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促进燃烧与灭火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促进燃烧与灭火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4 14: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促进燃烧与爆炸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
2.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3.[2020·岳阳]
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4.从生活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5.[2020·长沙]
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二、填空题
6.[2020·安顺节选]
科学使用医用酒精。阅读下列材料。
物质
乙醇
柴油
最小爆炸限度/%
(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3
0.6
最大爆炸限度/%
(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19
7.5
闪点/℃
12.8(医用酒精为22)
>62
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
(1)从燃烧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简述: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原因有?
 。?
(2)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填“擦拭”或“喷洒”)。?
7.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8.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
所示,其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    。?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                   
                                         
            。?
9.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的温度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森林火灾,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10.[2020·重庆B]
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二、填空题
11.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某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
(2)高层建筑物通常会设计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利用图所示装置,验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 
  和  
 (填物质代号)。?
12.[2020·重庆A]
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成火柴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氧气,然后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3.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教师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1.C [解析]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
2.A [解析]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P2O5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发生爆炸;面粉、镁粉、CH4都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
3.A 4.A 5.A
6.(1)医用酒精闪点为22
℃,与火源接触闪出火花,温度达到了酒精的着火点,酒精是可燃物且与空气接触,达到燃烧条件引起燃烧,而当乙醇挥发到空气中,占空气体积分数达到3%~19%之间,就可以发生爆炸
(2)擦拭
7.(1)面粉与氧气 (2)机械能
(3)面粉燃烧瞬间消耗掉容器内的氧气
8.(1)热
(2)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解析]
(1)由于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2)甲烷具有可燃性,用戴维灯照明时,金属网的导热性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使得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因此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
9.C [解析]
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通常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0.D [解析]
温度大于40
℃,空气中有氧气,白磷能够燃烧。
11.(1)可燃物 (2)降低温度
(3)①不合理 ②M N
12.(1)S+O2SO2 
(2)2KClO32KCl+3O2↑ 白磷的着火点比硫低
(3)B
[解析]
(1)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2)KClO3加热时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
℃,远低于硫的着火点,更易燃烧。(3)硫是易燃物质;摩擦不会使MnO2分解;KClO3分解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性。
13.C [解析]
用力压手柄时,不要把手靠近瓶口,不易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