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4 18: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0
1
4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理解其影响。
2.知道“希腊化时代”的内容,分析其对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3.了解蒙古西征的概况,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4.了解蒙古西征对中国的影响。
战场上的亚历山大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1)时间:公元前334年
(2)概况: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当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①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
②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上。
④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中。
(3)影响:
破坏性
亚历山大远征(战争)破坏性的表现(史实)
(4)统治方式: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①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③亚历山大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希腊

1、帝国的建立,政局的逐渐稳定;
2、统治者的推动;
3、种族(民族)的融合——落后种族常会主动接受先进种族的文化(文明),但落后种族文化的多元、丰富性,也会影响到先进种族的文化;
4、文化中心的东移。
探究:“希腊化时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概念:从亚历山大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三个主要国家:马其顿王国、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 )
区别:“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空间) (时间)
欧亚非 约300年
“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
(1)统治阶层: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生活在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希腊化世界的统治阶层
特点:
享有特权
模仿希腊人生活方式
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
垄断高级职务,占有大量土地,享受税收优惠保持希腊人生活方式
被征服地区原上层人士
殖民者
希腊人
马其顿人
希腊人与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①文化交流: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希腊化城市的兴建。
B、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
(2)文化交流与成就
帕加马遗址出土的宙斯祭坛
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出土的科林斯式石柱头
(2)文化交流与成就
②成就
A、系统整理和研究《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B、欧几里德总结已有成果编写出《几何原本》。
C、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D、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
E、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基础研究。
“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 ,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 ,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
——《出使蒙古记》
1、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说蒙古西征的背景?
(1)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自然条件恶劣
(3)游牧民族的特性,雄才大略的领导人物
(4)蒙古使臣被杀害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说说蒙古西征的过程、结果
2.过程:
西征
时间
成果
第一次
西征
1218
年后
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
西征
灭亡金
朝之后
蒙古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
西征
13世
纪中叶
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阅读课本说说蒙古西征的影响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2)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3)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由西向东迁徙的移民:大批移民自西向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4)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被后世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
1.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
材料二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传人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
2.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加强了双方的直接交往。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
3.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
材料四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 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
4.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
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
或和平的、或暴力的
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但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
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A
课堂检测
2.亚历山大的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远征和帝国的建立( )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
3.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展开会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也随之东传。这表明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是( )
A.文化融合 B.武力扩张 C.商品交换 D.海外移民
B
4.“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材料说明希腊化时代产生的原因是( )
A.丝绸之路的影响
B.中华文明的吸引
C.西亚、埃及文化的先进
D.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D
5.元朝时大批中亚、西亚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蒙古族、汉族等民族逐渐交融,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②元朝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③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④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