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4 11:4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自身体积大小发生改变
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C.能量观﹣﹣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变化观﹣﹣二氧化碳和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可安装催化转化器,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CO+2NON2+2CO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尾气处理时CO发生了还原反应
B.尾气处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由上述资料推知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
D.减少尾气污染还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放热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CO2不可燃不助燃,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4.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该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该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1
5.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6.2021年,东京奥运会传递的圣火用最清洁能源作燃料,该燃料是(  )
A.汽油
B.氢气
C.天然气
D.一氧化碳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
8.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
9.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
A.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B.多种无机物的混合物
C.有机化合物
D.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10.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
B.农业上将漫灌改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
C.如果能有效的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用于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
11.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12.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加速开采天然气
B.地球上水储量非常丰富,淡水资源取之不尽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可燃冰被誉为“未来能源”,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课堂中老师将10克的NH4Cl晶体加入到装有20克Ba(OH)2晶体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下少量水结成冰使玻璃片粘在了烧杯底部(如图)。
(1)NH4Cl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
 
 。
(2)从该反应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属于
 
 (选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14.(1)按要求从氧气、氢氧化钙、碳酸、氢气、干冰等生活常见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①能供给人呼吸的物质是
 
 ;
②未来最理想能源的物质是
 
 ;
③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④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物质是
 
 ;
⑤一种易分解的酸
 
 。
(2)“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的《天问》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试写出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天问一号”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业上制取碳化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X↑,则X的化学式为
 
 。
③“天问一号”使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等作为隔热材料,用二硫化钼(MoS2)固体润滑剂等作为运动部件的润滑材料。已知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中钼元素(Mo)的化合价为
 
 。
④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火星车主要采用太阳能帆板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
 
 能。
15.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煤是北方冬季农村取暖的主要燃料,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CO2,氧气不足时生成 
 等物质,为了使煤充分燃烧,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把煤粉制成蜂窝煤以增大 
 。
(2)三大化石燃料中, 
 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燃烧时污染物较少。
(3)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4)扑灭森林大火时经常开辟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同时也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能源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能源是国家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的主要能源,它包括煤、天然气和 
 ,家庭燃气主要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请回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的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捕获的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鱼鳞中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 
 (分子、原子、元素).
(3)海水中含有很多杂质,取一杯浑浊的海水,若要使其变得澄清,所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得到的水如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的澄清透明.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实验探究:化学反应能否产生电能?
步骤
1:小心地剥开一节
1
号干电池,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物质?步骤
2:把一块锌片和一根碳棒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步骤
3:用导线将上述实验中的锌片和碳棒连接起来,并在导线中间连接一只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1)预测步骤3
中的现象是 
 ,基于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将步骤3中的锌片和碳棒从稀硫酸中拿出,用蒸馏水充分清洗后,按图3的放法一起放入氯化钠溶液中,其现象是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或归零),这说明 
 。
19.为研究
Ba(OH)2

NH4Cl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小明将约
20

Ba(OH)2
粉末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
10

NH4Cl
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Ba(OH)2

NH4Cl
反应会生成
BaCl2、水和
NH3,请写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
(2)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铵溶于水会吸热,氢氧化钡溶于水不产生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由于反应后生成水,小明怀疑上述实验中出现的吸热现象可能是氯化铵溶于水导致的。据此,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是否为吸热反应,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药品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钡粉末、氯化铵晶体、蒸馏水)
① 
 。②将适量氢氧化钡粉末倒入烧杯,充分搅拌。③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④比较得出结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运载下顺利升空.
(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燃料燃烧后不断将贮存的 
 能转化为火箭的 
 能.
(2)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表面内能增大而熔化,所以火箭必需由 
 高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
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
(1)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是指 
 (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
(2)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由于它无色无味且有毒,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硫醇(C2H5SH)
①“管道煤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管道煤气”一旦泄漏,人们就会闻道刺激性气味,这是由于 
 ;
③“管道煤气”作燃料,是利用了煤气的 
 性,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 
 ,做完饭后关闭阀门,使火焰熄灭,这是利用 
 的原理灭火;
④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硫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的
C、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乙硫醇中含有碳分子
E、乙硫醇中碳、氢、硫质量之比为12:3: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2.2019年,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吉野彰三位科学家因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手机电池基本都是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2)电池正极材料含有LiCoO2,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 
 。
23.分类、类比和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变化在生成其他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请根据热量变化,将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分出的一类是 
 (填字母),分类的依据是 
 。
A
B
C
D
(2)根据所给粒子的排列规律,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化学符号:N3﹣、O2﹣、F﹣、 
 、Na+、Mg2+、Al3+.你发现的这些粒子的排列特点是:粒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粒子核外均有 
 层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个。
24.
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普通汽油车的主要能源是汽油,柴油车则是使用柴油,这两类车行驶所用的能量其实是源自于燃油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燃烧热、高温气体热膨胀产生极大的气体压力,推动气缸活塞做机械功,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柴油的单位质量燃烧热比汽油的还低2%,但单位体积(每升)柴油所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多了整整14%!因此,同等排量的柴油车要比汽油车更有劲、更加快速。
柴油也是由石油提炼而来的,可是,其中众多的高沸点杂质之一是硫!含硫量较高的劣质柴油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由于柴油发电机气缸工作温度更高,使柴油中分子量更大的成分裂解成细小碳粉(如PM2.5),并在高温下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如NO2)。因此柴油车比普通汽油车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这就是柴油车的“狂怒”(Furious),而不是“激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对劣质多硫柴油进行去硫的工艺正在逐步完善,对柴油发电机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正在更新,相信不远的将来,兼具“速度与激情”的清洁柴油车必定会受到世人的格外欢迎!
请根据上文回答以下问题:
(1)汽油和柴油都来自于
 
 ,获取汽油和柴油的过程是利用了其各组分的
 
 不同。
(2)普通汽车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化学能→ 
 →机械能。
(3)造成柴油机工作时“狂怒”的主要物质除PM2.5、NO2外,还有
 
 (填化学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普通汽油车比柴油车污染严重
b、汽油、柴油都属于清洁能源
c、单位质量的柴油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低
d、通过源头脱硫和更新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将实现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自身体积大小发生改变
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C.能量观﹣﹣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变化观﹣﹣二氧化碳和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微粒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电池使用时发生化学变化,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可安装催化转化器,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CO+2NON2+2CO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尾气处理时CO发生了还原反应
B.尾气处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由上述资料推知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
D.减少尾气污染还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尾气处理时CO与氧结合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含有4个分子,反应后含有3个分子,故尾气处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
C、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说明是NO是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说法正确;
D、减少尾气污染,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放热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CO2不可燃不助燃,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分析】A、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但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C、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CO2不可燃不助燃,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4.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该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该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1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解答】解:A.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是一种单质,所以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Li2O2中锂显+1价,所以氧元素显﹣1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通常以考查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化合价的关系等内容为主。
5.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分析】A、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物质;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能够隔绝氧气;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D、不完全燃烧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
【解答】解:A、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物质,因此汽油不是理想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中上面,增大火势,应该用锅盖盖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可增大灶具进风口,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2021年,东京奥运会传递的圣火用最清洁能源作燃料,该燃料是(  )
A.汽油
B.氢气
C.天然气
D.一氧化碳
【分析】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及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A.汽油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不合题意;
B.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是最清洁的能源,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加剧温室效应,不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本身有毒,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要理解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
【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C.根据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来分析;
D.根据燃料的选择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这些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B.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人类利用的能量并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还可以通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方式获取,选项说法错误;
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
【分析】A.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D.根据煤炭的综合利用来分析。
【解答】解: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选项说法正确;
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不是因为生成了CO,因为CO没有气味,选项说法错误;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产生的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项说法正确;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煤干馏的产物、CO没有气味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
A.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B.多种无机物的混合物
C.有机化合物
D.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分析】根据石油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氧元素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等。属于由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主要考查了石油的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了解石油的组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
B.农业上将漫灌改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
C.如果能有效的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用于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
【分析】A.根据石油产品来分析;
B.根据节约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提高化石燃料利用率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空气的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航空煤油等,而煤焦油是煤炭焦化的产物,选项说法错误;
B.农业上将漫灌改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能有效的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用于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分析】A、物质的可燃性是化学知识;
B、根据公式P=ρgh分析;
C、漏油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海域;
D、从石油对社会的作用考虑。
【解答】解:
A、石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钻井平台下沉后,离水面的深度变大,由P=ρgh得,压强将增大。故B错误;
C、漏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故C正确;
D、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但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所以是不能禁止开采海底石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石油对社会的作用,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12.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加速开采天然气
B.地球上水储量非常丰富,淡水资源取之不尽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可燃冰被誉为“未来能源”,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分析】A、根据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地球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速开采天然气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被誉为“未来能源”,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地球水资源状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课堂中老师将10克的NH4Cl晶体加入到装有20克Ba(OH)2晶体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下少量水结成冰使玻璃片粘在了烧杯底部(如图)。
(1)NH4Cl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
 7:2 。
(2)从该反应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属于
 吸热反应 (选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1)NH4Cl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1×4)=7:2;故填:7:2;
(2)将10克的NH4Cl晶体加入到装有20克Ba(OH)2晶体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下少量水结成冰使玻璃片粘在了烧杯底部,这说明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填:吸热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按要求从氧气、氢氧化钙、碳酸、氢气、干冰等生活常见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①能供给人呼吸的物质是
 O2 ;
②未来最理想能源的物质是
 H2 ;
③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CO2 ;
④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物质是
 Ca(OH)2 ;
⑤一种易分解的酸
 H2CO3 。
(2)“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的《天问》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试写出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②“天问一号”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业上制取碳化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X↑,则X的化学式为
 CO 。
③“天问一号”使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等作为隔热材料,用二硫化钼(MoS2)固体润滑剂等作为运动部件的润滑材料。已知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中钼元素(Mo)的化合价为
 +4 。
④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火星车主要采用太阳能帆板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
 太阳 能转化为
 电 能。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根据氢气燃烧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以及电池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1)①氧气是能供给人呼吸的物质,氧气的化学式为O2;故填:O2;
②氢气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广,所以氢气是未来最理想能源,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③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④氢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坚硬的碳酸钙,所以氢氧化钙可用于建筑材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⑤碳酸是一种易分解的酸,其化学式为H2CO3;故填:H2CO3;
(2)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故填:CO;
③已知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钼元素(Mo)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x+(﹣2)×2=0,x=+4;故填:+4;
④火星车主要采用太阳能帆板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填:太阳;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5.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煤是北方冬季农村取暖的主要燃料,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CO2,氧气不足时生成 CO 等物质,为了使煤充分燃烧,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把煤粉制成蜂窝煤以增大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2)三大化石燃料中, 天然气 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燃烧时污染物较少。
(3)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热 能。
(4)扑灭森林大火时经常开辟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
【分析】(1)根据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的产物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3)根据乙醇燃烧的原理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4)根据灭火的措施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煤是北方冬季农村取暖的主要燃料,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CO2,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为了使煤充分燃烧,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把煤粉制成蜂窝煤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故填:CO;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所以三大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燃烧时污染物较少;故填:天然气;
(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C2H5OH+3O22CO2+3H2O;热;
(4)扑灭森林大火时经常开辟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 吸附 作用,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采用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同时也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能源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能源是国家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的主要能源,它包括煤、天然气和 天然气 ,家庭燃气主要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
【解答】解:(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2)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的主要能源,它包括煤、天然气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
(1)吸附;煮沸;
(2)天然气;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请回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的石油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捕获的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鱼鳞中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 元素 (分子、原子、元素).
(3)海水中含有很多杂质,取一杯浑浊的海水,若要使其变得澄清,所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过滤 ;得到的水如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 (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的澄清透明.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蒸馏 .
【分析】(1)根据石油的组成分析回答;(2)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3)根据净化水的措施过滤、蒸馏的原理分析回答.
【解答】解:(1)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很好的蛋白质来源;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元素;
(3)通过过滤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能使浑浊的海水变得澄清,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蒸馏.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元素;(3)过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蒸馏.
【点评】本题通过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考查了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题型新颖.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实验探究:化学反应能否产生电能?
步骤
1:小心地剥开一节
1
号干电池,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物质?步骤
2:把一块锌片和一根碳棒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步骤
3:用导线将上述实验中的锌片和碳棒连接起来,并在导线中间连接一只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1)预测步骤3
中的现象是 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基于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变为电能 。
(2)如果将步骤3中的锌片和碳棒从稀硫酸中拿出,用蒸馏水充分清洗后,按图3的放法一起放入氯化钠溶液中,其现象是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或归零),这说明 没有化学反应,不会产生电能 。
【分析】在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1)由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锌原子失去电子装维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形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形成氢分子,预测步骤3
中的现象是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基于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变为电能。
(2)如果将步骤3中的锌片和碳棒从稀硫酸中拿出,用蒸馏水充分清洗后,按图3的放法一起放入氯化钠溶液中,其现象是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或归零),这说明没有化学反应,不会产生电能。
故答为:(1)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变为电能;(2)没有化学反应,不会产生电能。
【点评】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19.为研究
Ba(OH)2

NH4Cl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小明将约
20

Ba(OH)2
粉末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
10

NH4Cl
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Ba(OH)2

NH4Cl
反应会生成
BaCl2、水和
NH3,请写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Ba(OH)2+2NH4Cl=BaCl2+2NH3↑+2H2O 。
(2)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铵溶于水会吸热,氢氧化钡溶于水不产生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由于反应后生成水,小明怀疑上述实验中出现的吸热现象可能是氯化铵溶于水导致的。据此,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是否为吸热反应,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药品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钡粉末、氯化铵晶体、蒸馏水)
① 取适量的氯化铵粉末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并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 。②将适量氢氧化钡粉末倒入烧杯,充分搅拌。③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④比较得出结论。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1)Ba(OH)2

NH4Cl
反应会生成
BaCl2、水和
NH3,故填:Ba(OH)2+2NH4Cl=BaCl2+2NH3↑+2H2O;
(2)要探究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是否为吸热反应,第一步实验是:取适量的氯化铵粉末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并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然后进行后续实验,将温度进行对比,若温度继续降低,则说明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填:取适量的氯化铵粉末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并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运载下顺利升空.
(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N2H4+N2O43N2+4H2O .燃料燃烧后不断将贮存的 化学 能转化为火箭的 机械 能.
(2)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表面内能增大而熔化,所以火箭必需由 熔点 高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能量的转化方法来分析;
(2)根据题意确定材料的性质.
【解答】解:(1)根据题中信息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N2H4,和N2O4,生成物是氮气和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故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燃烧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答案为:2N2H4+N2O43N2+4H2O;化学;机械;
(2)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特殊材料制成;故填:熔点.
【点评】此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材料的性质等,包含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基本规律是解答的基础.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
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
(1)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是指 元素 (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
(2)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一氧化碳 ,由于它无色无味且有毒,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硫醇(C2H5SH)
①“管道煤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管道煤气”一旦泄漏,人们就会闻道刺激性气味,这是由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③“管道煤气”作燃料,是利用了煤气的 可燃 性,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 2CO+O2CO2 ,做完饭后关闭阀门,使火焰熄灭,这是利用 移走可燃物 的原理灭火;
④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C、E .
A、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硫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的
C、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乙硫醇中含有碳分子
E、乙硫醇中碳、氢、硫质量之比为12:3:
【分析】(1)根据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考虑;
(2)根据煤气的成分来分析;
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若是一种物质则属于纯净物,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
②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③根据“煤气”具有可燃性,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解答;
④根据乙硫醇的化学式C2H5SH,来分析其构成,并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来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1)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这一类原子的总称,属于铁元素,不属于单质、原子;故填:元素;
(2)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故填:一氧化碳;
①管道煤气是指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则管道煤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属于混合物;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管道煤气”一旦泄漏,人们就会闻道刺激性气味.
③“煤气”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O22CO2;做完饭后关闭煤气灶的阀门,即可使火焰熄灭,这是利用了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来灭火;
④A、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
B、一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故错误;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100%,可知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不含碳分子,故错误;
E、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12:3:16,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混合物;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可燃;2CO+O2CO2;移走可燃物;④A、C、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的不同决定物质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2.2019年,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吉野彰三位科学家因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手机电池基本都是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 能。
(2)电池正极材料含有LiCoO2,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 +3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手机电池基本都是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填:电;
(2)在化合物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填:故填:+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23.分类、类比和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变化在生成其他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请根据热量变化,将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分出的一类是 AC(或BD) (填字母),分类的依据是 都是吸收热量的(或都是放出热量的) 。
A
B
C
D
(2)根据所给粒子的排列规律,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化学符号:N3﹣、O2﹣、F﹣、 Ne 、Na+、Mg2+、Al3+.你发现的这些粒子的排列特点是:粒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依次递增 ;粒子核外均有 2 层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 个。
【分析】(1)根据能量的变化分析;
(2)根据所给粒子的原子序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1)AC需要吸收热量;BD都会放出热量;故填:AC(或BD);都是吸收热量的(或都是放出热量的);
(2)通过分析所给粒子的原子序数可知,N3﹣、O
2﹣、F﹣、Ne、Na+、Mg2+、Al3+.这些粒子的排列特点是:粒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依次递增;粒子核外均有2层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故填:Ne;依次递增;2;8。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解题的方法是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24.
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普通汽油车的主要能源是汽油,柴油车则是使用柴油,这两类车行驶所用的能量其实是源自于燃油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燃烧热、高温气体热膨胀产生极大的气体压力,推动气缸活塞做机械功,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柴油的单位质量燃烧热比汽油的还低2%,但单位体积(每升)柴油所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多了整整14%!因此,同等排量的柴油车要比汽油车更有劲、更加快速。
柴油也是由石油提炼而来的,可是,其中众多的高沸点杂质之一是硫!含硫量较高的劣质柴油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由于柴油发电机气缸工作温度更高,使柴油中分子量更大的成分裂解成细小碳粉(如PM2.5),并在高温下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如NO2)。因此柴油车比普通汽油车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这就是柴油车的“狂怒”(Furious),而不是“激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对劣质多硫柴油进行去硫的工艺正在逐步完善,对柴油发电机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正在更新,相信不远的将来,兼具“速度与激情”的清洁柴油车必定会受到世人的格外欢迎!
请根据上文回答以下问题:
(1)汽油和柴油都来自于
 石油 ,获取汽油和柴油的过程是利用了其各组分的
 沸点 不同。
(2)普通汽车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化学能→ 热能(或内能) →机械能。
(3)造成柴油机工作时“狂怒”的主要物质除PM2.5、NO2外,还有
 SO2 (填化学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普通汽油车比柴油车污染严重
b、汽油、柴油都属于清洁能源
c、单位质量的柴油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低
d、通过源头脱硫和更新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将实现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分析】(1)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能量的转化形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柴油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可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2)普通汽车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化学能→热能(或内能)→机械能。
(3)造成柴油机工作时“狂怒”的主要物质除PM2.5、NO2外,还有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
(4)
a.由于柴油发电机气缸工作温度更高,使柴油中分子量更大的成分裂解成细小碳粉(如PM2.5),并在高温下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如NO2)。因此柴油车比普通汽油车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故错误;
b、汽油、柴油都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错误;
c、柴油的单位质量燃烧热比汽油的还低2%,故正确;
d、通过源头脱硫和更新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将实现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可以减少污染,故正确。
答案:
(1)石油;沸点;
(2)热能(或内能);
(3)SO2;
(4)cd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把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