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4 17: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二学期P62、63
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沪教版三年级下第六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学好这节课对本册教材中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能够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周长。并且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够表述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分析,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感悟中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1、根据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感悟,探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够正确利用周长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根据周长的含义探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关键】: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图形,绳子,尺,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揭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观看微课并且操作了老师要求的任务呢?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揭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长方形图形,操作演示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测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试一试。
(1)绳子测量法
师:绳子测量的时候我们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也会存在一些误差。谁有更好的办法?
(2)方格纸测量(用投影展示,并标出数据,根据数据列出算式)
师:请你数出长有几格,宽有几格,我们需要把每条边都数一数吗?为什么?
师:请列出算式?还有不同的列法吗?板书
师根据学生算式的列法来说明每个算式的含义。
12+8+12+8 把四条边长相加 2×12+2×8 两条长加两条宽 2×(12+8)我们可以吧一条长和一条宽看成一组,有这样的两组长和宽
师:利用长方形的边长特点,我们把第三个算式规定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2×(长+宽)全班齐读
(3)尺测量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方格纸的测量和尺测量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尺更为常用,因为它的刻度精确到毫米,而方格纸只能精确到厘米。
(4)口答长方形周长
(5)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师:请你们利用刚才所学本领,自己试一试,测量并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抽生回答。
师:你为什么计算的很快?正方形边长有什么特点?算式怎么列?
C长=4×边长
(6)口答正方形周长
二、知识复习巩固
练习1:实际生活中的周长计算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周长问题,看这是一个游泳池,要计算这个泳池周长我们需要哪些条件呢?方桌呢?
生:判断它是长方形,测量出它的一条长与一条宽,再利用公式计算。
反馈好后及时评价打分。
练习2:填表
师:利用周长公式快速填入所缺数据,自己动手完成。
练习3:判断题
(1)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与宽的和是10厘米,那么周长是20厘米。 (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平方分米。 ( )
练习4:选择题
(1)长方形的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那么下列算式不是表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是_____
A.13+8+13+8 B.13+2×8 C.2×(13+8)
三、提高练习
用两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同桌利用手中正方形计算,讨论)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得到了几分?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C长=2×(长+宽) C正 =4×边长
=2×(12+8) =4×10
=2×20 =40(厘米)
=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