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打包】语文苏教版七下教学资料(课件+教案+说课稿等):我的老师

文档属性

名称 【4份打包】语文苏教版七下教学资料(课件+教案+说课稿等):我的老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7 15:10:14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我 的 老 师
魏 巍
魏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是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197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写人的方法。
2.体会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它们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2.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准字音
芸 ( ) 榆 ( )
痣 ( ) 褪 ( )
卜 ( ) 焚 ( )
鸥 ( ) 殴 ( )
模 ( )
yún

zhì
tuì

fén
ōu
ōu

①假装发怒   
②教我们跳舞
③让我们观察蜜蜂
④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排除纠纷
⑦梦中寻师
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
a:从课内到课外
b:从校内到校外
c:从平时到假期
感情步步加深
归纳小结
这七件小事作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
回忆
依恋
思念
感情线索:
自学指导二:品味语言
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吟诵。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好?为什么?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借议论抒情:抒发了孩子对自己老师的爱戴和理解.
品味、鉴赏
自学指导三: 感悟真情
真挚的师生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并感悟。
 自学指导四:倾诉真情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和热爱之情吗?《我的老师》教案
建湖县实验初中 曹兰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我的老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师生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的欣赏品读,领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老师心灵的美好;充分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片段,导入课文。
【导入新课】
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感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也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会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老师,共同走进魏巍的《我的老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走近作者】
导入语:(出示魏巍图片)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收集到了很多关于作者的资料,能不能大声告诉我们呢?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小结:(幻灯片同时出示)
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是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1978年出版的抗美援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 
【朗读感知】
1.听读课文
(1)学生用心听读课文,欣赏电视散文《我的老师》
要求:①小声跟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②思考: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出字词幻灯片:你认识它们吗
(1)点名读
(2)幻灯片总结,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标注
3.过渡语:大家预习得真棒!同学们,在刚才听读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1)出幻灯片:最令作者难忘的是哪些事情呢? 要求:简单概括
(2)学生回答,相互修正;师适时给与肯定,并形成板书。(超链接:七件事的图片)
4. 选了七件小事写蔡芸芝老师,是不是太多了?
首先让学生观察各件事之间的联系,便很自然地从中发现每件事从不同的方面选材的。得出这七件事分别从课内、课外、假日、平时、平时、校内、校外几个方面来选材的。
5. 小结:
作者围绕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广泛收集材料,各方面展现师生互爱的思想,并且做到有详有略,中心突出。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做到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详有略。
【品读感悟】
过渡语:文章中的蔡云芝老师是作者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时隔多年,当他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当年那一件件事情依旧历历在目。那同学们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学生终身难忘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蔡老师。从作者的娓娓叙述中,
(幻灯片出示)这位蔡老师你喜欢吗?你认为蔡老师与其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读片段,圈点勾画并加以朗读,分组互相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中,感受人物形象。
⑶小结: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读悟情】
过渡语:通过作者的深情回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温柔、美丽、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的蔡老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同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 1.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引导:这七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呢?由始至终,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感情迁移 】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作者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要求:1.运用恰当的词语,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
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之情。 ( 学生写作,全班交流成果)
【课堂总结】
这篇回忆性散文,浅显平易,没有华丽的词藻,简洁优美。而且,作者娓娓道来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统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一位“温柔慈爱”、“循循善诱”,“有着一颗热爱儿童心”的教师形象就闯入我们的心扉,这就是刻画人物的功力所在,值得我们日后的创作中仔细体味借鉴。 (结合幻灯片)
师生情,历来的传送佳话,就让我们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悠扬歌声中,再一次吟诵那动人的师生情吧!
(播放音乐,全班朗读诗歌)
【布置作业】
想想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联系师生关系,举一些使你感动的事例,介绍你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字数500字左右。《我的老师》说课稿
建湖县实验初中 曹 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的老师》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与其它四篇课文一起向我们描绘了一位位别具魅力的人物,领略他们的风采,提升我们的精神和品格。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学习本文,旨在从作者的娓娓叙述中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取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用准确的语句表现情感的写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说话听话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单元以及本文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纬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师生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的欣赏品读,领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又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为了真正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从课文出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 朗读感受法。朗读也是一种对话,是课堂上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本节课上,指导学生通过听读、学读、美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归纳回忆的七件事情,让心灵感悟并融入那份浓浓的师生之情中。
3、 品悟分析法。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中品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学会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另外,我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在阅读中呼吸语文美的气息,从而深爱这种语文的美。
三、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考虑,我准备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课前活动】
上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点击五角星符号,播放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视频片段,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入教学活动中来。
【导入新课】
在感动之时,顺势插入一段深情的导语:
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感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也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会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老师,共同走进魏巍的《我的老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这么几句简短的话语,自然导入课文,顺利的过渡到第二环节——
【走近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是让学生自己介绍魏巍先生,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又积累了文学常识,而后出示幻灯片,予以概括总结,加深印象。
【朗读感知】
了解了作者,我点击音乐符号,走进第三环节,师生就共同欣赏电视散文《我的老师》,
要求学生在欣赏画面与听读的过程中,
1.小声跟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2.思考: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听后出示字词幻灯片,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这个环节,我是想通过声音和画面再次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化枯燥的文字为生动,激发兴趣,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在学生还沉浸课文那动人的叙述之时,我加以追问:在刚才听读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爱”)
3.再出示幻灯片:最令作者难忘的是哪些事情呢?
要求学生简单概括,既检查了学生“听”的效果,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概括中文章的思路自然呈现、理清了。后出示七件事情的图片,直观感受。
4. 选了七件小事写蔡芸芝老师,是不是太多了?
首先让学生观察各件事之间的联系,便很自然地从中发现每件事从不同的方面选材的。得出这七件事分别从课内、课外、假日、平时、平时、校内、校外几个方面来选材的。
5. 小结:
作者围绕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广泛收集材料,各方面展现师生互爱的思想,并且做到有详有略,中心突出。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做到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详有略。 【让学生真正明白选材与中心的关系,掌握写作方法,也是语文渗透写作的表现。】
【品读感悟】
接下来便是第四环节——品读感悟,在我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之后,(幻灯片出示)这位蔡老师你喜欢吗?你认为蔡老师与其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我主要引导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学生自读喜欢的片段,圈点勾画并加以朗读,分组互相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中,感受人物形象。找出来,并加以深情地朗读,
⑶小结: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此环节,是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感悟人物形象;并让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竞争合作的方式,互相启发,完善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将思维在跳读、摘读课文中经历感受、分析、比较、判断等而去把握,不需面面俱到,应授之以渔,即教会他们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现人物的个性,有利于以后的写作。】
【美读悟情】
《新课标》又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面对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老师的散文,学上在反复朗读、品析语言时定会有自己的一番情感体验,因此我会
投影出示: 1.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主要引导学生:这七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呢?由始至终,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突出文章主题,使学生用自己的心感受作者的心,体会溢于字里行间的师生深情,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至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已基本完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法、感情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我会鼓励他们读写结合,释放内心中的真情。即第六环节——
【感情迁移 】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作者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要求:1.运用恰当的词语,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
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之情。 ( 学生写作,全班交流成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对语言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样在自己的角色转换中自然就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思想)
【课堂总结】
一番畅谈之后,进行课堂总结:这篇回忆性散文,浅显平易,没有华丽的词藻,简洁优美。而且,作者娓娓道来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统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一位“温柔慈爱”、“循循善诱”,“有着一颗热爱儿童心”的教师形象就闯入我们的心扉,这就是刻画人物的功力所在,值得我们日后的创作中仔细体味借鉴。 (结合幻灯片)
师生情,历来的传送佳话,就让我们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悠扬歌声中,再一次吟诵那动人的师生情吧!
(播放音乐,全班朗读诗歌)
【布置作业】
(让课外成为课堂的延伸,继续学习)
想想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联系师生关系,举一些使你感动的事例,介绍你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样一则板书,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我”的感情变化线索,得出师生互爱主题,帮助他们课后巩固旧知。七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我的老师》
命题:曹兰 审核:汤乃忠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黑痣 教诲 半晌 模仿 军阀
卜问 时辰 褪色 焚香 榆钱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 (kē) 头 劝(wèi) (jiū) 纷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小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4.毕业晚会上,班长的发言刚刚开头就哽咽了,请你仿照同一句式续写两句话。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 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2.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一般说,孩子是期盼假期到来的,可作者为什么觉得暑假漫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选读
王老板在商场上春风得意,可教育自己的儿子却非常失败。他的儿子王小毛在学校里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十分厌学,门门功课亮红灯。这天,王老板找到我,请我当他儿子的家教。我说本人何德何能也?王老板说:“听说你上课时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听说你常到一些偏远的地区自费旅游,可见你不是一个凡人,我儿子一定喜欢让你这样的人调教。”我说那我就试试吧。我向王老板了解了王小毛的一些个性情况后,我决定针对他进行个性考试。
第一次和王小毛会面,我特意给他一个不凡的亮相。我脸没洗,胡子没刮,穿着打补丁的牛仔裤,脚上趿拉着一双旧拖鞋。可能我这副酷形象让这位以叛逆自居的少年产生了共鸣吧,当我拿出一份卷子要考他时,他竟然没有反对。
他问:“考多少分才能入您老人家的法眼啊?”  
“零分。”我答。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再问:“多少?”“零分!”我重复道。
“好,考100分我没胜算,但考个零分我还是满有把握的。咱们说好了的,如果这张卷子我考了零分,你就自动辞职,可不许反悔。”
我像如来佛般回答:“不悔,不悔。”
第一题,《静夜思》的作者是谁?A李白;B杜甫;C白居易。王小毛说:“三岁小孩都知道是李白,可我就不选他。”他选的是B。
第二题,中国的首都是:A南京;B北京;C天津。王小毛一乐,故意不选B,而选了A。
再做第三题时,王小毛犯愁了。辛亥革命爆发于哪年?A 1901年;B 1911年;C 1922年。他犹犹豫豫地选了B,看来他想考零分的愿望实现不了了,因为辛亥革命确实爆发于1911年。
王小毛拿着自己考了30分的试卷,一脸的不服气,问我:“下次考试我可以看书吗?”
我说:“当然可以,不过卷子肯定要比现在这一份难,你有考零分的信心吗?”
“有!”第一天家教顺利结束。我觉得王小毛已上了我设定的套了——他故意选择答错,那他就必须知道哪个是对的。
以后的日子里,王小毛对我给他安排的每一场个性考试都非常地重视,凝神思考,翻阅各种图书,终于让他考了一次零分。但他并没有赶我走的意思,还恳求我继续出试卷,他要争取不看书也能考个零分。
暑假过去了,我辞去所有的家教返回学校。后来我接到了王老板的感谢电话,他说他的儿子和以前相比,学习上有了可喜的进步。他直夸我手段高明。我说:你的儿子与别的孩子不同,我只不过“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而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刻画,分析人物形象。说说“我”与“王小毛”各是怎样的人?
我:
王小毛:
3.小说揭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社会问题?并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标题“个性考试”含义的理解。
我的理解:
4.在“我”的教育下,王小毛“和以前相比,学习上有了可喜的进步”,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明王小毛“进步”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
5.你欣赏这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我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校本练习《我的老师》参考答案
一、3.D
4.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们整个大海;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森林。
二、1.B 2.B 3.梦中寻师
4.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三、1.示例:本文讲述了一位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最终使一个调皮顽劣的学生“取得可喜进步”的故事。
2.(1)我是一个有个性,有爱心,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懂得教育艺术的好老师。
(2)王小毛是一个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但诚实守信、自信好思的学生。
3.(1)小说揭示了当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许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做到的教育现状。(或者“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了很多年,而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做到了。)(意近即可)
(2)标题“个性考试”有双重含义,表面是指文中老师对王小毛的“特殊考试”,更重要的是呼唤我们的教育能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以后的日子里……他要争取不看书也能考个零分。”
5.答案提示:此为开放性试题。答欣赏也可以,因为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了因材施教;答不欣赏也可,因为这不利于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与问题,实际等于是鼓励学生的这种不正常的逆反心理。(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