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青岛期末]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纯净的冰块
C.氯化钾
D.植物油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
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液中一定含有两种物质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4.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50
mL量筒量取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
5.[2019·怀化]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6.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7.[2020·岳阳]
某同学需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70
g
8.[2020·苏州]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水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10.取某固体物质5
g加入20
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食盐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石灰石
11.把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根据需加水的体积(水的密度为1
g/mL),最好选用的量筒量程为
( )
A.10
mL
B.50
mL
C.20
mL
D.100
mL
12.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溶液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C.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甲大
D.溶液丙和溶液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13.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进行稀释,下列图像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14.将50
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1%
B.5%
C.10%
D.20%
15.现有40
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要使其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以下各操作均没有达到饱和)( )
①蒸发掉20
g水 ②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
g水 ③加入3.2
g食盐 ④加入5
g食盐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29分)
16.(5分)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或溶剂名称。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3)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 。
?
17.(4分)如图所示,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现将四种固体: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按顺序分别加入A、B、C、D四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只烧杯中,温度升高的是 (填字母,下同),温度降低的是 ,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18.(8分)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和熟石灰的质量分别为36
g和0.17
g。现有甲、乙两只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在20
℃时,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在甲烧杯中加入1
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得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溶液乙,则溶液乙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 (填“多”或“少”),所以属于 (填“浓”或“稀”)溶液。?
(2)在乙烧杯中加入30
g
食盐,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甲,则溶液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 (填“多”或“少”),所以属于 (填“浓”或“稀”)溶液。?
(3)由实验可知,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
19.(12分)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注:表中填“溶解”或“不溶解”)
试管编号
加入液体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
1
100
mL水
一滴植物油
?
2
10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
3
100
mL水
几小粒碘
?
4
100
mL酒精
几小粒碘
?
(1)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种物质在 溶剂中溶解能力 。?
(2)为什么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
。?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涤和用洗涤剂洗涤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9分)
20.(9分)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四只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和 ,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3)若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将A、B两只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进行),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 ;当全部溶质都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的是 。?
(4)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溶剂,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 (填“能”或“不能”)完全溶解。?
21.(10分)小华同学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4)在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
(填字母)。?
(5)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
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氯化钠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22.(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乙-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Ⅰ.操作步骤为
;?
Ⅱ.用量筒量液时,?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Ⅲ.实验后,发现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6%大,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Ⅰ.操作步骤为
;?
Ⅱ.用量筒量液,读出液体的体积;
Ⅲ.需要在6%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 (列算式不解答)?
四、计算题(共12分)
23.有100
g
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可加入多少克食盐?
(2)可蒸发多少克水?
(3)将其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混合,需要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教师详解详析
1.C
2.B [解析]
食盐能溶于水,油污能溶于汽油,碘能溶于酒精,它们利用的都是溶解的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它清洗带油污的餐具利用的是乳化原理。
3.A [解析]
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一种。
4.D [解析]
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100.0
g×3.0%=3.0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0
g-3.0
g=97.0
g,应选用100
mL的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应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标签的名称为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5.D
6.C [解析]
杯底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因此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饱和食盐水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所以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全部将未溶解的固体溶解。
7.A [解析]
托盘天平使用中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量取液体时仰视刻度,故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15%=7.5
g。
8.C [解析]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会变成不饱和溶液;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后,溶液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蔗糖溶液不导电。
9.A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泥水不是溶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添加溶质不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还可以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10.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钙不溶于水,温度不变。
11.C [解析]
设应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20
g×95%=(20
g+x)×50%,解得x=18
g(即18
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完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18
mL水,应选用量程为20
mL的量筒。
12.B [解析]
甲是60°C的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3.D [解析]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像应该为一条水平直线。
14.B [解析]
50
g
20%的氯化钾溶液中所含氯化钾的质量为50
g×20%=10
g,将溶液稀释到200
g时,溶液中所含氯化钾的质量不变,仍为10
g,所以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
15.A [解析]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
g-x)×20%=40
g×10%,x=20
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40
g,因此蒸发后溶液中的水少于20
g。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
g+y)×20%=40
g×10%+y,y=5
g。
16.(1)氯化钠 (2)氢氧化钙
(3)碘 酒精 (4)水
17.加速溶解 B C AD
18.(1)饱和 少 稀
(2)不饱和 多 浓
(3)不一定 不一定
19.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1)不同 不同
(2)因为植物油较易溶解在汽油中
(3)不同。因为前者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将油污除去;后者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将油污除去
20.(1)AB C D (2)A B D
(3)B A (4)不能
21.(1)10
g (2)用温度计搅拌
(3)减少左盘中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C (5)AB
22.甲:Ⅰ.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Ⅱ.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Ⅲ.量液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乙:Ⅰ.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
Ⅲ.50
g-
23.解:(1)设可加入食盐的质量为x。
×100%=20%
x=12.5
g
(2)设可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
g×10%=(100
g-y)×20%
y=50
g
(3)设需要25%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z。
100
g×10%+z×25%=(100
g+z)×20%
z=200
g
答:(1)可加入12.5
g食盐;(2)可蒸发50
g水;
(3)需要25%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2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