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 第二课时 课件 +教案+练习题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 第二课时 课件 +教案+练习题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3:34: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顶楼 ( )的女人 ( )的太阳
二、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 穷苦的 小小的 一个 在这个 顶楼里 住着 女人
2. 五粒豌豆 一粒 最了不起的 我是 中
三、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四、阅读理解
寻找快乐的小獾(节选)
朱惠芳
一天,小獾(huān ɡuàn)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小獾走呀走呀,听见路边有一棵快要干死的小野花在喊:“小獾,请你救救我!”小獾把一片草叶卷成一个筒,捧来清水,轻轻洒在小野花身上。小野花喝足了水,挺直了腰,脸儿变得鲜艳了:“谢谢你!这个花瓣是我身上最香最美的一瓣,送给你。”一片粉红色的花瓣轻轻飘下来,小獾把花瓣藏好,又踏上了寻找快乐的旅程。
忽(tū hū)然,小獾看见前面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小蜜蜂不小心撞(zhuànɡ chuànɡ)了上去,正在拼命挣扎。小獾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力一拉,把小蜜蜂救了出来。小蜜蜂感激地说:“谢谢你!这一小罐蜂蜜送给你。”小獾藏好蜂蜜,又忙着去寻找快乐了。
小獾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地上传来轻轻的呻吟声。原来是小蚂蚱在草丛间练习跳远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伤了。小獾背起小蚂蚱,把他送回了家。小蚂蚱的妈妈非常感激:“小獾,这根风铃草送给你!”
天色晚了,小獾带着花瓣、蜂蜜和风铃草回到了家。看着这三份礼物,想起小野花、小蚂蚱和小蜜蜂的笑脸,小獾惊奇地发现,自己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就是快乐吗?”小獾自言自语地说。
他尝了尝蜂蜜:“原来,快乐就是这样甜。”
小獾躺了下来,把花瓣盖在身上,深深地吸了口气:“原来,快乐就是那么香。”
微风吹动风铃草,传出“叮叮当当”的轻响,小獾闭上了眼睛:“原来,快乐就是那么好听。”
小獾就这样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选自《最哲理的童话》)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
(2)小心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仿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4.小獾在寻找快乐的途中都遇到了谁?他都做了什么?
小獾找到自己的快乐了吗?他的快乐是什么?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答案
一、小小 穷苦 温暖
二、1.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2.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三、C
四、
1.huān hū zhuànɡ
2.自言自语 小心翼翼
3.示例:我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大声朗读课文。
4.小獾在寻找快乐的途中遇到了快要干死的小野花,他帮小野花浇水;遇到了撞上蜘蛛网的小蜜蜂,他把小蜜蜂救了出来;遇到了把腿摔伤的小蚂蚱,他把小蚂蚱背回了家。
5.小獾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他的快乐像蜂蜜一样甜,像花瓣一样香,像微风吹动风铃草一样好听。他明白了帮助别人就会获得快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回顾导入
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
读课文1—3自然段,寻找答案。
问题一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坐井观天
让你联想到什么寓言故事?
青蛙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豌豆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与它们一直住在豆荚里有关。
开始时豆荚是绿色,所以它们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后来豆荚成熟变黄了,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变黄了
读课文11—18自然段,寻找答案。
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问题一
它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
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户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
这粒被青苔包裹的像“一个囚犯”的豌豆获得了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空气、土壤和水分,所以它才长得很好。
读课文16—21自然段,寻找答案。
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问题三
虽然它只是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但对于卧病在床、不能自由活动的小女孩来说,那豌豆顺着绳子生长,就相当于一个小花园了。
那一天小女孩的身体状态如何?她做了什么?豌豆的状态如何?
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问题四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作者说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正表达了他为小女孩恢复了健康,为生命的美好而感到无比高兴的心情。
细读13-21自然段,分别找出豌豆苗和小女孩的变化。
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课后第3题)
问题五
钻进
裂缝
生根
长叶
爬藤
开花
豌豆苗
躺在床上
好了一些
爬起来,直直地坐,兴奋地望
坐一钟头
亲吻叶子
小女孩
问题五
豌豆苗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小女孩正是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梳理五粒豆的经历,分角色读一读它们的对话,读出它们各自的性格。然后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问题六
“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第一粒豆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第二粒豆
“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不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随遇而安
喜欢平静的生活
梳理五粒豆的经历,然后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粒豆
第二粒豆
第三粒豆
第四粒豆
第五粒豆
飞到广阔的世界
飞进太阳
飞得最远
飞得最远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落到水笕里,被鸽子吃掉
落在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
没走多远,被鸽子吃掉
没走多远,被鸽子吃掉
生长,帮助小女孩恢复健康
想 要
结 果
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问题六
学完课文,你觉得这五粒豌豆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粒?
第五粒豌豆最值得称赞。因为它长叶、爬藤、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角色扮演
合作表演
1.师表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问
针对全文提问
方法归纳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 的一篇童话,通过描述五粒豆子的经历,赞赏了 的生活态度。
安徒生
平实、仁爱、敬重生命
课文小结
放飞想象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豌
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第五粒豌豆说些什么呢?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延伸拓展
1.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它们说,先说一说,再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同角度”,二是“提出问题”。作为单元开篇,本篇文本承载的任务是提问的切入视角,即“全文和部分”亦是“整体和局部”。
关注文本特征: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共有24个自然段,1600余字,属于第二学段中的长文。正因如此,这篇童话故事不适合逐句逐段理解剖析,而应该从整体着手解决问题,十分符合用来训练学生对故事发展脉络以及某些具体情节进行提问的教学。
关注策略衔接:
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编排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相衔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自我阅读的意识和阅读的基本能力,是相对于“预测”一种更为理性、更高阶层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目标与课标第二学段“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一致。
关注任务支架:
课前导语“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是第一次在教科书中正式要求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课后练习一“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相较于导语提示,要求更高。课后练习二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小组提问清单,并要求仿照样子对问题进行整理,说说自己的发现。清单中的三个问题隐含了两个提问的角度,旁边的泡泡给予提示,正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针对“课文整体和某一部分内容”提问的方法。教材中的各类“支架”,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抓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进行提问。
【教学难点】
梳理问题的类别,知道哪些是针对局部提问,哪些是针对全文提问。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1)你的家人提出了哪些问题?
(2)你为他/她解答了哪些问题?
(3)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补充到问题清单。
2.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识记了生字词,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课后又和家人一起补充了新问题。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问题清单,看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二、梳理问题清单,明晰提问角度。
1. 问题一: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
(1)读课文1—3自然段,寻找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1: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预设2: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师追问:让你联想到什么寓言故事?
预设:豌豆就像是青蛙,我坐井观天。
师:豌豆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与它们一直住在豆荚里有关。开始时豆荚是绿色,所以它们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后来豆荚成熟变黄了,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变黄了。
2.问题二: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1)读课文11—18自然段,寻找答案。
预设1:它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
预设2: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户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
预设3:这粒被青苔包裹的像“一个囚犯”的豌豆获得了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空气、土壤和水分,所以它才长得很好。
问题三: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1)读课文16—21自然段,寻找答案。
(2)虽然它只是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但对于卧病在床、不能自由活动的小女孩来说,那豌豆顺着绳子生长,就相当于一个小花园了。
4.问题四: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那一天小女孩的身体状态如何?她做了什么?豌豆的状态如何?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2)预设:作者说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正表达了他为小女孩恢复了健康,为生命的美好而感到无比高兴的心情。
5.问题五: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1)细读13-21自然段,分别找出豌豆苗和小女孩的变化。
(2)请同学们合作完成这个变化线路图。
预设1:豌豆:钻进裂缝——生根——长叶——爬藤——开花
小女孩:躺在床上——好了一些——爬起来,直直地坐,兴奋地望——坐一钟头亲吻叶子
(3)对比观察,发现二者的内在联系。
(4)学生发言,组织讨论。
预设1; 豌豆苗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小女孩正是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预设2: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鼓舞了小姑娘,给了她“活”的希望和勇气。
预设3:小姑娘看到像“囚犯”一样的豌豆苗都能茁壮成长,自己也变得坚强起来。
点拨:教师抓住学生发言的关键点,结合插图,激发想象小姑娘每一次看到豌豆苗变化时的表情、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问题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1)梳理五粒豆的经历,分角色读一读它们的对话,读出它们各自的性格。然后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预设1: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预设2: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预设3: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问题七: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梳理五粒豆的经历,然后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预设1:那是一颗自高自大的豆子,没有什么价值观,我不觉得它是最了不起的。
预设2:豆子的价值是提供营养,或者继续生根发芽,创造了生命的意义,显然它没有。
师追问;学完课文,你觉得这五粒豌豆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粒?
预设:第五粒豌豆最值得称赞。因为它长叶、爬藤、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延伸拓展,体会情感
1、合作表演
(1)师表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2、归纳方法。
思考回答:学完这边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1: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提问的角度可以不同,既可以针对部分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
预设2: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小结: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通过描述五粒豆子的经历,赞赏了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6.(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豌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第五粒豌豆说些什么呢?
7.把这两句话送给大家: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四、课后作业。
1.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它们说,先说一说,再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自高自大
豌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满足现状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教学反思:
1.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莫过于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