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5.6等腰三角形(1)
复习提问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互相重合
新课引言
2、观察下面图形,它们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些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主题讲解
主题一、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叫等腰三角形。
什么叫等腰三角形?
腰
腰
底边
底角
顶
角
相等的两边叫腰。另
一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主题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具有普通三角形的性质,
如:
(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少于第三边;
(2)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3)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等腰三角形还有没有特殊性质呢?
主题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步:在一张纸上作一个等腰三角形。使AB=AC,并剪下来;
第二步:把三角形对折,使两腰AB、AC重合,折痕与BC的交点为D
你发现了什么?
(1)∠B=∠C;
(2)AD是底边BC上的高也是底边BC的中线,还是顶角的平分线。
这是为什么呢?
【解】:作∠BAC的平分线交
BC于D。沿着AD所在的直线
折叠,由于∠1=∠2,AB=AC,
所以,线段AB与线段AC重合,
点B、C关于直线AD对称,从而,AD垂直平分BC
,又BD与DC重合,所以∠B、∠C重合.
所以∠B=∠C.
已知:△ABC中,AB=AC,试说明∠B=∠C,BC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D
1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简称为“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怎样用符号表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填空:
(1)、∵AB=AC,∴____________
(2)∵AB=AC,AD⊥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DB=D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 ∠BAD=∠C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
BD=DC, ∠BAD=∠CAD
AD⊥BC, ∠BAD=∠CAD
BD=DC,AD ⊥BC
应用迁移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的应用
【例1】 △ABC中,AB=AC, ∠A=30 ,DE垂直平分AC,则∠BCD的度数是( )
A 80 B 75 C 65 D 45
【解】:∵DE垂直平分AC,
∴DA=DC,
∴∠A=∠ACD=30
∵AB=AC,
∴∠B=∠C=
∴∠BCD=∠ACB-∠ACD=75 -30 =45
【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求出∠B与∠ACB,由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CB。
【变式练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的一个底角为8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20 , B 40 C 50 D 80
【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80 ,另一个底 角也等于80 ,
所以顶角的度数为:180 -2×80 =20
A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底角为
___________度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的度数为50 ,那么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65 、65 或80 、50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BD与CE相等吗?为什么?
【解】:作AF⊥BC,垂足为F,
则AF为等腰△ABC,
等腰△ADE底边上的高,
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BF=CF, DF=EF,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F-DF=CF-EF,(等式性质)
即:BD=CE.
F
【变式练习】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连结AD,
∵ AB=AC,D是BC的中点
DE⊥AB,DF⊥AC(已知)
则AD平分∠B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DE=DF
(角分线上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吗?为什么?
△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
DE=DF
3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实际运用
如图的三角测平架中, AB = AC, 在BC 的中点D 挂一个重锤, 自然下垂, 调整架身, 使点A恰好在重垂线上.
(1) AD与BC是否垂直, 试说明理由;
(2) 这时BC 处于水平位置, 为什么?
【解】(1)AD⊥BC
理由:∵AB=AC,BD=DC(已知)
∴AD⊥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这时BC处于水平位置,因为DA垂直水平线,又垂直BC,所以BC平行水平线(两条直线都垂直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BA=BC, BD 是∠ABC 的平分线, 其中AD=4 cm. 求DC的长.
【解】∵BA=BC, BD 是∠ABC 的平分线(已知)
∴AD=DC=4cm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课堂练习
2、如图AB=AC,BD=BC,若∠A=40 ,则∠ABD的度数是( )
A 20 B 30 , C 40 D 50
【解】∵AB=AC, ∠A=40
∴ ∠ABC=∠C
=0.5(180 -40 )=70
∵BD=BC, ∠C=∠BDC=70 ,
∴∠DBC=180 -2×70 =40 ,
∴∠ABC=∠ABC-∠DBC=70 -40 =30 ,选B。
反思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三条性质: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是轴对称图形
2、“三线合一”的含义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高是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也是顶角平分线,等腰三
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是底边上的高也是顶角的平
分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是底边的垂直平分
线。
作业:
1 如图,在△ABC中,∠ABC=∠ACB, ∠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那么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
2 如图,在△ABC中,∠ABC=45 , ∠ACB=62 ,延长BC到E,使CE=AC,延长CB到D,使DB=AB,则∠DAE=_____.
3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84 ,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
4、(2011,张家界)如图,△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BAD=20 ,则∠C=________.
5.6等腰三角形(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相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叠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及“三线合一”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观察下面图形,它们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些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什么性质呢?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下面我们学习----5.6等腰三角形。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另一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探索结论
等腰三角形具有普通三角形的性质,如: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只差少于第三边。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它是特殊的三角形,会不会有特殊的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第一步:在一张纸上作一个等腰三角形。使AB=AC,并剪下来;
第二步:把三角形对折,使两腰AB、AC重合,折痕与BC的交点为D。
第三步:你发现了什么?(交流讨论)
发现:∠B=∠C,AD是底边BC上的高也是底边BC的中线,还是顶角的平分线。
(2)寻找理论依据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把同学们发现的结论写成一个数学问题:
已知:△ABC中,AB=AC,。试说明∠B=∠C,BC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解】:作∠BAC的平分线交BC于D。沿着AD所在的直线折叠,
由于∠1=∠2,AB=AC,所以,线段AB与线段AC重合,点B、C关于直线AD对称,从而,AD垂直平分BC,又BD与DC重合,所以∠B、∠C重合,所以∠B=∠C.
(3)得出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简称为“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4)用符号表达结论,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试试看:
如上图填空:
∵AB=AC,AD⊥BC, ∴_________,②∵AB=AC,DB=DC, ∴___________
∵AB=AC, ∠1=∠2, ∴______________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的应用
【例1】 △ABC中,AB=AC, ∠A=30 ,DE垂直平分AC,则∠BCD的度数是( )
A 80 B 75 C 65 D 45
【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求出∠B与∠ACB,由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CB。
【解】:∵DE垂直平分AC,∴DA=DC, ∴∠A=∠ACD=30
∵AB=AC, ∴∠B=∠C=
∴∠BCD=∠ACB-∠ACD=75 -30 =45
【变式练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的一个底角为8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20 , B 40 C 50 D 80
【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80 ,另一个底角也等腰80 ,
所以顶角的度数为:180 -2×80 =20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底角为________ .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的度数为50 ,那么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解】若顶角为50 ,则底角为65 ,若底角为50 ,则顶角为80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BD与CE相等吗?为什么?
【解】:作AF⊥BC,垂足为F,则AF为等腰△ABC,等腰△ADE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BF=CF,DF=EF, ∴BF-DF=CF-EF,即:BD=CE.
【变式练习】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连结AD,则AD平分∠BAC,∴DE=DF(角分线上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实际运用
如图5-47 的三角测平架中, AB = AC, 在BC 的中点D 挂一个重锤, 自然下垂, 调整架身, 使点A恰好在重垂线上.
(1) AD与BC是否垂直, 试说明理由;
(2) 这时BC 处于水平位置, 为什么?
【解】(1)AD⊥BC
理由:∵AB=AC,BD=DC(已知)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这时BC处于水平位置,因为DA垂直垂直水平线,又垂直BC,所以BC平行水平线(两条直线都垂直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如图AB=AC,BD=BC,若∠A=40 ,则∠ABD的度数是( )
A 20 B 30 , C 40 D 50
【解】∵AB=AC, ∠A=40 ∴ ∠ABC=∠C=0.5(180 -40 )=70
∵BD=BC, ∠C=∠BDC=70 , ∴∠DBC=180 -2×70 =40 ,
∴∠ABC=∠ABC-∠DBC=70 -40 =30 ,选B。
2、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BA=BC, BD 是∠ABC 的平分线, 其中AD=4 cm. 求DC的长.
【解】∵BA=BC, BD 是∠ABC 的平分线(已知)
∴AD=DC=4cm(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三条性质: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是轴对称图形
2、“三线合一”的含义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也是顶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是底边上的高也是顶角的平分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作业:
1 如图,在△ABC中,∠ABC=∠ACB, ∠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那么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
2 如图,在△ABC中,∠ABC= 45 , ∠ACB=61 ,延长BC到E,使CE=AC,延长CB到D,使DB=AB,则∠DAE=_____.
3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
4、(2011,张家界)如图,△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BAD=20 ,则∠C=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