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长城 3(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长城 3(教科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16 21: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 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