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通过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 
1.化学改变了世界;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如何判断变化的类型; 
3.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 
新课引入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讨论交流]你心目中的化学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化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投影]课桌、棉布、石雕、农药、汽车、塑料杯等 
[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制作它们的材料哪些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哪些又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来的?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投影]天然存在的材料制成的物品:课桌、棉布、石雕→天然材料,人工制造的材料制成的物品:农药、汽车、塑料杯→人造材料 
[讲解]人们利用人造材料又能制成许多化学制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造材料多还是天然材料多?并举例 
[生]人造材料多,例如文具,盖房子用的钢筋等材料…… 
[设问]假如我们周围的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播放视频]假如没有化学 
[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 
[板书]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 
[讲解]如今,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 
[投影]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的研制、能源开发、生命过程探索 
[设疑]对于化学材料人们又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在制造的过程中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板书]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物质变化 
(二)物质的变化 
[演示实验]1、纸张撕碎 2、纸张燃烧 
[提问]纸张撕碎过程中,纸张有没有变成其他它物质,纸张燃烧呢? 
[讨论]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变化是与纸张撕碎、纸张燃烧变化一样的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写出与纸撕碎、纸燃烧发生相同变化的例子 
[副板书]纸撕碎 纸燃烧 
 粉笔折断 食物消化 
 头发剪断 铁生锈 
 冰雪融化 食物变质 
[讲解]上述如纸张撕碎等只是物质在状态、大小等方面的改变,但是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我们把这样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而像纸张燃烧等在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讲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 
[投影]练习 判断下列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回答 
[提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否生成新物质 
[投影]蜡烛的燃烧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石蜡蒸汽燃烧(化学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生]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过渡]化学变化中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现象,那么我们如何去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呢? 
[投影]反应现象的观察方法 
[演示实验] 
1、点燃镁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中观察到得现象记录下来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ml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 
4、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 
[投影]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中常便随的现象有…… 
[生]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讨论]1、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水变成水蒸气是什么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讲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化学变化,但是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任何现象的。 
[提问]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据是什么呢? 
[生]是否生成新物质。 
[小结]物质的变化 
[投影]表格,小组竞赛填写表格内相关内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区别 
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 
状态发生改变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师]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主要表现为光能、热能、电能的释放和吸收。 
[指导阅读]课本P5-P6 
[讲解]能量的转化,如果我们把一个水分子放大来看,它的组成和结构一目了然。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H2O来表示水分子。而水又是由千千万万个水分子构成的,所以H2O既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又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 
氢、氧原子还可以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氧分子(O2) 氢分子(H2) 
 ↓ ↓ 
 
O 
O 
 
 氧气 氢气 
 ↓ 大量聚集 ↓ 
 氧气 氢气 
所以说物质种类虽然多,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却很少,目前共有一百多种。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高效地发展科学技术。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生活中的化学、化学研究的范畴 
(二)、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的定义、物质的构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相关、成对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为例,着重分析两者的不同,阐明其变化的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的区别。尤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从实验得出结果,从结果论证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 
例题展示 
类型一 化学改变了世界 
例1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D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课后作业 
一、当堂反馈 
1、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D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太阳能 
2. 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C )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可以变成油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二、课后练习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烟花燃放 B.百炼成钢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 
解析:物理变化主要现象是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则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2.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3.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 )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4.下列有关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应用化学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B.化学给我们带来的都是麻烦,如臭氧层空洞、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C.化学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麻烦 
D.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5.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你认为以下各项措施与之相违背的是( B )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