复活的必然性,不仅凸显了其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这一形象对俄国底层人民实现精神复活的重大意义。
4、“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你认为聂赫留朵夫要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是真实的吗?
观点一不是真实的。聂赫留朵夫“不敢开口了”,是在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为他要同玛丝洛娃结婚,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渥的贵族生活。同时,玛丝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爱过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了。
观点二是真实的。他之所以不敢开口了,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玛丝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恼她。再者,在探望的时间结束,玛丝洛娃站起来要走时,他告诉她,“我还要来的",“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他已把玛丝洛娃视为自己的亲人,这些都表明他要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是真实的。

自我检测
1.常州一中青果文学社编辑校刊《千果流韵》,他们将文章分为若干组,现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魅力见哥》《菊香》《丫儿》
第二组:《质疑加西莫多》《也说民国的底气》《绝不平庸——我眼中的孙少平》
第三组:《荀子,绚丽的牡丹》《墨家的侠与义》《白马非马辩》
第四组:《网络,当负责任的言说》《不怕,我的中国男足》《足球,我们缺的是钱吗?》
A.凡人小事 悦读生活 走进诸子 我思我在
B.生活浪花 阅读生活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C.生活浪花 悦读生活 百家争鸣 课前演讲
D.凡人小事 阅读生活 思想火花 课前演讲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①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 ②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B.“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切入世界的独特视角。
C.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90年时光荏苒,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让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变成饱经风霜的老者;时间改变不了的,是申纪兰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②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
④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⑥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第一组都是写人作品,“凡人小事”更好一些。第二组都是读后感,阅读和悦读,后者更具情感色彩;第三组都是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解读,“走进诸子”更准确;第四组时评,我思我在比课前演讲更深刻形象。
2.答案:①还拥有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②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或: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世界);③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或从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根据“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以及“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一处应为“还拥有另一个精神世界”;根据“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二处应“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为”;根据“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可知,第三处应为“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3.答案:B
解析:A项,结构混乱,“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句式杂糅,应该去掉“最好的证明是”,或去掉“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C项,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该书”。D项,搭配不当,“创造”与“新时空”不能搭配。另外,“教、学、评、测”顺序不当,应是“教、学、测、评”。
4.答案:C
解析:①饱经风霜:形容经受了非常多的磨难和困苦。②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此处应用“挖空心思”或“处心积虑”。③卷土重来: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④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素质”,此处可用“参差不齐”。⑤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⑥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或反对的。句中误用为单方面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