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13: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狭隘 卷帜 跋涉 视而不见
B.消谴 戕害 慰籍 望洋兴叹
C.麻痹 魅丽 共鸣 一劳永逸
D.纠葛 闲瑕 时髦 孜孜不倦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
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比喻)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排比)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对比,比喻)
D.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设问)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B.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C.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D.读书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高尚、充实,越来越有意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经典,应当注意细心领略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可以格外注意其叙事的角度与方式,注意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
①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不无道理
②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等
③也可以从语言艺术入手
④风格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
⑤我们欣赏与把握大师经典的风格
⑥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语言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③②④①⑥
6.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B.黑塞曾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荒原狼》等。
C.荀子,名况,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7.下图是某地读书活动的宣传图标,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8.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知识与智慧的____________,多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____________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冶,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____________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________的。因此,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B.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C.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D.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生不已 求取 偏重 不可捉摸 B.薪火相传 求取 注重 难以估量
C.生生不已 索取 注重 难以估量 D.薪火相传 索取 偏重 不可捉摸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B.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C.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重构阅读信仰
刘伟见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阋读视野。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不能说困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侯,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宇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阋读价值,才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1).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 )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2).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3).作者是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的?
(4).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中“消谴”的“谴”应写作“遣”,“慰籍”的“籍”应写作“藉”。A项中“卷帜”的“帜”应写作“帙”。C项中“魅丽”的“丽”应写作“力”。D项中“闲瑕”的“瑕”应写作“暇”。
2.答案:D
解析: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句子的意思在失望时有所发现,应用“大失所望”。
3.答案:D
解析:D项是反问。
4.答案:D
解析:D项,语序不当。“充实”一词应移于“高尚”之前。
5.答案:B
解析: 题中,横线上文讲到“风格”,比较四个选项,虽然④和 ⑤都提到“风格”,但④比⑤更适合连接上文,因为④使用了 顶真的修辞手法,而且⑤中的“大师”在上文中没有提到。于 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②更利于说明④中的 “复杂”一词。
6.答案:C
解析: 荀子为唯物主义思想者。
7.答案:(1)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 书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
(2)寓意: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大家应该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描述图标的构图要素既要整体看图,又要注意细节,全面概括画面内容。本图标由打开的书本(或门)、钥匙、眼睛三个要素构成。结合活动的主题,很容易联想到读书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能开阔人的眼界,如此,寓意也就不难归纳了。
8.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解析:文段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太多的古籍需要修复,二是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才不足。古籍、修复、人才、不足,这四个词基本能反映本段的主要内容。
9.答案:(1)D;(2)B;(3)C
解析:(1)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①不合逻辑。根据句间逻辑关系,应用表顺承的“于是”。②主宾搭配不当,“书成为……的方式”有误。可改为“阅读、书写成为……的方式”。A项两处语病均没有修改。B项没有修改第一处语病。C项没有修改第二处话病。故选D。
(2)生生不已:指世间万物新陈代谢,永不停止。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语境强调知识和智慧的代代相传,因此应选“薪火相传”。求取,索求争取。索取:向人要(钱或东西)。语境是说读书被当作获取功名、财富的手段,这不是向别人要就可以获得的,故选“求取”。注重:重视。偏重:着重一方面。根据语境,选用“注重”。不可捉摸:不能够预料或猜测。难以估量:很难估计,很难猜测,形容数目众多。此处强调优秀作品的影响力之大,因此应选“难以估量”。
(3)“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与上句“生活方式”衔接更紧密;“成为享受”与下句“读书之乐”衔接更紧密。
10.答案:(1).D
(2).C
(3).①客观方面: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②主观方面: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无关)
(4).①不盲目相信“开卷有益”,能够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
②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
③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自觉为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涵养身心与变化气质”或“学问与修身”)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