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七上科学第三单元重难点培优练习题(选择题)
1.外商到义乌参加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买了一张地图。而要想看懂地图,外商必须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它们是( )
A.比例尺
方向
经纬度
B.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C.景点位置
指向标
经纬度
D.海岸线
方向
图例和注记
2.下列产生泥石流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A.对森林的乱砍滥伐
B.暴雨或是持续性的降水
C.陡峭的地形
D.山坡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的土和石块
3.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4.下列地貌类型成因正确的是( )
A.三角洲——流水溶蚀
B.风蚀城堡——风沙沉积
C.角峰——冰川侵蚀
D.临安瑞晶溶洞——流水冲刷
5.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的是( )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6.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运动示意图,与该图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表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B.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图中所示是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
D.图中所示的板块碰控,地表隆起,形成山脉
8.如图中国2018年10月31日下午16点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
C.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9.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以北是高纬度,以南是中纬度,该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160°E、30°N
B.20°W、60°S
C.160°E、60°N
D.20°W、30°S
10.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1.火山、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千百次。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 )
A.南极大陆内部
B.亚欧大陆内部
C.大洋洲内部
D.北美洲西部沿海
12.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10000
B.1:1000
C.1:100000
D.1:100
13.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
A.大爆炸宇宙论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14.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1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太阳东升西落
C.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16.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17.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18.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2017年以来,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20.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21.如图为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陡崖
B.图中②表示山峰
C.图中③表示山谷
D.图中④表示山脊
22.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23.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的观点是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24.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代地理环境是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的茂密森林
25.相对高度一般很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
(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26.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27.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28.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
)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29.今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30.某考察队沿图中虚线箭头穿过极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没改变
B.方向改变了
C.方向一直为西北
D.方向一直为西南
31.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赤道
B.北纬l0°
C.北纬30°
D.北纬40°浙教版
七上科学第三单元重难点培优练习题(选择题)
1.外商到义乌参加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买了一张地图。而要想看懂地图,外商必须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它们是( )
A.比例尺
方向
经纬度
B.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C.景点位置
指向标
经纬度
D.海岸线
方向
图例和注记
【答案】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三要素。
【解析】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点睛】
地图地理要素是地图上最基本的地理内容。是具有位置、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地理实体,是普通地图上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详细程度、精度、完备性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表示地理要素愈详细,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也相应增加。此外,地图性质和用途不同,地理要素内容也有很大差别。故选B
2.下列产生泥石流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A.对森林的乱砍滥伐
B.暴雨或是持续性的降水
C.陡峭的地形
D.山坡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的土和石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泥石流的形成因素。
【解析】
由于人类的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不能涵养更多的水分,使得地表径流增大,容易产生泥石流灾害。故选A。其他选项均为产生泥石流的自然因素。
3.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比例尺大的表示范围小,内容更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范围大,内容更简略,则比例尺大小应是丙>丁>乙>甲。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求算时注意统一单位)。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种类有:数字式(1:100
000)、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的大小。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方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再根据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位置。经纬网地图。图例:地球仪或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注记:地球仪或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山高水深的文字和数字。
4.下列地貌类型成因正确的是( )
A.三角洲——流水溶蚀
B.风蚀城堡——风沙沉积
C.角峰——冰川侵蚀
D.临安瑞晶溶洞——流水冲刷
【答案】C
【解析】
地貌类型成因有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题中各地貌成因主要是外力的作用,一般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风力、冰川和生物影响等,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临安瑞品溶洞是流水溶蚀和淀积作用,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故选C。
5.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的是( )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根据材料,附近曾发生过剧烈的地质变化,该峡谷岩石有明显的分层,应该是岩石沉积下来后发生了地质变化,形成岩石层层的起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说明地球在转动;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C符合题意。
7.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运动示意图,与该图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表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B.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图中所示是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
D.图中所示的板块碰控,地表隆起,形成山脉
【答案】C
【解析】
如图所示可知,图示表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故A正确;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故B正确;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且方向是相对的,表示板块的碰撞运动,故C错误;图中所示的板块碰撞,地表隆起,形成褶皱山脉,故D正确。
8.如图中国2018年10月31日下午16点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
C.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C
【解析】
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是因为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9.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以北是高纬度,以南是中纬度,该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160°E、30°N
B.20°W、60°S
C.160°E、60°N
D.20°W、30°S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相关知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E,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位于160?E上,高中纬度的分界线是60?,以北是高纬度地区,以南是中纬度地区位于60?N。
10.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C
【解析】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沉积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变质岩和岩浆岩中发现煤层,煤层是由外力作用沉积形成,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1.火山、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千百次。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 )
A.南极大陆内部
B.亚欧大陆内部
C.大洋洲内部
D.北美洲西部沿海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西部海岸为于地震带,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为板块内部,较稳定,排除。
12.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10000
B.1:1000
C.1:100000
D.1:100
【答案】B
【解析】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本题中,学校操场的实际周长为250米,即25000厘米,学校操场的图上周长为25厘米,因此比例尺=25:25000=1:100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
A.大爆炸宇宙论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D
【解析】
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火山、地震频繁,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大爆炸宇宙论说的是地球的产生,大陆漂移学说说明的是海陆变迁,海底扩张学说说的是海洋地形的形成,故选D。
14.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得地壳隆起,形成山脉,A选项符合题意。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的挤压运动将使得地中海的面积越来越小,B选项排除。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C选项排除。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烈运动,将使得红海的面积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大洋。故D项错误。
1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太阳东升西落
C.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答案】B
【解析】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有很多,如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站的越高,看的越远和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太阳东升西落只能证明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地球形状无关,故选B。
16.(2020·浙江越城区·七年级期末)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答案】B
【解析】
流动的岩浆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故A错误;迷人的溶洞是流水冲作用形成的,故B正确;移动的沙漠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故C错误;美丽的水库大坝是人类的活动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17.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答案】C
【解析】
图中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因此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而流水、冰川和生物作用都十分微薄,故选C。
18.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叙述正确,符合题意;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叙述正确,符合题意③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④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19.2017年以来,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要再进入室内抢运物品;有时间时快速离开室内,跑到空旷地方去,决不允许跑到楼内躲避;地震时高楼层的人们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所以要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选项ABD错误。
20.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C
【解析】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所以选C。
【点睛】
无图考图,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21.如图为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陡崖
B.图中②表示山峰
C.图中③表示山谷
D.图中④表示山脊
【答案】C
【分析】
等高线的判读方法: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①山顶,因此A选项错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②山脊,因此B选项错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③山谷,因此C选项正确;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图④表示陡崖,因此D选项错误。
22.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答案】B
【解析】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适于寒冷的北极生活。南极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所以生物量较少,而且南极大陆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所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物种。因此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故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
故选B。
23.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的观点是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答案】A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故选A。
24.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代地理环境是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的茂密森林
【答案】D
【解析】
已知,含煤层是含有煤层或炭质岩岩层的一组沉积岩层。因此该地的古地理环境中应该有森林的生长,后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而下沉到地层内形成。珊瑚繁生的浅海不适宜生长森林,故A错误;辽阔的温带草原植被是草原,为干旱气候,不适宜森林生长,故B错误;,干燥的热带沙漠,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错误;湿热的茂密森林有形成煤炭的物质来源,故D正确;故选D。
25.相对高度一般很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
(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高度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山地,故选C。
26.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答案】B
【解析】
据题干可知,这里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说明该地河湖密布,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故选B。
27.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答案】C
【解析】
以上四个事实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证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后来发生漂移;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故选C。
28.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
)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答案】B
【分析】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析】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可以节约纸张,利于节约能源。故做法正确;
B.
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造成资源浪费。故做法错误;
C.
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利于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
D.
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属于废物再利用,利于节约能源。故做法正确。
故选B。
29.今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答案】A
【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
【解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火山和地震是地理内部力量释放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大量硫性物质,增加了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火山、地震是无周期可言的,我们要时刻做好防震准备。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故选A。
30.某考察队沿图中虚线箭头穿过极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没改变
B.方向改变了
C.方向一直为西北
D.方向一直为西南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图中虚线经过极点,先向北经过极点再向南;结合题意。故选B。
31.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赤道
B.北纬l0°
C.北纬30°
D.北纬40°
【答案】A
【解析】
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即8万里,故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