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专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专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5 07:4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专练
一.选择题(共24小题共48分)
1.(2021·江西宜春市·高一期末)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新中国创造的首批汽车
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
D.中国民用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2021·重庆高一期末)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引起轰动性的效应。美国记者鲍大可在报道中说:“周恩来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这次会议
A.解决了朝鲜半岛停战的遗留问题
B.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D.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影响力
3.(2021·四川高一月考)下表是1952-1978年间我国各部门占国民收入份额的变化(%)。这一国民收入份额的变化,表明我国这一历史时期
年份
1952
1957
1965
1970
1975
1978
农业
57.7
46.8
—46.2
40.4
37.8
32.8
工业
19.5
28.3
36.4
41.0
46.0
49.4
其他产业
22.8
24.5
17.4
18.6
16.2
17.8
A.工业化进程较迅速
B.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C.工业产值翻了一番
D.第三产业不断倒退
4.(2021·河南高一月考)下表为1952-1957年中国重工业、制造工业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以重工业建设为中心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经济独立性得到增强
D.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5.(2021·浙江高一期末)1954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化表……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
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6.(2021·河南郑州市·)"一五计划"中,工业规模和农业增产是陈云关注的两件大事,并且他认为搞合作化是实现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农业平均产量提高15%到30%,花钱少、收效快,国家应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体现出我国的"一五计划"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考量
B.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工农业生产并举的发展目标
D.重点关注了农业增产的核心地位
7.(2021·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期末)解放前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名称之前往往冠以“洋”字,比如“洋灰”“洋碱”“洋蜡”“洋火”“洋车”“洋油”“洋钉”等,但新中国成立后它们逐渐被“水泥”“肥皂”“蜡烛”“火柴”“自行车”“煤油”“钉子”等代替。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
A.人民的爱国思想得到强化
B.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
C.把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
D.产品较外来商品质量更优
8.(2021·浙江)二战后,美苏争锋,冷战局面出现,美苏两强相争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紧张。下图为朝鲜战争形势图。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是二战后冷战背景下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美军空袭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③美日从仁川、釜山等地登陆对朝中军队形成夹击
④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1·山西高三三模)下表是1949年和1954年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情况,这反映出中国
A.人民民主专政的正式建立
B.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0.(2021·江苏扬州市·高三二模)美国学者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说,最令美国领导人不甘的是,中国“用少的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战争结束后,许多美国高层领导人心灵深处有着特别强烈的“深深受挫感”,导致“狂热、固执和非理性”。这些研究成果
A.肯定了中国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B.揭示了美国对华遏制的根本原因
C.拓宽了抗美援朝史的研究视角
D.旁证了中苏建交、结盟的原动力
11.(2021·浙江高三三模)在2021年3月的中美高峰论坛中,杨洁篪回应美国“与众不同”的开场白:“美国没有资格对中国居高临下讲话,中国人不吃那一套。”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七十多年前这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通过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B.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
D.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2.(202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其他模拟)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
A.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B.表明了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体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
13.(2021·辽宁沈阳二中高三其他模拟)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农业改造深入发展
B.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D.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14.(2021·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月考)如图是重庆大礼堂,1951年6月开始修建,1954年4月竣工,被评为“二十世纪十大经典建筑”,重庆大礼堂
①继承了明清建筑风格②依据一五计划而修建③修建过程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5.(2021·江西高三月考)1958年,山东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336707人次增加到264O000人次,提高了684%。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475141人次增加到2385705人次,比原来提高402%。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B.图书馆领域积极贯彻双百方针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
D.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
16.(2021·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引发“上山下乡”运动
C.体现国民经济调整成效初显
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
17.(2021·辽宁高三三模)1964年至1978年,国家投资2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大三线建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据此可知“大三线建设”
A.优化了我国的经济布局
B.改变了中西部落后面貌
C.打破了中苏的外交僵局
D.调整了我国的工业结构
18.(2021·湖北高三二模)下表呈现了1956-1965年间我国工农业生产增长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
总产值(亿元)

(万吨)

(亿吨)
石油
(万吨)
粮食
(万吨)
油料
(万吨)
1956年
1252
447
1.1
116
19275
508.6
1965年
1992
1223
2.32
1131
19445
362.5
A.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C.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D.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刺激经济迅速增长
19.(2021·四川高三三模)1971年,国务院召开农业机械化会议,鼓励各地大力发展“五小”工业(指小钢铁、小煤窑、小机械制造、小水泥、小化肥等工业)。会后,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因地制宜兴办起一批农机修理、修配厂(站),这些企业多数发展成为机械加工的骨干社队企业。这
A.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进程
C.有利于工业生产结构全面优化
D.为日后乡镇企业勃兴提供借鉴
20.(2021·浙江高三二模)“自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间结束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将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材料表明《中日联合声明》规定
①中日两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②双方缔结贸易、航海、渔业等协议
③双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④日本政府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2021·江西高三月考)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  

A.倾向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强调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调整
C.意识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
D.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了质变
22.(2021·浙江高三二模)邓小平说:“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民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邓小平旨在
A.强调文艺问题须“百花齐放”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说明开放的中国需要引进外来文化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2021·黑龙江哈九中高三二模)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中国援外的八项原则,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和特权;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这些原则的提出有利于
A.揭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
B.中国落实全方位外交
C.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
D.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
24.(2021·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二、材料分析题(3题52分)
25.(2021·合肥百花中学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
26.(2021·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基础的内容。
27.(2020·青海西宁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草明创作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出版于195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宋紫峰在东北解放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炼钢,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兴隆钢铁厂厂长,他有魄力、有千劲,贴近群众,深受大家信任。在大话、空话盛行的年头,他尊重科学,敢于采用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按科学规律管理エ厂。在国绕如何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即增产20万吨钢的激烈争论中,他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顶住压カ,坚持自己的主张,又尽可能地尊重工人的意见,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他对那些片面夸大精神作用、一味冒进、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现象尖锐批评、严肃处置,教育工人定要科学组织和实施现代化大企业的生产
——据草明《乘风破浪》等整理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括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据图片信息可知,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近代工厂标志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新中国制造的首批汽车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三者共同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A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阶段,B说法错误;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地主阶级创办的,而新中国制造的首批汽车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故C说法错误;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而“新中国制造的首批汽车”未涉及是否是民用,故D错误。
2.D
【详解】
从“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反映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故答案为D项;万隆会议没有涉及朝鲜半岛问题,排除A项;参加万隆会议的亚非国家大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排除C项。
3.A
【详解】
依据材料来看,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的增长,结合表格时间,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化进程较为迅速,A正确;表格数据是所占百分比,不是产量数据,B排除;工业所占比重增加不代表产值翻了一番,C排除;第三产业比重减少不代表总值减少,且过程是不断起伏的,而不是一直减少,D排除。
4.A
【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的重工业和制造工业所占比重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占比超过5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已重工业建设为中心,故选A;重工业和制造工业比重的上升不足以说明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和经济独立性得到增强,排除BC;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排除D。
5.B
【详解】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原则,B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C排除;54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D排除。故选B。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重工业属于生产力调整范畴,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调整范畴,因此材料“并且他认为搞合作化是实现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农业平均产量提高15%到30%”体现的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B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一五计划的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是农业,CD排除。故选B。
7.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前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名称之前往往冠以“洋”字,这是因为这些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新中国成立后它们逐渐被“水泥”“肥皂”“蜡烛”“火柴”“自行车”“煤油”“钉子”等代替,是因为这些日常用品完全由本国生产,由此体现了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的爱国思想,所以A错误;“把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外产品的质量对比,无法得出“产品较外来商品质量更优”的结论,所以D错误。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日从仁川、釜山等地登陆对朝鲜军队形成夹击,当时中国尚未参战,③错误,ABD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冷战背景下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①符合题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背景之一是美军空袭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②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符合题意,因此C正确。故选C。
9.C
【详解】
从材料中的国家领导人构成来看,党外人士出任国家副主席及副总理的人数占据一定的比重,说明的是当时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C正确;材料与人民民主专政无关,A排除;中共的领导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已经确立,B排除;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D排除。故选C。
10.C
【详解】
美国学者贝文?亚历山大分析了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对战后美国统治层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于今后中美关系的影响,这一观点突破了战争本身,拓宽了抗美援朝的研究视角,C正确;A、B两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中苏建交在抗美援朝之前,排除D。
11.A
【详解】
据所学可知,在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中举行的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的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政协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A正确;1954年9月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错误;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而不是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C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错误。
12.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方案,“四马分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给予民族资本家部分利润分配,减少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体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故D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是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排除A;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排除B;C项说法错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积极性的调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排除。
13.D
【详解】
根据“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可得出这种统一定购销售的做法是为了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在;此时农民改造已经进行,快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与阶级矛盾无关,农村已经没有地主阶级了,排除B;材料与政治权利无关,排除C。
14.A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重庆大礼堂的建筑式样继承了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而且从修建到竣工时间较短,所以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所以不是依据一五计划而修建,②错误,排除BCD。
15.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58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目标,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使得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猛增,故C项正确;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增加,并不能体现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双百方针”,故B项错误;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增加,无法体现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故D项错误。
16.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与1960年相比,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在减少,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国家调整经济政策,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压缩工业建设投资规模,精简下放干部和职工,材料所述变化正是贯彻八字方针的成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和调整,不是“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故A项错误;“上山下乡”运动主要是在“文革”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变化,是调整的结果,不是城市经济遭到破坏的表现,故D项错误。
17.A
【详解】
1964年至1978年在西南地区工业化建设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布局,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1964年至1978年中苏关系处于恶化阶段,排除C;材料内容涉及的是经济区域布局而非工业结构,排除D。
18.B
【详解】
1956—1965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左”倾错误,但表格各项指标都反映了进步与发展,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故选B;表格内容无法说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A;仅根据1956和1965两年的数据无法说明持续,排除C;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D。
19.D
【详解】
据材料可知,1971年之后,小型社队企业得到发展,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型公有制企业的弊端,为以后乡镇企业勃兴提供了借鉴,故选D项;A项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
;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五小”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供给,但谈不上是对工业生产结构的全面优化,排除C项。
20.B
【详解】
根据材料“自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间结束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可知,中日两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可知,双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1.C
【详解】
材料涉及到邓小平同意让农村里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不足,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实行,此时尚未开始,因此A项错误;此时农村生产关系只是做了适当的调整,并未做根本性的调整,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变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A
【详解】
根据材料“……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可得出,邓小平认为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民喜好各异,一切有利于人民大众的优秀文化都应当被肯定、学习和发展,其旨在强调文艺问题须“百花齐放”,故A项正确;“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只是目的之一,材料还有传承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等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借鉴外国文艺作品中的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没有体现“开放的中国需要引进外来文化”,故C项错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3.C
【详解】
中国援助非洲的八项原则在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基础上,充分关照到了受援国的经济利益,这有助于非洲受援国家对于中国的支持,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C正确;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是亚非人民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因此A中的“序幕”与史实不符,排除A;全方位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排除B;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
24.C
【详解】
根据折线图可知,“文革”中后期我国经济增长率整体处于正增长态势,故C项正确;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最为突出,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基础,是发展最好的阶段,而图中1950—1952年,经济增长率最高,只能说明增长的速度最快,不一定是最好,因为起点越低,增长率可能越大,故A项排除;十年探索时期虽然遇到一些挫折,但整体是发展的,“越来越严重”显然过于夸大,故B项排除;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加强,波动越来越小,恰恰是政府减少干预的结果,故D项排除。
【点睛】
增长率与总量的区别:增长率描述的是当前比前一个时期的增长速度,起点越低,则增长率就可能越大,表述的重点在于发展的速度。总量描述的是整体实力,总量越大实力越强。
25.(1)提高农业生产力,改造小农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
(2)合作化运用大机器生产,扩大农业规模;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工业化奠定物质基础;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市场、劳动力等原始积累。
实践: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差距;使农民生活富足。
【详解】
(1)据材料“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可知,提高农业生产力,改造小农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
(2)据材料“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可知,合作化运用大机器生产,扩大农业规模;据材料“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可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工业化奠定物质基础;据材料“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可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市场、劳动力等原始积累。
实践:据所学可知,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成果:据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的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可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差距;使农民生活富足。
26.(1)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
联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根本前提;五四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详解】
(1)事件:图一是五四运动,图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图三是新中国成立。联系:根据所学,可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根本前提;五四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革命等分析总结。
(2)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成就是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经济基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7.情节:东北解放后宋紫峰被派往苏联学习炼钢
历史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习和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
评述: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百废待兴。随着经济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我国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建设。1953年,在进行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
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制定“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在“一五计划”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详解】
情节:据材料“宋紫峰在东北解放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炼钢”可提炼情节为:东北解放后宋紫峰被派往苏联学习炼钢
历史现象: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百废待举,故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习和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
评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百废待兴;随着经济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我国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建设;1953年,在进行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
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制定“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在“一五计划”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等方面评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