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4 14: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
2、学习本词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背景简介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时年47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上阙: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阙:描写周瑜形缘,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有怎样的作用?
文本探究
开篇三句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文本探究
①大江、浊浪、乱石、惊涛、千堆雪;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文本探究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文本探究
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
----------风度翩翩??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文本探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
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文本探究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中心思想
《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1、整首诗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
上阙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阙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全词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语言精练、形象,如“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
3、使用衬托手法,以“早生华发”的词人,反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写作特点
这首词通过写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到赤壁古战场的鏖战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我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总结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式。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者的装束。
C
解析:C项,“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当堂检测
2.下列各项中,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用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
当堂检测
3.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B
解析:“人道是”说明不确定这里是不是三国赤璧之战的地方。
当堂检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之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答案: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