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 到实验室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课后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 到实验室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课后作业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4 17:2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溶液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溶液的实验技能;
2.通过精确配制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确配制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2.通过或合作完成实验,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研究、自主总结和提炼,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
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新课引入
展示一杯食盐水。提问:溶质是?溶剂是?从药品规格上你能判断出浓稀吗?怎样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要不要体验一下配制过程?
[生]
思考回答。根据标签上的药品规格计算其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过程
(一)仪器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使用
[讲解]主要用途:用于精确度要求不高的称量(精确到0.1
g)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称量前,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天平是否平衡,如不平衡,应调节平衡螺母。右偏重向左调,左偏重向右调,以保证称量准确。(2)称量时,左物右码。放砝码时,先大后小。被称物要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以免腐蚀托盘或污染药品。天平衡时,为使药品不过量,添加药品的技巧是一手持药匙,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持药匙的手腕,使少量药品落到左盘纸上。(3)用镊子夹取砝码,用后放回砝码盒,保证砝码不被腐蚀。
[生]据所学知识小组讨论总结托盘天平使用时注意事项
(2)量筒的使用
[讲解]主要用途:用于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精确到0.1
mL)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不能配制溶液,也不能作反应容器。
(2)与胶头滴管配套使用。
(3)量液时,量筒必须水平放置。倒入的液体到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到刻度线。
(4)读数时,视线要和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5)量筒选用:选用能一次性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生]据所学知识小组讨论总结托盘天平使用时注意事项
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提问]配制的步骤有哪些?要计算的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要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师]出示流程图,各组推选出一名观察员。强调规范操作,减少失误。
[生]清点桌面上的仪器用品。
[师]观察员进组,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拍照。
[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师]总结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分析:有哪些情况会导致小于10%?
[生]展示成果,思考总结产生误差的原因。
[师]用什么办法能让刚得到的10%的溶液变成5%的呢?
[生]加水稀释
[师]需要通过哪几步完成?和以上有何不同?
[生]进一步明确步骤:计算、量取、混匀、保存。
[师]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是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学生实践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意:从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是培养自己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保存
二、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量取、混匀、保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化学实验室,学生非常兴奋,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室规则,注意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与练结合、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例题展示
类型一
仪器的使用
例1按要求填空。
(1)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烧杯(填仪器名称)。
(2)量筒的用途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
(3)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挥发性。
(4)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以免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
类型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2
欲配制
100
g
质量分数为
10%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仪器组合(
C
)
①托盘天平;②烧杯;③玻璃棒;④100
mL
量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课后作业
一、当堂反馈
1.配制
2000
g
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为(
B

A.9
g
B.18
g
C.90
g
D.180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氯化钠的质量=2000g×0.9%=18g
2.要配制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A.将10
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
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进行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解析:A、称量氯化钠时,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故错误,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错误,C、为加快固体溶解应该用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故错误,D、最后配好的溶液应该装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正确,故选D
3.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须要用的仪器组合是
(
C
)
①托盘天平②烧杯③玻璃棒④100
mL量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称量氯化钠固体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且质量相同的纸片,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
4.某同学用25mL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
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C,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C
)
A.NaCl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不正确。随着氯化钠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B不正确。在加热过程中,溶剂是不变,C正确。溶剂不变,但溶质是增加的,因此质量分数是增加的,D不正确,答案选C
5.向100g
10%NaOH溶液中加入12.
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B
)
A.12.
5%
B.20%
C.22.5%
D.25%
二、课后练习
1.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
A
)
A.偏小
B.偏大
C.没有影响
D.与人的身高有关
解析: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为仰视,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偏小.
2.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
A
)
A.1mL~
2mL
B.0.5mL
C.3mL~4mL
D.5mL~
6m
L
解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原则中的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1mL~2mL)取用液体;
3.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C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清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解析:A、量取液体时俯视,视线高于凹液面和刻度线,因此所读取的数值偏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结果会造成溶剂水的量偏小而引起质量分数偏大,故符合题意;B、用水润洗烧杯时,烧杯壁残留的水使所得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偏大,造成质量分数偏小,故不合题意;C、称取的氯化钠晶体不纯,致使溶质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不合题意;D、已配制好的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因少量溅出而发生改变,因此该操作不会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不合题意;故选A。
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解析:A、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正确;B、铁架台可用来固定仪器,正确;C、量筒是用于量取液体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食盐,溶解、配制溶液通常放于烧杯内进行,故错误;D、玻璃棒可用来搅拌液体,加速溶解,正确;故选:C.
5.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B
)
A.计算所籍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解析: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
g,水的体积为45
ml;在托盘天平右盘放5
g砝码,然后在左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