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4节 月相(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19·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2.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中的( )
A. B.
C. D.
3.(2019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地球、月球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远行至B时,月球正好从M1运行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运行到A点那天的月相是新月
B.月球运行到M2点时可能发生日食
C.月球从运行到M3正好一个朔望月
D.日地月位置变化是月相形成的原因之一
4.(2018·镇海模拟)"红月亮指的是月亮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这段产生的颜色变化。但月全食时也会出现红月亮。这是一种很罕见的情况。"红月亮"又被称为血月"。今年1月31日,全国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天文奇观“超级蓝色血月”,这是152年来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将首次同时出现。我们同时看到一个肉眼可见的超级月亮和月全食。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当天的月相接近新月
B.当天,地月连线与地日连线几乎相互垂直
C.当天晚上,镇海地区的我们没有亲眼目睹,是因为天气不佳,云层遮挡
D.当天晚上,月亮发出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时多为蓝光,所以看到蓝月亮
5.下列诗句描写的月相属于上弦月的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请问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 )
A.既有绕月球的转动,又有自转
B.只有绕月球的转动,没有自转
C.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
D.既没有绕月球的转动,也没有自转
7.2003年10月1日是农历九月初六,从2003年10月1日起整个月的月相可能出现两次的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 )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9.今年深圳(22.5°N,114°E)中考于6月22、23日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天是北半球夏至日,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短
B.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今晚能看到一轮圆月
C.“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D.我国神圣领土黄岩岛(15°N,118°E)位于深圳的东南方向
二、填空题
10.(2020七下·拱墅期末)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
A.上弦月 上半夜 B.上弦月 下半夜
C.下弦月 上半夜 D.下弦月 下半夜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中的 位置(选填“a”、“b”、“c”、“d”)
(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
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11.(2020七下·乐清期末)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佳节一一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1)图1是稻谷结构示意图,如图结构中的 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水稻植株(图2)。
(2)如图3,包粽子的时候,为了防止粽叶散开,要将绳子扎得更紧一。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摩擦。
(3)端午节那天的月相最接近图4中的 。
(4)图5是乐清人民在端午佳节“赛龙舟”的场景。使龙舟前进的动力是 (选填“人”、“桨”或“水”)产生的。
12.(2020七下·温州期末) 2020年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7日进行,恰逢端D午假期。
(1)6月27日当晚(农历五月初七)的月相为 。(填月相名称)
(2)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其表面包有竹叶。竹子常通过地下茎上长出的竹笋,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 生殖
(3)整个端午假期,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 。(填字母)
13.(2020七下·新昌期末) 2020年3月9日晚上,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超级月亮”,即图甲中近地点月亮。图乙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
(1)该天晚上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选填“上弦月”、“下弦月”或“满月”),月球运行到乙图的 (填字母)位置。
(2)月球运行到乙图的c位置时,可能发生 (选填“月食”或“日食”)。
14.(2020七下·柯桥期末) 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18时00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5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1)如图1 所示,这一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 之间;
(2)当天的月相与图2 的 最相近。
15.(2020七下·余杭期末)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
A.上弦月上半夜 B.上弦月下半夜
C.下弦月上半夜 D.下弦月下半夜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乙的 位置(选填“a”、“b”、“c”、“d”)
(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
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16.(2020七下·吴兴期末)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图1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选填“T1-T2时段”、“T2-T3时段”、“T3-T4时段”或“T4-T1时段”),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2)图2中“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球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月球表面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变土壤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17.(2020·温州)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18.(2020·柯桥模拟) 2019年1月11日(农历十二月初六)嫦娥四号在落月之后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全景图。
(1)当天,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接近 。
(2)嫦娥四号拍摄的全景图信息通过向“鹊桥”中继星发射回地面控制中心,你认为“鹊桥”中继星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图中的 (选填“1”、“2”或“3”)。
(3)在农历十五时,嫦娥四号处于 (选填“白天”或“黑夜”)。
19.(2020·越城模拟)自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后,“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十八个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经受住了十八个月夜的寒冷考验。
(1)月球车有六个宽大的车轮,有利于 ;
(2)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其自转周期一致,因此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则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如图所示时,当天晚上的月相是 ,当天“玉兔二号”正在经历 (选填“烈日暴晒”或“寒冷月夜”)。
20.(2019七下·嘉兴期末)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1)如图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当天的日历,当天月相最接近图 。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十一月廿八
A. B. C. D.
(2)人类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 。
(3)所谓软着陆,是指探测器在接近月面时,利用推进器的反向推进,以降低着陆时的速度,这是利用了 原理。
(4)下列对月球背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有昼夜现象;②有空气和水;③有环形山;④温差比地球表面小
三、实验探究题
21.(2019·温州模拟)清明饼是温州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捣糯米团是制作清明饼的重要环节。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
(1)2018 年的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的月相是 (填字母)。
A. B. C. D.
(2)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
(3)捣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22.看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B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 一 — 一 一 。(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C时,可能发生 ;月相为D时,可能发生 。
(4)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 ;为C、D时,日地月三者 。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 天,称为 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 、 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 确定的。
23.图是一幅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图,凑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或月球的一半,在图中各位置画出月球的昼夜半球分界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
(2)当月球运行到图中 位置时,看不到月球的亮面,这一天是农历 ;
(3)地球上观察月相,只能在前半夜可见的是 处,整夜可见的是 处;有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处,这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关系是 。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处,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
24.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四、解答题
25.(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26.(2020七下·温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 。
(2)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27.(2020七下·吴兴期中)今天是2020年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二)。请结合下列图示,思考以下问题:
(1)今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区域之间。
(2)今晚的月相名称是 ,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 位置左右。
28.(2019八上·萧山期中) 2014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八)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 - 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10日,中国海军绵阳舰、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南海救115”轮抵达马航飞机失联海区并展开搜救工作。此外,中方紧急调动近10颗卫星保障搜救。在多国联合搜寻下,较快完成大致10万平方公里的疑似区域搜寻。
(1)2014年3月8日请问当天的月相是
(2)搜救航船在搜救过程中,两船之间不能靠的太近是因为
(3)10颗卫星是同步通信卫星,这类卫星虽然围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宇宙飞船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30.(2018·余姚模拟)2017年5月19日(农历四月二十四)中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在这次试开采中,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蓝鲸I号”海上钻井平台功不可没。“蓝鲸I号”净重约43000吨,根据以上信息,求:
(1)若某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7H2O,则关于该可燃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B.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C.可燃冰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该1个可燃冰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7个水分子构成
E.该可燃冰中C、H、O三种元素所含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O%>H%>C%
(2)“蓝鲸Ⅰ号”试采当日(2017年5月19日)的月相最接近于 (填字母)。
(3)当“蓝鲸Ⅰ号”自由漂浮于海面上时,其浸入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31. 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解答】A、地球运行到A点,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为新月,故正确;
B、发生日食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应该是月球运行到M1会发生日食,故错误;
C、月球运行到M1新月,月球运行到M3刚好是一个周期,为朔望月,故正确;
D、月相形成的原因一个是日地月三者位置的相对变化,另一个是月球本身不发光,故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是地、月、日三者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引起的。掌握四大月相是关键。当地、月、日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时,发生的是 新月,地球上中间时,发生的是满月。当地日连线与地月连线相互垂直时,发生的是上弦月或下弦月。(2)月食(月全食、月偏食)发生在满月月相时,而满月时不一定会发生月食。(3)蓝月亮并不是指我们看到是蓝色月亮,而是指一个月内有两次满月,第二次满月称为“蓝月”。(4)超级月亮是指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地球近而显得“大”。
【解答】A,题意为当天发生月全食,故当天月相为满月,故错误;
B,发生月全食时,地月日三者在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而不是相互连线垂直,故错误;
C,月全食发生时,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在特定区域是观察不到的,同时也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故正确;
D,根据1月31日期可知,此次为蓝月(一个月内的第二次满月),而不是人眼接受到蓝光,故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分析:明显诗句中表明是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分析:根据上上上西西,和下下下东东,这两句总结月相变化规律的句子,可以知道半夜月亮从西边填空落下,正是发生上弦月的时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分析:根据月相发生的时间可以断定,但一轮明月傍晚的时候挂在东边天空时,发生的是满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分析:此景为满月)
附月相升落时间。
【解答】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上弦月(半夜月落)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黄昏一轮明月挂在柳梢,此景为满月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此景为满月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月相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根据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关系及自转、公转情况,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做出判断。
【解答】由题意知,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也就是说,以月球上的某一点为参照物,整个地球相对于月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即看不出绕月球的转动。又因为地球的整个位置虽然与月球之间保持不变,但地球自身在发生转动,即总是变换着朝向月球的一面。故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结合农历月和阳历月的长度解答。
【解答】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月末出现残月。从六月初八到七月初八,可能出现两次的是上弦月。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新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上弦月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下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经纬网等基础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2012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1日,所以前天是夏至日这一说法正确,但深圳的纬度是22.5°N,在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深圳位于北回归线的南方,夏至日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那一天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不是一年后中最短的(最短应该是太阳直射在22.5°N那天),由此可知,所以A错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看到的应该是接近于上弦月的峨眉月,不是圆月(圆月应该出现在农历十五),B错误; “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较长时间内深圳天气的平均状况,是气候而不是天气现象,C错误; 通过在经纬网上的描点可知, 黄岩岛 (15°N,118°E)位于深圳(22.5°N,114°E)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
10.【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由图中月相 可知,月球亮的部分是朝向西的,因此是上弦月,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故A符合题意;
(2)上弦月时,月球与地球和太阳不在同一直线上,即b点符合题意;
(3)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月球上不存在风力、流水冲刷等外力作用,所以月球上的月坑得以保留上千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3)C。
11.【答案】(1)胚
(2)增大压力
(3)上弦月
(4)水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在力学中,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对应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反作用力。
【解答】(1)种子中能够发育成植株的新幼体是胚;
(2)绳子系的越紧,绳子对粽叶的压力也就越大,这样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3)端午节是五月初五,初五这天月相是上弦月;
(4)龙舟前进的动力是水给桨的反作用力;
故答案为:(1)胚;(2)增大压力;(3)上弦月;(4)水。
12.【答案】(1)上弦月
(2)营养
(3)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每月初七为上弦月。
(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
【解答】(1)每月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
(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3)6月26日至27日进行与夏至日6月22日的日子比较相近,而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D位置。故整个端午假期,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D。
故答案为:(1)上弦月(2)营养(3)D
13.【答案】(1)满月;a
(2)日食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2)日食是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发生日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
月食是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食现象。
【解答】(1)由图甲可知, 该天晚上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此时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所以是乙图中的a位置。
(2)月球运行到乙图的c位置时,此时月球处于地球和月球中间,如果又恰好三者处于统一直线上,那么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就会被月球遮挡,发生日食现象。
故答案为:(1)满月;a;(2)日食
14.【答案】(1)AB
(2)丁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子对照题干中5月5日选出适合的当天的地球位置。
(2)根据月相的特征解题即可。
【解答】(1)B位置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B位置的日子是夏至日, 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如图1 所示, 5月5日这一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AB之间;
(2)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因此当天的月相与图2 的丁最相近。
故答案为:(1)AB(2)丁
15.【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2)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3) 研究表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很大,表面引力作用很小 。
【解答】(1)甲图中的月相为上弦月,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乙的b上弦月。
(3)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也就没有风力流水这些外力作用,因而天体撞击月球表面或火山喷发留下的痕迹才会长久的保存下来,形成现在的环形山密布的特征。
故答案为:(1)A(2)b(3)C
16.【答案】(1)T1-T2;满月
(2)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嫦娥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关乎月球的情况。
【解答】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 T2时段),太阳福射强,温度高。图中,媒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 ~T2时段,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 ,使岩石被风化成颖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
故答案为:(1)T1-T2 ;满月(2)D
17.【答案】(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农历十五、六时月相为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2、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当月球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线挡住时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一个阴影区,处于阴影区的人都看到日食现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现象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地球表面的大气对地球有保护作用,能将飞向地球的小天体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掉。月球上没有大气,小天体能撞击月球而有许多的陨石坑。
【解答】(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相为满月,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所以是图中的3位置;
(2)月球在位置1时会出现日食现象,主要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在地球表面出现了阴影,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故答案为:(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18.【答案】(1)上弦月
(2)3
(3)黑夜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月相和阴历的关系如下图:
(2)受地月潮汐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
【解答】 (1)农历十二月初六当天, 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2) 嫦娥四号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全景图,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可知, “鹊桥”中继星应该位于月球背面的空间,所以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图中的3。
(3)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嫦娥四号在着落时处于月球的背面,所以在农历十五时,还是处于月球的背面,即处于黑夜。
故答案为:(1)上弦月;(2)3;(3)黑夜
19.【答案】(1)减小压强
(2)满月;寒冷月夜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根据月相的变化,判断月相的情况就行。
【解答】(1)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且数量较多(6个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防止陷入松软的土壤中。
(2) 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其自转周期一致,因此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则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如图所示时,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因为由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没有把月球遮住,因此人可以看到太阳光照射到月球的样子,由于 2019年1月3日是冬季,所以 满月当天“玉兔二号”正在经历寒冷月夜。
故答案为:(1)减小压强(2)满月;寒冷月夜
20.【答案】(1)B
(2)相同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①③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2)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解答】 (1)农历每月二十八为峨眉月,即如图B。
(2) 人类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
(3) 探测器在接近月面时,对月面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所以“软着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月球有昼夜现象,但是没有空气,有环形山,温差比地球表面大。
故答案为:(1)B(2)相同(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①③
21.【答案】(1)B
(2)葡萄糖
(3)骨骼肌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了月相的形状,消化系统,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解答】(1)A接近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 ,接近上弦月,故是B;
(2)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3) 捣糯米团时 ,人体在运动状态,此时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故答案为:(1)B;(2)葡萄糖;(3)骨骼肌
22.【答案】(1)下弦;二十二、二十三;上弦;初七、初八
(2)C;B;D;A;C
(3)日食;月食
(4)互相垂直;成一直线;29.53;朔望;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月相变化知识的理解,根据月相的形状判断月相的名称、月相变化的顺序和相应的时间,并结合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理分析出与月相之间的联系。
【解答】月相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由月相变化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表示下弦月,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B表示上弦月,发生在农历初七、初八 。
(2)由月相变化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C 一B —D一A一C 。(用字母表示)
(3)月相C为新月,此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月相D为满月,此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月食。
(4)月相为A为下弦月、月相B为上弦月,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看出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 ;月相C为新月、月相D为满月,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看出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成一条直线。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故答案为:(1)下弦;二十二、二十三;上弦;初七、初八
(2)日食;月食
(3)互相垂直 ;成一直线;29.53 ;朔望 ;上弦月 ;满月;下弦;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
23.【答案】(1)
(2)B;初一
(3)C;A;B;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A;农历十五、十六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因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和月球的一半,所以向着阳光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阳光的一面为夜半球。再结合月相变化图及规律解答。月相变化图如下:
【解答】(1)向着阳光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阳光的一面为夜半球,如图:
(2)当运行到B位置时,月球的背光面朝向地球,此时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3)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知,A位置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十五、十六,满月整夜都可见,此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月食;B位置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初一,此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C位置是上弦月,发生的时间是初七、初八,出现在上半夜;D位置是下弦月,发生的时间是二十二、二十三,其中新月整夜看不见,出现在下半夜。
故答案为:(1)
(2)B;初一
(3)C;A;B;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A;农历十五、十六
24.【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25.【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1)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
【解答】(1) 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下弦月,因为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B,因为乙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法阵都有可能被替代掉,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C错误;
D、科学探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E正确
故答窒为:(1)D (2)B (3)ABE
26.【答案】(1)BC;D
(2)解: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答: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秋分日 (9月23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2)根据重力公式求出登月舱所受的重力,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再求出反推发动机的反推力。
【解答】(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由以上资料可知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因此 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的日期为秋分,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未到秋分日 (9月23日), 故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BC之间,每月初七、八为上弦月,D为上弦月,故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D。
(2)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故答案为:(1)BC;D(2)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27.【答案】(1)甲、乙
(2)下弦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阳历反映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
2、阴历对应月相。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1)2020年5月14日,在春分3月21日与夏至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甲、乙区域之间;
(2)今天是农历是二十二应该是下弦月,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B位置左右。
故答案为:(1)甲、乙 (2)下弦月;B
28.【答案】(1)上弦月
(2)两船间水流速大,压强小,从而两船容易相撞
(3)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搜救船驶过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搜救船周围空气流速不同,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再比较搜救船之间的压强解决此题。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二是反射太阳的光。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解答】(1)上弦月发生的时间在农历初八左右,因此2014年3月8日请问当天的月相是上弦月。
(2)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同向航行的两艘船之间水的流速大于两船外侧,船之间的压强要小于外面的压强,两艘船如果靠的太近,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两舰会挤在一起,造成危险。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
故答案为:(1)上弦月(2)两船间水流速大,压强小,从而两船容易相撞(3)B
29.【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30.【答案】(1)B、C、E
(2)D
(3)解:“蓝鲸Ι号”处于漂浮状态,F浮=G=mg=4.3×107 kg×10N/kg=4.3×108 NV排=F浮/ρ海水g=4.3×108 N/(1.0×103 kg/m3×10N/kg)=4.3×104 m3
答:“蓝鲸Ι号”浸入海水的体积为4.3×104 m3。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月相
【解析】【分析】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及原子个数的式子。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叫做分子式,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浮力是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下表面的压力减去上表面的压力就是浮力大小,它恰好等于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重力,也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解答】(1)A、可燃冰是结晶水化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
B、可燃冰可以燃烧的部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故B正确;
C、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的燃烧导致的,而可燃冰中没有硫元素;故C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不能由分子组成;故D错误;
E、C% =;H%=;O%=1-8.5%-7.7%=83.8%;故E正确;
故答案为:B C E;
(2)农历四月二十四是残月;故答案为:D;
31.【答案】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诗的译文: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从本诗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夜静”,“月出”。那么可以理解为在晚上12点左右月亮升起。
【解答】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二、三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故答案为: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第4节 月相(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19·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19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地球、月球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远行至B时,月球正好从M1运行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运行到A点那天的月相是新月
B.月球运行到M2点时可能发生日食
C.月球从运行到M3正好一个朔望月
D.日地月位置变化是月相形成的原因之一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解答】A、地球运行到A点,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为新月,故正确;
B、发生日食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应该是月球运行到M1会发生日食,故错误;
C、月球运行到M1新月,月球运行到M3刚好是一个周期,为朔望月,故正确;
D、月相形成的原因一个是日地月三者位置的相对变化,另一个是月球本身不发光,故正确。
故答案为:B
4.(2018·镇海模拟)"红月亮指的是月亮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这段产生的颜色变化。但月全食时也会出现红月亮。这是一种很罕见的情况。"红月亮"又被称为血月"。今年1月31日,全国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天文奇观“超级蓝色血月”,这是152年来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将首次同时出现。我们同时看到一个肉眼可见的超级月亮和月全食。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当天的月相接近新月
B.当天,地月连线与地日连线几乎相互垂直
C.当天晚上,镇海地区的我们没有亲眼目睹,是因为天气不佳,云层遮挡
D.当天晚上,月亮发出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时多为蓝光,所以看到蓝月亮
【答案】C
【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是地、月、日三者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引起的。掌握四大月相是关键。当地、月、日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时,发生的是 新月,地球上中间时,发生的是满月。当地日连线与地月连线相互垂直时,发生的是上弦月或下弦月。(2)月食(月全食、月偏食)发生在满月月相时,而满月时不一定会发生月食。(3)蓝月亮并不是指我们看到是蓝色月亮,而是指一个月内有两次满月,第二次满月称为“蓝月”。(4)超级月亮是指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地球近而显得“大”。
【解答】A,题意为当天发生月全食,故当天月相为满月,故错误;
B,发生月全食时,地月日三者在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而不是相互连线垂直,故错误;
C,月全食发生时,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在特定区域是观察不到的,同时也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故正确;
D,根据1月31日期可知,此次为蓝月(一个月内的第二次满月),而不是人眼接受到蓝光,故错误;
故答案为:C
5.下列诗句描写的月相属于上弦月的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分析:明显诗句中表明是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分析:根据上上上西西,和下下下东东,这两句总结月相变化规律的句子,可以知道半夜月亮从西边填空落下,正是发生上弦月的时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分析:根据月相发生的时间可以断定,但一轮明月傍晚的时候挂在东边天空时,发生的是满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分析:此景为满月)
附月相升落时间。
【解答】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上弦月(半夜月落)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黄昏一轮明月挂在柳梢,此景为满月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此景为满月
故答案为B
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请问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 )
A.既有绕月球的转动,又有自转
B.只有绕月球的转动,没有自转
C.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
D.既没有绕月球的转动,也没有自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月相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根据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关系及自转、公转情况,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做出判断。
【解答】由题意知,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也就是说,以月球上的某一点为参照物,整个地球相对于月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即看不出绕月球的转动。又因为地球的整个位置虽然与月球之间保持不变,但地球自身在发生转动,即总是变换着朝向月球的一面。故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03年10月1日是农历九月初六,从2003年10月1日起整个月的月相可能出现两次的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结合农历月和阳历月的长度解答。
【解答】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月末出现残月。从六月初八到七月初八,可能出现两次的是上弦月。
故答案为:B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 )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新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上弦月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下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故选:C
9.今年深圳(22.5°N,114°E)中考于6月22、23日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天是北半球夏至日,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短
B.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今晚能看到一轮圆月
C.“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D.我国神圣领土黄岩岛(15°N,118°E)位于深圳的东南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月相、天气与气候、经纬网等基础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2012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1日,所以前天是夏至日这一说法正确,但深圳的纬度是22.5°N,在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深圳位于北回归线的南方,夏至日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那一天深圳学校操场正午旗杆影子不是一年后中最短的(最短应该是太阳直射在22.5°N那天),由此可知,所以A错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看到的应该是接近于上弦月的峨眉月,不是圆月(圆月应该出现在农历十五),B错误; “深圳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较长时间内深圳天气的平均状况,是气候而不是天气现象,C错误; 通过在经纬网上的描点可知, 黄岩岛 (15°N,118°E)位于深圳(22.5°N,114°E)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0.(2020七下·拱墅期末)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
A.上弦月 上半夜 B.上弦月 下半夜
C.下弦月 上半夜 D.下弦月 下半夜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中的 位置(选填“a”、“b”、“c”、“d”)
(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
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由图中月相 可知,月球亮的部分是朝向西的,因此是上弦月,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故A符合题意;
(2)上弦月时,月球与地球和太阳不在同一直线上,即b点符合题意;
(3)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月球上不存在风力、流水冲刷等外力作用,所以月球上的月坑得以保留上千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3)C。
11.(2020七下·乐清期末)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佳节一一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1)图1是稻谷结构示意图,如图结构中的 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水稻植株(图2)。
(2)如图3,包粽子的时候,为了防止粽叶散开,要将绳子扎得更紧一。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摩擦。
(3)端午节那天的月相最接近图4中的 。
(4)图5是乐清人民在端午佳节“赛龙舟”的场景。使龙舟前进的动力是 (选填“人”、“桨”或“水”)产生的。
【答案】(1)胚
(2)增大压力
(3)上弦月
(4)水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在力学中,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对应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反作用力。
【解答】(1)种子中能够发育成植株的新幼体是胚;
(2)绳子系的越紧,绳子对粽叶的压力也就越大,这样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3)端午节是五月初五,初五这天月相是上弦月;
(4)龙舟前进的动力是水给桨的反作用力;
故答案为:(1)胚;(2)增大压力;(3)上弦月;(4)水。
12.(2020七下·温州期末) 2020年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7日进行,恰逢端D午假期。
(1)6月27日当晚(农历五月初七)的月相为 。(填月相名称)
(2)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其表面包有竹叶。竹子常通过地下茎上长出的竹笋,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 生殖
(3)整个端午假期,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 。(填字母)
【答案】(1)上弦月
(2)营养
(3)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每月初七为上弦月。
(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
【解答】(1)每月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
(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3)6月26日至27日进行与夏至日6月22日的日子比较相近,而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D位置。故整个端午假期,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D。
故答案为:(1)上弦月(2)营养(3)D
13.(2020七下·新昌期末) 2020年3月9日晚上,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超级月亮”,即图甲中近地点月亮。图乙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
(1)该天晚上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选填“上弦月”、“下弦月”或“满月”),月球运行到乙图的 (填字母)位置。
(2)月球运行到乙图的c位置时,可能发生 (选填“月食”或“日食”)。
【答案】(1)满月;a
(2)日食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2)日食是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发生日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
月食是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食现象。
【解答】(1)由图甲可知, 该天晚上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此时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所以是乙图中的a位置。
(2)月球运行到乙图的c位置时,此时月球处于地球和月球中间,如果又恰好三者处于统一直线上,那么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就会被月球遮挡,发生日食现象。
故答案为:(1)满月;a;(2)日食
14.(2020七下·柯桥期末) 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18时00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5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1)如图1 所示,这一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 之间;
(2)当天的月相与图2 的 最相近。
【答案】(1)AB
(2)丁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子对照题干中5月5日选出适合的当天的地球位置。
(2)根据月相的特征解题即可。
【解答】(1)B位置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B位置的日子是夏至日, 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如图1 所示, 5月5日这一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AB之间;
(2)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因此当天的月相与图2 的丁最相近。
故答案为:(1)AB(2)丁
15.(2020七下·余杭期末)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
A.上弦月上半夜 B.上弦月下半夜
C.下弦月上半夜 D.下弦月下半夜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乙的 位置(选填“a”、“b”、“c”、“d”)
(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
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2)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3) 研究表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很大,表面引力作用很小 。
【解答】(1)甲图中的月相为上弦月,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乙的b上弦月。
(3)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也就没有风力流水这些外力作用,因而天体撞击月球表面或火山喷发留下的痕迹才会长久的保存下来,形成现在的环形山密布的特征。
故答案为:(1)A(2)b(3)C
16.(2020七下·吴兴期末)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图1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选填“T1-T2时段”、“T2-T3时段”、“T3-T4时段”或“T4-T1时段”),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2)图2中“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球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月球表面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变土壤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答案】(1)T1-T2;满月
(2)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嫦娥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关乎月球的情况。
【解答】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 T2时段),太阳福射强,温度高。图中,媒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 ~T2时段,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 ,使岩石被风化成颖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
故答案为:(1)T1-T2 ;满月(2)D
17.(2020·温州)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答案】(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农历十五、六时月相为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2、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当月球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线挡住时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一个阴影区,处于阴影区的人都看到日食现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现象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地球表面的大气对地球有保护作用,能将飞向地球的小天体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掉。月球上没有大气,小天体能撞击月球而有许多的陨石坑。
【解答】(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相为满月,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所以是图中的3位置;
(2)月球在位置1时会出现日食现象,主要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在地球表面出现了阴影,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故答案为:(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18.(2020·柯桥模拟) 2019年1月11日(农历十二月初六)嫦娥四号在落月之后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全景图。
(1)当天,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接近 。
(2)嫦娥四号拍摄的全景图信息通过向“鹊桥”中继星发射回地面控制中心,你认为“鹊桥”中继星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图中的 (选填“1”、“2”或“3”)。
(3)在农历十五时,嫦娥四号处于 (选填“白天”或“黑夜”)。
【答案】(1)上弦月
(2)3
(3)黑夜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月相和阴历的关系如下图:
(2)受地月潮汐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
【解答】 (1)农历十二月初六当天, 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2) 嫦娥四号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全景图,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可知, “鹊桥”中继星应该位于月球背面的空间,所以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图中的3。
(3)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嫦娥四号在着落时处于月球的背面,所以在农历十五时,还是处于月球的背面,即处于黑夜。
故答案为:(1)上弦月;(2)3;(3)黑夜
19.(2020·越城模拟)自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后,“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十八个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经受住了十八个月夜的寒冷考验。
(1)月球车有六个宽大的车轮,有利于 ;
(2)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其自转周期一致,因此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则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如图所示时,当天晚上的月相是 ,当天“玉兔二号”正在经历 (选填“烈日暴晒”或“寒冷月夜”)。
【答案】(1)减小压强
(2)满月;寒冷月夜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根据月相的变化,判断月相的情况就行。
【解答】(1)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且数量较多(6个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防止陷入松软的土壤中。
(2) 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其自转周期一致,因此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则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如图所示时,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因为由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没有把月球遮住,因此人可以看到太阳光照射到月球的样子,由于 2019年1月3日是冬季,所以 满月当天“玉兔二号”正在经历寒冷月夜。
故答案为:(1)减小压强(2)满月;寒冷月夜
20.(2019七下·嘉兴期末)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1)如图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当天的日历,当天月相最接近图 。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十一月廿八
A. B. C. D.
(2)人类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 。
(3)所谓软着陆,是指探测器在接近月面时,利用推进器的反向推进,以降低着陆时的速度,这是利用了 原理。
(4)下列对月球背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有昼夜现象;②有空气和水;③有环形山;④温差比地球表面小
【答案】(1)B
(2)相同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①③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2)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解答】 (1)农历每月二十八为峨眉月,即如图B。
(2) 人类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
(3) 探测器在接近月面时,对月面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所以“软着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月球有昼夜现象,但是没有空气,有环形山,温差比地球表面大。
故答案为:(1)B(2)相同(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①③
三、实验探究题
21.(2019·温州模拟)清明饼是温州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捣糯米团是制作清明饼的重要环节。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
(1)2018 年的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的月相是 (填字母)。
A. B. C. D.
(2)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
(3)捣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B
(2)葡萄糖
(3)骨骼肌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了月相的形状,消化系统,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解答】(1)A接近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 ,接近上弦月,故是B;
(2)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3) 捣糯米团时 ,人体在运动状态,此时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故答案为:(1)B;(2)葡萄糖;(3)骨骼肌
22.看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B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 一 — 一 一 。(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C时,可能发生 ;月相为D时,可能发生 。
(4)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 ;为C、D时,日地月三者 。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 天,称为 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 、 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 确定的。
【答案】(1)下弦;二十二、二十三;上弦;初七、初八
(2)C;B;D;A;C
(3)日食;月食
(4)互相垂直;成一直线;29.53;朔望;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月相变化知识的理解,根据月相的形状判断月相的名称、月相变化的顺序和相应的时间,并结合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理分析出与月相之间的联系。
【解答】月相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由月相变化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表示下弦月,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B表示上弦月,发生在农历初七、初八 。
(2)由月相变化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C 一B —D一A一C 。(用字母表示)
(3)月相C为新月,此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月相D为满月,此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月食。
(4)月相为A为下弦月、月相B为上弦月,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看出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 ;月相C为新月、月相D为满月,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看出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成一条直线。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故答案为:(1)下弦;二十二、二十三;上弦;初七、初八
(2)日食;月食
(3)互相垂直 ;成一直线;29.53 ;朔望 ;上弦月 ;满月;下弦;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
23.图是一幅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图,凑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或月球的一半,在图中各位置画出月球的昼夜半球分界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
(2)当月球运行到图中 位置时,看不到月球的亮面,这一天是农历 ;
(3)地球上观察月相,只能在前半夜可见的是 处,整夜可见的是 处;有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处,这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关系是 。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处,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
【答案】(1)
(2)B;初一
(3)C;A;B;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A;农历十五、十六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因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和月球的一半,所以向着阳光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阳光的一面为夜半球。再结合月相变化图及规律解答。月相变化图如下:
【解答】(1)向着阳光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阳光的一面为夜半球,如图:
(2)当运行到B位置时,月球的背光面朝向地球,此时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3)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知,A位置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十五、十六,满月整夜都可见,此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月食;B位置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初一,此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C位置是上弦月,发生的时间是初七、初八,出现在上半夜;D位置是下弦月,发生的时间是二十二、二十三,其中新月整夜看不见,出现在下半夜。
故答案为:(1)
(2)B;初一
(3)C;A;B;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A;农历十五、十六
24.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四、解答题
25.(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1)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
【解答】(1) 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下弦月,因为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B,因为乙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法阵都有可能被替代掉,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C错误;
D、科学探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E正确
故答窒为:(1)D (2)B (3)ABE
26.(2020七下·温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 。
(2)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答案】(1)BC;D
(2)解: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答: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秋分日 (9月23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2)根据重力公式求出登月舱所受的重力,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再求出反推发动机的反推力。
【解答】(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由以上资料可知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因此 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的日期为秋分,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未到秋分日 (9月23日), 故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BC之间,每月初七、八为上弦月,D为上弦月,故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D。
(2)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故答案为:(1)BC;D(2)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27.(2020七下·吴兴期中)今天是2020年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二)。请结合下列图示,思考以下问题:
(1)今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区域之间。
(2)今晚的月相名称是 ,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 位置左右。
【答案】(1)甲、乙
(2)下弦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阳历反映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
2、阴历对应月相。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1)2020年5月14日,在春分3月21日与夏至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甲、乙区域之间;
(2)今天是农历是二十二应该是下弦月,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B位置左右。
故答案为:(1)甲、乙 (2)下弦月;B
28.(2019八上·萧山期中) 2014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八)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 - 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10日,中国海军绵阳舰、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南海救115”轮抵达马航飞机失联海区并展开搜救工作。此外,中方紧急调动近10颗卫星保障搜救。在多国联合搜寻下,较快完成大致10万平方公里的疑似区域搜寻。
(1)2014年3月8日请问当天的月相是
(2)搜救航船在搜救过程中,两船之间不能靠的太近是因为
(3)10颗卫星是同步通信卫星,这类卫星虽然围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宇宙飞船
【答案】(1)上弦月
(2)两船间水流速大,压强小,从而两船容易相撞
(3)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搜救船驶过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搜救船周围空气流速不同,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再比较搜救船之间的压强解决此题。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二是反射太阳的光。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解答】(1)上弦月发生的时间在农历初八左右,因此2014年3月8日请问当天的月相是上弦月。
(2)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同向航行的两艘船之间水的流速大于两船外侧,船之间的压强要小于外面的压强,两艘船如果靠的太近,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两舰会挤在一起,造成危险。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
故答案为:(1)上弦月(2)两船间水流速大,压强小,从而两船容易相撞(3)B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30.(2018·余姚模拟)2017年5月19日(农历四月二十四)中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在这次试开采中,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蓝鲸I号”海上钻井平台功不可没。“蓝鲸I号”净重约43000吨,根据以上信息,求:
(1)若某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7H2O,则关于该可燃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B.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C.可燃冰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该1个可燃冰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7个水分子构成
E.该可燃冰中C、H、O三种元素所含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O%>H%>C%
(2)“蓝鲸Ⅰ号”试采当日(2017年5月19日)的月相最接近于 (填字母)。
(3)当“蓝鲸Ⅰ号”自由漂浮于海面上时,其浸入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答案】(1)B、C、E
(2)D
(3)解:“蓝鲸Ι号”处于漂浮状态,F浮=G=mg=4.3×107 kg×10N/kg=4.3×108 NV排=F浮/ρ海水g=4.3×108 N/(1.0×103 kg/m3×10N/kg)=4.3×104 m3
答:“蓝鲸Ι号”浸入海水的体积为4.3×104 m3。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月相
【解析】【分析】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及原子个数的式子。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叫做分子式,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浮力是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下表面的压力减去上表面的压力就是浮力大小,它恰好等于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重力,也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解答】(1)A、可燃冰是结晶水化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
B、可燃冰可以燃烧的部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故B正确;
C、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的燃烧导致的,而可燃冰中没有硫元素;故C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不能由分子组成;故D错误;
E、C% =;H%=;O%=1-8.5%-7.7%=83.8%;故E正确;
故答案为:B C E;
(2)农历四月二十四是残月;故答案为:D;
31. 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
【答案】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诗的译文: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从本诗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夜静”,“月出”。那么可以理解为在晚上12点左右月亮升起。
【解答】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二、三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故答案为: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