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04 13: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
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准备
准备好制临时玻片标本所用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布、叶片、自来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察印有“6”字的薄纸片。
2.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步进行归纳。
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净。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滴。
③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取。
④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浸。
⑤展平材料——展。
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⑦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②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要求学生严格按正确操作方法盖盖玻片,帮助学生区分气泡和细胞。
③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测试题

课后反思
本实验课井然有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2、能力目标
认同认真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目标:
体会在探究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教学难点:尝试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
(2)学生分组,确定组长及各成员任务。
2、教师准备:
备好实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材料用具:蚯蚓、硬纸板、玻璃板、自来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很有趣的课:“探索生命的方法”。请看我手中的这幅图:(腐烂的肉中正在蠕动的蛆),看到这些,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引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提出问题:
“蛆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做大胆的猜想:从而过度到第二步骤。
2、做出假设: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引导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不是事实,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假设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3、实验:
(1)学生自主设计:
(2)教师引导:
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着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
(3)讨论:你认为实验成功还要做些什么工作?观察、记录、调查、搜集证据、排除其他因素干扰
(4)小结:
A、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B、所有实验都有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如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都可能是变量。
C、实验中要控制变量,最好的方法是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4、得出结论
结论可能支持假设,也可能不支持假设。
5、表达交流
三、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实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
(1)你能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吗?
(2)你觉得实验要成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变量,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等
(3)为什么活动结束后要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3、小结: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此外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这些都是成功的关键。
四、情感教育:
通过这次活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思维拓展:
菊花一般在秋天开放,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影响菊花开放生态因素时,有的认为菊花的开放是受温度的影响,有的认为是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
六、总结。

课后反思:本节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尝试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让学生在思中学,做中学,交流中学,感悟中学,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