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二年级美术下 册《11课 面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桂美版二年级美术下 册《11课 面具》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8-04 20:5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面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的面具艺术。分析多种风格的面具,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老的面具”
【讲授】讲授新知
1、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明明博士。他要带我们去参观面具博物馆,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有关面具的历史吧。
??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具艺术。在远古时代,面具多用于祭祀活动。现代的面具则多被用于喜剧表演及各种娱乐活动之中,或作为纯粹的装饰艺术品。就让我们跟随明明博士去第二展厅看看吧。第二展厅介绍的是的中国面具。
欣赏傩戏面具: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来自贵州的傩戏面具,这几个面具的特点是怎样的?
??????????? 原始??? 狰狞
? 欣赏贵州的傩戏面具了,我们再来欣赏藏戏面具。这个面具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人什么感觉?
金色和黑色????? 形成强烈的对比
? 你能看出这些面具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吗?
母亲?? 父亲? 仙翁? 算卦老人 野人? 猩猩? 狮子?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
? 接下来我们去第三展厅看看吧。原来是外国面具。
??非洲面具和前面看到的面具有什么不同?
色彩简单图案朴素
?? 美洲 印度 朝鲜? 日本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四展厅,我们生活中的面具。
??? 北京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节中的面具
出示现代面具,引导欣赏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这些艺术品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师:同学们,你们在商店里看到过或者买过哪些面具,你喜欢哪个?(孙悟空,奥特曼……)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身边的面具,开拓学生思维,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探讨面具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些其他同学的面具作品,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几个问题:
(1)、这些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 (3)、面具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自主寻找面具的制作方法,发现并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做面具,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这些材料适合做面具的哪一个部分,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面具做好后,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一个假面舞会,好吗?
三、学生制作
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我们可以一边欣赏音乐和图片,一边制作。(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教室的清洁)
四、自我评价
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面具,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评评他的面具。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
播放音乐,参加假面舞会(萨克斯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五、小结并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废旧材料做了这么美的面具,回去之后我们还可以再动动脑筋,用这些废旧材料做出更美的艺术品,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课后反思
面具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了解各地的面具特色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课的面具欣赏部分显得有些多而浅,所以一定要改进其方法,使学习由点到面再总结,对学生后面的设计会更有帮助。教学中首先通过展示了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表现手法的面具。它们在形态与神态的表现上给人的感觉多样,有的滑稽怪诞、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狰狞...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沿袭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本节课上的非常轻松,学生配合默契,情绪高涨,尤其后面的表演节目,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决不能用唯一的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体现出评价的多样性。对待画得好的学生,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对于画的略差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比如“想法好"、“用色大胆"等,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再多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们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和相互欣赏,营造出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氛围。